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芬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2例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等级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何志惠桑圣刚洪涛苏群豪曾江正雷俊华黄芬郝新宝
- 关键词:T细胞亚群生活质量
- 原发性肝癌高表达抗原GPC-3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预测
- 2013年
- 目的预测原发性肝癌高表达抗原GPC-3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方法通过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取GPC-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超基序、量化基序法和NetCTL数据库预测分析GPC-3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结果初步筛选出GPC-3肿瘤抗原的HLA-A2限制性CTL优势表位,分别为GPC-3 102~110,155~163,169~177,229~237,281~289,319~327,326~334,367~375,522~530,564~572。结论预测出GPC-3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GPC-3阳性原发性肝癌免疫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 雷俊华曾江正郝新宝苏群豪洪涛何志惠黄芬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术后辅助化疗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和月经周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将97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按年龄不同分成3组,Ⅰ组:12例,年龄≤30岁;Ⅱ组:34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Ⅲ组:51例,年龄≥41岁。分析不同组别在化疗过程中外周血血清雌激素(E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in,P)、总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及其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患者第一次接受化疗前,Ⅰ组患者血清E2、P、T浓度分别为:(283.73±53.12)pg/ml、(13.98±5.67)ng/ml、(48.64±16.73)ng/dl;Ⅱ组分别为:(278.86±59.36)pg/ml、(13.01±6.21)ng/ml、(46.32±17.09)ng/dl;Ⅲ组分别为:(243.11±90.12)pg/ml、(14.01±6.45)ng/ml、(43.89±18.88)ng/dl,各组E2、P或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患者接受化疗次数的增加,其血清中E2、P浓度在不同周期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E2、P浓度逐渐降低;总睾酮(T)浓度在不同化疗周期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即T并没有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发生闭经率为41.2%,未闭经组E2、P、T浓度分别为:(53.66±37.91)pg/ml、(5.34±4.22)ng/ml、(43.32±22.04)ng/dl;闭经组分别为:(12.21±5.64)pg/ml、(0.5±0.2)ng/ml、(103.2±29.88)ng/dl,两组E2、P或T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即化疗诱导闭经后,患者血清E2、P浓度明显降低,血清T浓度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组间闭经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同,患者年龄与化疗诱导的闭经发生率呈强正线性相关(r=1,P=0.016),年龄越大的患者接受化疗后,其发生的闭经可能性越大。患者年龄与闭经发生的时间呈强负直线相关(r=-0.99,P=0.031),患者年龄越大,其在化疗期间发生闭经的时间越早。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性化疗后,其血清E2、P浓度降低,T浓度反馈性增高,
- 何志惠洪涛苏群豪曾江正黄芬雷俊华
- 关键词:性激素闭经辅助化疗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采用GP方案治疗32例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缓解(CR)2例(6.25%),部分缓解(PR)15例(46.88%),稳定(SD)12例(37.5%),进展(PD)3例(9.37%),总有效率为53.1%;全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2.6个月,1年生存率为58.7%,3年生存率为23.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系统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黄芬
-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晚期乳腺癌蒽环类
-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例B细胞淋巴瘤均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1d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循环周期;4~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0例初治患者,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例。3例复发或难治患者有2例达CR,1例PR。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等美罗华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毒性,有1例出现高热、血压下降。结论美罗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仍待临床观察探讨。
- 周海燕胡敏黄芬
- 关键词:淋巴瘤美罗华疗效
- 晚期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伊马替尼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治疗疗效及其与种类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接受免疫组化和病理组织确诊的晚期GIST患者172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1次/d,均连续服药1年,评估病灶改变。结果伊马替尼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为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9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危险度、转移灶、转移灶手术状况与使用伊马替尼的疗效有显著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转移灶手术状况、病灶出现转移(包括肝脏转移和多脏器转移)是影响伊马替尼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GIST患者,伊马替尼疗效较好,且与该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 李香花唐小波雷俊华曾江正洪涛黄芬
- 关键词:伊马替尼胃肠间质瘤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肝癌(HCC)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冷循环RFA治疗前,治疗后1、4、7和12个月后外周血Treg的变化。随访期间采用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评估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函数的方法分析Treg动态变化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RFA术后1个月,30例患者肿瘤缓解(TR)率93.3%(28/30),肿瘤进展(TP)率6.67%(2/30)。RFA术前Treg(9.42±1.16)%,术后1个月(6.55±0.97)%,较术前显著下降(t=15.325,P<0.01)。经12个月随访,TR率33.3%(10/30),TP率66.7%(20/30)。TR组术前Treg为(8.75±0.72)%,显著低于TP组(9.76±1.20)%(t=-2.448,P=0.021)。ROC曲线表明Treg谷值以4.82%为最佳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60.0%;Treg达谷时间以5.5个月为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5.0%。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肝癌RFA术后Treg谷值≤4.82%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优于Treg谷值>4.82%的患者;Treg达谷时间≥5.5个月的患者预后优于Treg达谷时间<5.5个月的患者,Log-rank检验分别为χ2=5.207,P=0.023;χ2=22.079,P<0.01。结论冷循环RFA可以下调Treg水平,并且Treg谷值及Treg达谷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FA治疗HCC患者的预后。
- 曾江正刘光清郝新宝洪涛张建辉苏群豪黄美珠黄芬雷俊华
- 关键词:冷循环电极肝癌调节性T细胞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8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XELOX方案化疗(卡培他滨1000mg/m2,po,bid,d1~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点滴,d1),21d为一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41例,有效率(CR+PR)为55.17%;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5个月,生存时间(MST)为12.9个月,1年生存率为53.1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Ⅰ~Ⅱ度:49例,Ⅲ~Ⅳ度:0例,总计:49例)、胃肠道反应(Ⅰ~Ⅱ度:34例,Ⅲ~Ⅳ度:10例)、外周神经毒性(I~Ⅱ度:21例,Ⅲ~Ⅳ度:0例)、手足综合征(Ⅰ~Ⅱ度:26例,Ⅲ~Ⅳ度:0例)。结论 XELO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 黄芬
-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了32例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完全缓解(CR)2例(6.25%),部分缓解(PR)15例(46.88%),稳定(SD)12例(37.50%),进展(PD)3例(9.38%),总有效率为53.13%;全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8.6个月,1年生存率68.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黄芬曹培国
- 关键词:紫杉醇顺铂晚期乳腺癌蒽环类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因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共48例,将其分为GP组和GX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顺铂25mg/m^2d1-3,21d为一个周期;GX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卡培他滨2000mg/m^2d1-14,21d为一个周期。吉西他滨静滴30min,卡培他滨分两次餐后30min温开水送服。结果GP组患者的CR0例,PR8例,SD11例,PD5例,有效率为33.3%(8/24)。GX组患者的CR1例,PR9例,sD9例,PD5例,有效率为41.7%(10/2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 雷俊华洪涛曾江正黄芬何志惠苏群豪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