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光旭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颅内
  • 5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再灌流
  • 2篇再灌流损伤
  • 2篇三磷酸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缺血
  • 2篇肿瘤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外伤

机构

  • 15篇延边大学医学...
  • 3篇延边大学
  • 2篇延边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任光旭
  • 10篇李相龙
  • 8篇赵春植
  • 7篇金光石
  • 7篇孙京和
  • 7篇王延国
  • 6篇韩东汉
  • 6篇玄汉石
  • 3篇金永寿
  • 2篇李成福
  • 2篇李永财
  • 2篇王延国
  • 1篇郑善子
  • 1篇石雨薇
  • 1篇温尚宇
  • 1篇丛宪玲
  • 1篇崔春权
  • 1篇玄英花
  • 1篇刘铁
  • 1篇王琦

传媒

  • 10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延边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并定位蛋白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1]。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已有文献针对现有的修复方式做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结果显示微波高压修复、微波热修复以及高压热修复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结果[2]。然而,抗原修复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缓冲液,
王琦王一鸣刘铁郝苗丛宪玲任光旭
关键词:抗原修复特异性反应抗原抗体病理学诊断组织切片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3例垂体腺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背景]观察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垂体腺瘤病人资料,其中肿瘤全切除者为21例,次全切除者为2例.[讨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李相龙孙京和王延国任光旭韩东汉赵春植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鼻窦
外伤性脑梗死被引量:2
2003年
李相龙任光旭李成福金光石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脑外伤预后
经动脉栓塞治疗Galen's静脉瘤1例报告
2007年
任光旭李相龙
关键词:动脉栓塞
小鼠棘阿米巴性脑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小鼠棘阿米巴性脑炎模型.[方法]经鼻腔滴注给ICR小鼠接种赫氏棘阿米巴,感染后每天观察病程变化并记录死亡例数.取死亡小鼠一半的脑组织匀浆置于铺了灭活处理大肠杆菌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棘阿米巴的生长情况;取另一半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棘阿米巴感染后1周开始可见死亡小鼠,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可观察到棘阿米巴生长.脑组织HE染色观察可见棘阿米巴滋养体浸润,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应用鼻腔滴注法成功建立了棘阿米巴性脑炎模型.
许成军崔春权玄英花郑善子任光旭
关键词:棘阿米巴属
59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2006年
[背景]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中注意事项.[病例报告]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给59例61枚颅内动脉瘤进行直视手术,观察疗效;出院时临床状况良好者为45例(76.3%),轻度残疾者为9例(15.3%),重度残疾者为3例(5.1%),死亡者为2例(3.4%).[讨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实施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
李相龙孙京和赵春植韩东汉任光旭王延国
关键词: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血液病院内感染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资料齐全的36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种类、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率、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等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院内感染的特点。结果 36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76例,慢性白血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2例,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23例,缺铁性贫血81例,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9例,白细胞减少症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溶血性贫血1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血友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男192例,女170例。其中院内感染发生67例(18.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其次是血流、皮肤黏膜。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其次是G+球菌。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跟疾病种类、骨髓增生情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恶性血液病化疗缓解情况、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既往慢性疾病史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生素的选择、G-CSF的使用、加强输血、输血小板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其感染防治至关重要。
张驰石雨薇任光旭
关键词:血液病
颅内肿瘤220例临床分析
2003年
[背景 ]探讨颅内肿瘤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对在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间住院治疗的 2 2 0例颅内肿瘤病人的肿瘤类型、部位及疗效进行分析及总结 .2 2 0例颅内肿瘤均为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 ;颅内肿瘤中胶质瘤最多见 ,其次为脑膜瘤 ;胶质瘤复发率高 .[讨论
李相龙孙京和韩东汉赵春植王延国金光石任光旭玄汉石
关键词:肿瘤手术外科
原因不明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分析
2012年
1临床资料 2007年~2011年我们收治2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32例未查到出血原因,占12.8%。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7岁。
任光旭金光石孙京和温尚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分析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特点,设计治疗方案,估计和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1年9月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7例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血管网织细胞瘤分布在后颅窝的右侧小脑(2例)、左侧小脑(1例)、小脑蚓部(2例)及延髓背侧(2例)。2例为实质性肿瘤,5例为囊内结节样肿瘤,全部切除。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和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其中1例死亡。结论 血管网织细胞瘤在MRI上有其特点,能够术前作出诊断。对实质性肿瘤切忌术中穿刺或活检.更不能分块切除。这种肿瘤术后很有可能出现正常灌注压突破现象,必要时毫不犹豫地进行气管切开,辅以人工呼吸。小的实质性肿瘤或囊内结节样肿瘤手术是相对安全的。
李相龙孙京和王延国赵春植韩东汉金永寿金光石任光旭玄汉石
关键词: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