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福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亚历山大藻
  • 4篇塔玛亚历山大...
  • 3篇石磺
  • 3篇文蛤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麻痹性贝毒
  • 1篇单胞藻
  • 1篇盐度
  • 1篇藻类
  • 1篇水温
  • 1篇停止发育
  • 1篇同化率
  • 1篇排氨率
  • 1篇排泄
  • 1篇温度
  • 1篇麻痹性
  • 1篇畸形
  • 1篇畸形率
  • 1篇耗氧

机构

  • 6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浙江省慈溪市...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沈和定
  • 7篇冉福
  • 2篇付金花
  • 2篇吴杨平
  • 2篇陈贤龙
  • 2篇陈汉春
  • 2篇熊柳平
  • 2篇王飞
  • 1篇施志仪
  • 1篇陈桃英
  • 1篇何培民
  • 1篇曲宪成
  • 1篇吕凛
  • 1篇李家乐
  • 1篇徐伟
  • 1篇王美玉
  • 1篇曹灏
  • 1篇陈宇昕
  • 1篇代欣欣

传媒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 ℃下,用 MBA 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 PSP 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 测定 PSP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 mol/L 盐酸是最佳的 PSP 萃取剂。温度为29~30℃时,MBA 测得的 PSP 浓度(y)和实际 PSP 浓度(x)呈正相关,y=0.507x+0.151(R^2=0.937 7,P<0.01);温度为32~33℃时,两者也呈正相关,y=1.046 9x+0.054 5(R^2=0.980 7,P<0.01),MBA 测定的 PSP 浓度与实际 PSP 浓度的差值在29~30℃时随浓度下降而增大;在32~33℃时,差值较恒定,结果提示温度对 PSP 的 MBA 测定法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付金花沈和定何培民陈桃英冉福吴杨平
关键词:藻类麻痹性贝毒塔玛亚历山大藻温度
麻痹性贝毒在文蛤体内的累积及净化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法进行。结果表明:文蛤对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能力较弱,累积试验末期(15 d)的内脏毒素累积量仅为884μg/100g,内脏中毒素累积量高于肌肉,占全贝的77.4%~89.1%。15 d的解毒试验中,三组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都有下降,对照组毒素排出量占总累积量的30.1%,臭氧处理组占32.8%,"内排外解"法处理组毒素排出比例最高,达总累积毒素的47.2%。试验表明,"内排外解"法能加快文蛤体内PSP的排出。
沈和定付金花冉福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
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表观消化状况及同化率被引量:9
2007年
水温22℃下,显微观察了文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及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表观消化状况,以灰化法测定了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同化率。结果表明,低浓度时文蛤对四种藻类的表观消化状况优于高浓度组;文蛤对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同化率随着藻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同化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7.9%~67.4%、83.4%~58.7%和67.5%~37.9%。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低于5.0×10^3cell/mL时,文蛤不会产生假粪,该藻能够被文蛤摄食。藻浓度在1.0×10^3cell/mL到3.0×10^3cell/mL时,文蛤对该藻的同化率从81.8%降至52.3%,4.0×10^3cell/mL组的同化率升高至67.6%,藻浓度升高至5.0×10^3cell/mL时同化率又降至52.4%,塔玛亚历山大藻3.0×10^3cell/mL浓度组是一个分界点,同化率最低,大于这一浓度时,同化率又呈上升趋势。
冉福沈和定吕凛曹灏
关键词:文蛤塔玛亚历山大藻同化率
盐度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盐度0组中的胚胎畸形率高达97%±2%,盐度3组中的胚胎畸形率达75%±2%,盐度30组中停止发育的胚胎(即单卵黄球胚胎)比例为60%±4%,盐度40组中停止发育胚胎的比例达98%±2%,盐度6、9、15、20组的胚胎能正常发育,孵化率均在90%以上;石磺卵群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6~20。囊胚期的胚胎适应低盐度的能力稍强,盐度0组中的囊胚期胚胎分裂球解体,不能正常发育;盐度3、6、9组中的囊胚期胚胎能正常发育。盐度为23.4和27.4的自然海水环境中,石磺胚胎也能正常发育和孵化。
沈和定陈汉春陈贤龙冉福施志仪熊柳平王飞
关键词:石磺盐度胚胎发育畸形率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10-3/h和0.339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103/mL时达到最大值5.71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103/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103/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冉福曲宪成沈和定陈宇昕徐伟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文蛤耗氧率排氨率
两种石磺齿舌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显微观察了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ma)和石磺(O. verruculatum)齿舌的形态结构。运用差异系数法对两种石磺齿舌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PSS10.0对瘤背石磺、石磺齿舌参数(齿舌长、齿舌头宽、齿舌中宽、齿舌尾宽、横列数、每排最少齿片数和每排最多齿片数)与个体参数(体长、体宽、体高、足长、足宽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石磺齿舌都很发达,外观呈长统靴状;齿片排成许多横列,每一横列均有中央齿一枚,侧齿若干无缘齿;两种石磺的齿舌头宽、齿舌中宽和齿舌尾宽差异极显著,但差异系数小于1.28,认为两种石磺的齿片形态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但齿舌参数不适合作为石磺属贝类的分类依据;瘤背石磺的体宽和石磺的体重在评估各自齿舌生物学性状方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代欣欣沈和定冉福吴杨平王美玉
关键词:石磺齿舌
水温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 ℃,28 ℃,30 ℃ 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 h,290 h,288 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海水的刺激作用;繁殖盛期卵群工厂化水泥池自然水温孵化时间为10~14 d.并报道了水温低于23 ℃时石磺胚胎停止发育现象.
沈和定陈贤龙陈汉春冉福李家乐王飞熊柳平
关键词:石磺水温胚胎发育停止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