刘祖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体系、过程、政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2014年
- 协商民主在体系、过程、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大影响。在体系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政治社会化、权力社会化、政治机构的分化;在过程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决策规则和过程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协商民主有助于提升政治体系的实际作为。
- 刘祖明
- 关键词:协商民主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经贸合作问题探析——基于建构主义视角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印拥有广泛的经贸"认同"利益:共同的资源并购及进口多元化意愿;建构紧密双边经贸关系的共同需求;推动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共同期盼。中印应以上述"认同"为基础,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同时以三个伙伴关系为基础,明确和拓展双方的共同经贸利益,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繁荣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公正有序。
- 刘祖明
- 关键词:中印经贸合作
- 试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治理能力的提升
- 2014年
- 外交治理能力是指一国以国力为依托,运用各种手段保护、实现国家利益及改造国际环境的意志、能力、过程及效果。本文从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人手,以中国海外中资机构及中国公民保护为例来论证中国外交治理能力所面临的挑战、转型压力及提升路径。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及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面对迅速扩展的海外利益,中国必须促进外交治理能力的转型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外交治理能力,即推动外交治理能力的重心由高级政治向低级政治、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应对向积极作为转变,同时要加强外交保护、领事保护、军事保护、法律保护和制度保护等手段,提升中国的外交治理能力。
- 刘祖明
- 关键词:中国外交非传统安全问题外交保护国际环境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认同”利益的建构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中印两国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对和平与安全的认同、对发展与稳定的认同等。中印应以上述"认同"为基础,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同时,以"三个伙伴"为"身份"基础,明确和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对接两国发展战略,实现国家层面的繁荣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公正有序,最终建构中印"命运共同体"。
- 刘祖明冯怀信
- 东亚地区治理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被引量:2
- 2015年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全球治理转型需要并有助于加强东亚地区治理。实现东亚地区治理与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需要在地区治理的体系层面加强制度及规范建构;在过程层面明确议程设定、注重目标达成。在政策结果的体系方面,各国需协调多样化的治理理念,加强中美等大国在地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选择或建立更合时宜的多边合作机制;在政策结果的过程方面限制议程范围,加强目标谈判,提高组织的效率、效力及合法性;以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路径,实现中美双边关系治理与东亚多边地区治理的动态平衡。
- 刘祖明冯怀信
-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印两国共同利益的认同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印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中印应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家层面的自主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繁荣公正,打造中印"命运共同体"。
- 刘祖明
- 关键词: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