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宇
- 作品数:54 被引量:4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贵州省原煤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被引量:12
- 1998年
- 研究了贵州省各主要煤田中主采煤层的As,B,Ba,Be,Cd,Co,Cr,Cu,Hg,Li,Ni,Pb,Sb,Se,Sr.Tl,V,Zn等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贵州省原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总体上和世界范围内的一致,但Sb,As,Hg等有害元素则明显富集.由于煤炭成因上的特殊性,其微量元素的组成除受成煤植物的影响外,后期成煤作用对其有决定性的影响.
- 冯新斌洪业汤倪建宇
- 关键词:微量元素煤炭
- 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珊瑚礁区水体环境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根据2011-2014年亚龙湾水体中营养元素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亚龙湾水体营养元素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亚龙湾水体环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年来,亚龙湾水体中无机氮的含量在0.76~40.6μmol/L之间变化;磷酸盐的含量为低于检测限至0.13μmol/L之间变化,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硅酸盐的含量在0.78~8.86μmol/L之间变化,且总体上含量稳定,无明显的年际变化;总氮的含量在0.98~49.6μmol/L之间,而总磷的含量在0.11~0.43μmol/L之间变化,并有逐年升高的特点。由于浮游植物也可以利用有机氮和磷来进行初级生产,因此,水体中有机质的污染应引起重视。同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亚龙湾水体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较好,可满足珊瑚礁的生长要求。
- 郑洋倪建宇林钟扬章伟艳李元超
- 关键词:营养盐水体环境珊瑚礁
- 秋季黄海和东海海域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被引量:5
- 2006年
- 倪建宇张美刘小涯林以安
- 关键词:沉降颗粒物地球化学组成沉降通量
-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
- 张富元章伟艳张霄宇陈奎英吕海燕倪建宇陈荣华韩喜球高为利
- 该项目确定了深海沉积物的水深2000m,平均粒径<4m、平均粘土含量50%具有划深海沉积物指示意义的重要参数。该项目对激光法粒度分析得出的粘土粒径和含量及沉积物类型进行系统校正,激光法粘土粒径校正为<0.01mm(粉砂粒...
- 关键词:
- 关键词:深海沉积物粒度分析
- 西南印度洋脊中段(49°~51°E)扩张方式及岩浆供应模式
- 超慢速洋脊是全球洋脊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演化方式,对研究洋脊扩张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目前海洋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西南印度洋脊中段(49°~51°E)洋脊分段的27~29洋段)50m×50...
- 梁裕扬李家彪李守军倪建宇阮爱国
-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西南印度洋
- 太平洋东部W2001-2柱样低成熟烃组成特征、成岩变化及其与某些元素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样品采自太平洋东部W2001-2站位(154°07′42″W,10°30′34″N,水深5102m),以无扰动多管采样方式采样。本文通过研究氯仿沥青"A"、有机质和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了有机质在柱样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致以21-33cm和33-48c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正构烷烃呈单峰群分布,主碳峰为C25,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为0.90-1.26,略显奇偶优势,反映出正构烷烃的母质除了少部分来自海洋菌藻类,主要来自洋底较深处软泥。低的姥鲛烷/植烷(Pr/Ph<0.81),反映了柱样的强还原环境性质。饱和烃/芳烃比值低,存在大量不饱和烃(非烃+沥青质为49.63%-59.66%),富含有利于早期成烃的特殊组分,并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以上特征均显示出样品的低成熟特点。研究还表明元素Ti和V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正相关性;元素P、Mg和Mn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非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提供了低成熟度条件下有机质的组成特点及其与化学元素作用的证据。
- 张海生于培松倪建宇姚旭莹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 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沉积物中热水活动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7
- 2001年
- 通过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国开辟区表层沉积物和短柱状沉积物的系统观察和分析,首次根据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的证据,发现中国开辟区沉积物中热水活动及其产物的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物样品中普遍含有重晶石,部分样品中含量高达10%以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重晶石均为完整自形晶,并与同为自形的石英及钠长石共生。根据本区重晶石的地质背景及结晶形态,可以认为它的形成环境与加利福尼亚湾瓜伊马斯盆地Guaymas相似,属热水成因。伴生的石英和钠长石亦为常见的热水矿物。这一共生组合的形成温度不低于70℃。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在柱状沉积物剖面上,Ba的垂向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平稳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变化;另一种为跃升型,并伴有其他活泼组分的同步变化。跃升型可视为热水活动在沉积历史上的记录。迄今为止,热水矿物组合主要见于东区的表层沉积物,而在西区,Ba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主要见于10cm以下层位。根据沉积速率推算,在中国开辟区西区的热水化活动记录比东区至少早0.1Ma。
- 周怀阳叶瑛沈忠悦倪建宇潘建明
- 关键词:沉积物多金属结核热水活动
- 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估算被引量:19
- 2011年
- 为合理地估算出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量,基于我国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拖网采样调查资料以及对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分布规律和钴结壳矿区圈定参数指标的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按海山不同高度、不同洋壳年龄赋予不同结壳厚度,进而首次计算出太平洋海山干结壳资源量为(507.06~1014.11)×108t,锰为(111.15~222.29)×108t,钴为(3.04~6.08)×108t,镍为(2.23~4.46)×108t,铜为(0.66~1.32)×108t,结壳分布面积为2062862km2.通过Co通量与结壳Co沉积量、结壳厚度的相关分析表明,赋予不同洋壳年龄段的结壳厚度是理论厚度的6.10%~12.20%,这与Kuetal.得出"结壳生长时间只占其整个生命史4%"的认识非常相近,说明所赋结壳厚度基本合理,得出的结壳资源量基本正确.为整个大洋海盆内海山钴结壳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了新方法.
- 张富元章伟艳朱克超张霄宇倪建宇赵宏樵郑连福
- 关键词:钴结壳资源量海洋地质矿产资源
- 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3
- 2003年
- 系统介绍了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现有深海采矿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研究的对策和主要发展方向。
- 王春生周怀阳周怀阳
- 关键词:深海采矿环境影响
- ^(234)Th作为海洋学中示踪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234Th是海洋中日、周、月时间尺度上和颗粒物运动有关的过程的良好示踪剂,常用于海洋碳循环最为重要的区域———真光层中颗粒物的循环,以及和生物中介有关的及一些相对较快发生的海洋过程的研究2。34Th对我们研究由CO2循环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了解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行为和最终归宿,促进全球质量平衡归宿模型的构建,研究某海域的生物泵与初级和新生产力,促进我们对海洋的进一步了解并引导它健康可持续地为人类所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论述了234Th作为海洋学中示踪剂的原理和发展过程,比较了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采样和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它在垂直通量、颗粒物循环、水平传输和沉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归纳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到目前为止,234Th仍然是最快的自然颗粒物活性计时器,而样品处理、分辨率和处理量等方面的进步则推动了234Th在海洋学研究中更广泛的应用。开阔大洋中很多234Th工作都是在JGOFS计划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234Th应用的潜在前景可针对JGOFS计划未完成的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
- 江巧文倪建宇
- 关键词:颗粒物示踪剂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