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均胜

作品数:30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著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亚太区域合作
  • 3篇谈判
  • 3篇贸易保护
  • 3篇贸易保护主义
  • 3篇金融
  • 3篇经济增长
  • 3篇保护主义
  • 3篇FTA
  • 2篇地方政府
  • 2篇地方政府举债
  • 2篇多边贸易
  • 2篇政府
  • 2篇政府举债
  • 2篇谈判进程
  • 2篇区域合作机制
  • 2篇区域经济
  • 2篇区域经济一体...
  • 2篇协定
  • 2篇经济伙伴关系
  • 2篇经济体

机构

  • 2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28篇刘均胜
  • 5篇沈铭辉
  • 3篇周小兵
  • 3篇张中元
  • 3篇赵江林
  • 2篇刘小雪
  • 2篇朴光姬
  • 2篇金英姬
  • 2篇李淑娟
  • 2篇葛成
  • 2篇富景筠
  • 2篇王玉主
  • 1篇秦升
  • 1篇戴长春

传媒

  • 4篇国际经济合作
  • 4篇中国发展观察
  • 3篇亚太经济
  • 2篇当代亚太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新视野
  • 1篇国际贸易
  • 1篇资本市场
  • 1篇武汉金融
  • 1篇世界经济年鉴
  • 1篇中国经济周刊
  • 1篇全球化
  • 1篇中国远洋海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来西亚
2002年
刘均胜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业建筑业金融业对外经济关系
中韩金融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比较了中韩两国的金融改革。在初始条件上,中韩都曾经历金融压抑政策阶段,但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私有化方面有所差异;在改革模式上,中韩分别采取了渐进式和激进式改革,导致在不良贷款和重组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效果;在改革动力上,中韩在法律和规则方面的差异对强化改革力量和固化改革成果也产生了不同影响。
刘均胜戴长春
关键词:金融改革
韩国工业园模式:制度创新与经济绩效被引量:1
2013年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工业园模式一直以来被韩国政府用于发展制造业和推动产业升级。韩国工业园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该创新能通过适应性进化将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固定下来,并同原有的安排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互补性的制度体系。经济绩效上,工业园模式对制造业贡献巨大,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跨区产业带的形成。工业园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制度性红利和对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性保障。
刘均胜
关键词:经济绩效
以机制化建设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4年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既是应对全球战略性新变化的有效途径,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有利于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过去十余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体系,未来可将供应链保障机制、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合作机制、重点项目的筛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的激励机制作为优先重点领域。“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多层次主体、多领域交流的机制化建设,创新合作路径;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领,分领域、分阶段推进,保障机制建设的可行性和制度的有效性;还要坚持机制合作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妥善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挤压。
刘均胜张中元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亚太中小企业合作政策的完善——基于欧盟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亚太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因自身特点在外部冲击下更显脆弱性,因此亚太区域构架的代表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盟都有关于中小企业的合作政策。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在有更多机会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亚太地区的中小企业合作政策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作为区域一体化的典范,欧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与欧盟相比,亚太地区的中小企业政策在制度化水平、指导原则、政策内容、评价机制和支持环境上都有很大差距。通过与欧盟的比较政策分析,可以为完善亚太地区中小企业政策提供有价值和启示的建议。
刘均胜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
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和前景
2022年
从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一体化水平来看,亚太一直落后于欧盟和北美,因此亚太自由贸易区(The Free Trade Area of Aisa-Pacific, FTAAP)作为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长期目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逆全球化、中美大国博弈、新冠疫情三重冲击下,FTAAP建设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刘均胜
关键词:亚太自由贸易区大国博弈不确定性
TPP和RCEP双轨竞争自由化下CAFTA的建设被引量:6
2015年
作为两个巨型自贸区(FT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同时在亚太构建,这标志着该地区的一体化进入到双轨竞争自由化阶段,格局将因此而发生重大改变。在双轨竞争自由化形成上,TPP从规模小但标准高的的FTA开始,经历了不断扩容,而RCEP的启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TPP的刺激。二者在基本构成、议题范围、开放程度、经济效应和构建路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规避双轨竞争自由化带来的冲击,中国应该以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为切入点,积极推动RCEP的建设。
刘均胜
关键词:TPPCAFTA
RCEP谈判进程及挑战:从区域视角的评估被引量:8
2017年
作为巨型自贸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数年内已进行了共18轮谈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一些领域的实质性突破,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宣布退出TPP,增加了RCEP的谈判的不确定性。RCEP谈判要想形成各方可接受的协议文本,关键在于各方需要在分歧严重的议题上取得妥协,尽早达成基础协议,将有助于保持区域一体化的动力,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刘均胜
关键词:FTA
后危机时代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战略及其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后危机时代,印尼推出的MP3EI具有特定的原因和目的,它和此前的中长期规划互补性地构成了印尼今后的发展战略。因为印尼是增长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其发展战略的影响将不仅限于国别范畴。对亚洲来说,印尼未来将成为地区增长的一极,区域的消费大市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区生产网络。对中国来说,也会在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等方面产生影响。
刘均胜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价值链视角被引量:5
2016年
一、亚太区域合作机制安排中的价值链因素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集团式竞合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地区FTA的焦点。中美两国虽然同处于亚太FTA网络的核心地位,
刘均胜
关键词:亚太区域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价值链经济伙伴关系竞合关系FT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