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盛
- 作品数:45 被引量:88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三城市开展社区人群干预九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被引量:71
- 2002年
- 目的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 3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研究 ,其中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 开展加强干预 9年来 ,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男性下降 5 1.5 % ,女性下降 5 2 .7%。同期对照社区男女分别下降 7.3%和 15 .7%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 10年平均发病率为 16 7.0 2 10万 ,对照社区为 199.96 1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干预社区 ,5 0岁以上高龄组发病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9岁组发病率却显示有上升趋势。结论 在人群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同时实施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 王文志吴升平洪震杨期东杜晓立黄茂盛刘运海江滨
- 关键词:队列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干预试验脑卒中
- 乙型脑炎患者记忆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2002年
- 目的:探讨乙脑患者病后多年记忆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血清学诊断阳性的39例乙脑患者及与乙脑组呈1:1配对的39名健康对照做韦氏记忆测验。比较两组总的记忆水平及不同记忆分测验间的差别,并分析与乙脑患者记忆功能改变有关的因素。结果:有21例(53.8%)乙脑患者和1例(3.0%)对照被评定为记忆功能异常(MQ<85),且差别有显著性(P<0.05)。乙脑患者有否后遗症和记忆功能异常有关。结论:乙脑病毒感染对记忆功能有较大的影响。
- 王蓓丁玎洪震周玢黄茂盛曾军郭起浩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记忆障碍记忆商
- 社区人群干预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被引量:28
- 2002年
-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干预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方法 对 1991~ 2 0 0 0年间 ,在我国北京、上海、长沙 3个城区共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社区冠心病事件年平均发病率为 5 1.1 10万 ,明显低于监测社区 (71.3 10万 )。 10年来干预社区和监测社区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但干预社区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监测社区。干预社区 1996~ 2 0 0 0年冠心病年平均发病率与 1991~ 1995年相比上升了 2 0 .5 % ,而监测社区年平均发病率上升了 6 2 .0 %。干预社区冠心病事件年平均死亡率为 38.2 10万 ,明显低于监测社区 (5 1.3 10万 )。 1991~ 2 0 0 0年干预社区和监测社区冠心病事件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 ,但干预社区上升幅度低于监测社区。干预社区 1996~ 2 0 0 0年冠心病年平均死亡率与 1991~ 1995年相比上升了 13.7% ,而监测社区上升了17.9%。 3个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海最低 ,长沙次之 ,北京最高。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
- 黄茂盛洪震王文志吴升平杨期东刘运海江滨曾军
-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干预性研究
- 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的作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 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的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的比例(50%)和接触过化肥的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x^2=5.15,P=0.02和x^2=5.15,P=0.03,其他的环境暴露如农药的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的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和用井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和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x^2=1.48,P=0.22和x^2=1.11,P=0.29,喝井水与PD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 环境因素中井水的饮用与PD的发病可能有关。
- 周玢洪震黄茂盛曾军丁玎金美华吕传真
- 关键词: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帕金森病PD
-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脑卒中高发的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城市约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对其中约14万人口进行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控烟为主的特殊干预,另外半数人口设为对照人群。结果 4年后,干预社区人群中几种主要危险因素水平下降,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41.4%,女性下降了46.3%。干预前后相比,脑卒中死亡率男女各下降31.8%和19.0%;用5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社区人群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王文志吴升平洪震杨期东刘红梅黄茂盛刘运海李涤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干预试验
- 上海城乡帕金森病患病率研究被引量:19
- 2001年
- 目的 :明确我国老年人口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以及观察帕金森病的动态变化。方法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抽样结果为 2 2个居委会和 14个村委会的 5 5岁和以上的居民 170 18。调查采用二阶段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和标准化调查用语 ,按名单入户调查。结果 :实查 16 0 30人 ,拒查等失访 988人 ,实查率 94.2 % ,总的粗患病率为 0 .99% ,6 0岁或以上、 6 5岁或以上 PD患病率分别为 1.13%和 1.42 %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 0 .86 % ,女性患病率为 1.1% ,城市患病率为 1.1% ,农村患病率为 0 .76 %。 P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到 85岁下降。男女有相似的趋势。帕金森病综合征以血管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最多。结论 :上海帕金森病患病率高于以往的调查 ,和
- 周玢洪震黄茂盛曾军金美华吕传真
- 关键词:帕金森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 社区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02年
- “九五”期间 ,我们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综合性干预 ,按类试验设计评价其对社区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干预后三地人群和高血压人群KAB水平均分分别净提高 6 0 1和 6 12分 ,均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人群的 3个月以内测压及规律服药人数比例干预后分别净提高 9 6 5 %和 7 33% ,前者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 。
- 江滨王文志吴升平洪震黄茂盛杨期东刘运海杜晓立鲍秋菊刘红梅
-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脑血管病
- 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被引量:38
- 2002年
-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 ,其中约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开展加强干预 9年 ,干预社区男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 49.5% ,女性下降了 1 6.0 % ;男女合计年龄调整死亡率下降了 53.6%。同期对照社区男女死亡率也分别下降了 1 7.6%和 34.4%。干预社区 9年平均死亡率为 99.3/ 1 0万 ,对照社区为 1 1 6.1 / 1 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干预社区 50岁以上高龄组死亡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5岁组死亡率却显示出上升趋势。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
- 王文志吴升平杨期东洪震杜晓立刘运海黄茂盛江滨
- 关键词:脑卒中死亡率干预试验
- 干预后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知识和行为变化被引量:10
- 2002年
- 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开展预防心脑血管病综合性干预 ,按类试验设计评价其对社区人群知识、态度、行为 (KAB)水平和健康相关行为影响。结果显示 ,与基线 1992年相比 ,1995、1997、2 0 0 0年KAB水平均分净提高 9 89、4 74和 10 6 6分。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 6个健康相关行为中 ,关心保健知识、受保健知识影响以及经常体育锻炼等行为变化最明显 ,其次是淡盐饮食 ,对吸烟、饮酒行为影响不大。不同目标人群 ,女性好于男性 ,家务或退休在家优于在职 ,高血压好于正常血压。随年龄升高和文化程度降低 ,健康教育的绝对和相对效益均增高。表明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干预能提高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的KAB水平和健康相关行为 。
- 江滨王文志吴升平洪震黄茂盛杨期东刘运海杜晓立鲍秋菊刘红梅
- 关键词:干预心脑血管病知识
- 社区人群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人群管理及其效果。方法 对干预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高血压普查,然后对检出的确诊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干预管理。结果 3年确诊高血压管理率平均为81.5%,血压达160/95mmHg以下的控制率为45.8%;3年临界高血压管理率平均为90.3%,160/95mmHg以下的控制率为75.7%;管理率随被管理对象的年龄增大而升高,但是,控制率以45岁年龄组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确诊高血压随访组的平均收缩压(MSBP)3年内下降了13.6mmHg,平均每年下降4.6mmHg;平均舒张压(MDBP)3年内下降了7.2mmHg,平均每年下降2.4mmHg;高血压随访组3年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了46.7%,死亡率下降52.2%。结论 社区高血压人群管理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
- 洪震黄茂盛王文志杨期东吴升平江滨刘运海曾军
-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