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京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mTOR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为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免疫细胞分化、自噬、炎性因子分泌及氧化应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阻断mTOR有助于狼疮患者病情的控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mTOR信号通路与狼疮发病的关系以及抑制该通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TOR信号通路在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狼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
- 何晶晶马隽马隽刘爱京(指导)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MTOR信号通路发病机制免疫调节自噬雷帕霉素
- 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罕见且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探索,干细胞治疗在医学领域的价值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分化及再生潜能的有效手段在SSc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呈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3种常见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包括骨髓hMSCs、脂肪hMSCs和脐带hMSCs在SSc患者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及展望,旨在为SS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 崔洁涵马隽宋永周宋永周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
- 60种抗体免疫组化法对胚胎不同组织抗原的研究
- 目的:分化、衰老和肿瘤都伴随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一种细胞可以表达多种蛋白质,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蛋白质又可以在多种细胞中表达.研究蛋白质表达及分布规律对于进一步认识分化、衰老和肿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通过对60种抗体免...
- 刘爱京
- 关键词:胚胎组织蛋白质表达细胞类型
- 文献传递
- 瘦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表达及关节破坏中的意义
- 杨林汪晓平宋淑然李红艳乔永霞王艳茹何晶晶孙铭伟刘爱京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肢端坏疽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刘爱京张烜张奉春
- 沙利度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VEGF、TNF-α表达及红细胞生成的影响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侵犯的靶器官主要是关节滑膜,最终可影响关节功能甚至致残。RA 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是产生和维持血管...
- 刘爱京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沙利度胺红细胞生成免疫调节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肢端坏疽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 刘爱京张烜张奉春
- 高分辨超声在系统性硬化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超声评估SSc患者皮肤增厚程度,探讨其与不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31例SSc患者和健康对照31名,比较分析组间皮肤厚度、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疾病活动度等不同临床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高频超声皮肤厚度的诊断效率。结果SSc患者TST与总mRss(r=0.416,P=0.020)、疾病活动度(r=0.436,P=0.014)呈正相关。mRss分别为0、1、2分的患者皮肤厚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5(0.60)、1.70(0.30)、1.60(0.30)mm与1.30(0.35)mm,Z=-3.242,-6.577,-5.090,P均<0.01]。ROC曲线分析以7.4mm为阳性标准时,TST诊断皮肤增厚的敏感性77.4%,特异性87.1%。TST升高组患者更易出现肺间质病变(16例与1例,χ^2=6.004,P=0.014),mRss[10(6)与4(5),Z=-2.499,P=0.031]、疾病活动度[5.2±2.4与2.3±1.7,t=-3.104,P<0.01]、血清CRP[8.6(10.5)mg/L与3.5(4.9)mg/L,Z=-2.276,P=0.038]水平更高。结论高分辨超声联合mRss技术有助于评估SSc患者的皮肤改变和疾病活动,并且高分辨超声有助于发现SSc早期及亚临床期皮肤受累,为诊断、观察治疗反应、预测脏器损害提供了更客观、有效的手段。
- 李红艳孙超杨林汪晓平王艳茹何晶晶乔永霞邵福灵靳洪涛刘爱京
- 关键词:超声检查疾病活动
- 外源RNA对小鼠白蛋白基因表达及DNaseⅠ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兔肝RNA诱导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大鼠肝RNA注射入小鼠前列腺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外源RNA对小鼠白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不同RNA诱导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提取细胞核 ,DNaseⅠ消化 ,PCR法扩增小鼠白蛋白基因 ,检测白蛋白基因消化情况。
- 张红艳刘爱京刘福英王秀芳吕占军
- 关键词:DNASEI敏感性小鼠白蛋白基因表达
- 沙利度胺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与炎症递质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过程,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多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剂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从免疫后第10天开始,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大鼠给予蒸馏水灌胃;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灌胃;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灌胃。实验前及实验7,14,21,28,35,42,60d测定各组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足爪厚度、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进行踝关节病理评分和放射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沙利度胺可以有效减轻胶原诱导型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程度,造模后第28天单纯造模组足爪厚度值大于沙利度胺组(P〈0.05)。与造模组比较,沙利度胺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在造模后14d降低(P〈0.05)。沙利度胺组14~60d病理积分均显著低于造模组;沙利度胺组出现骨骼改变的平均时间明显晚于单纯造模组(P〈0.01),且关节破坏程度较轻。沙利度胺组和甲氨蝶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沙利度胺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抑制滑膜炎症及周围组织破坏,有效减轻胶原诱导型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的炎症程度。
- 刘曦邵福灵刘爱京
- 关键词:沙利度胺胶原诱导型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