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 作品数:16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Occludin、MMP-2在间质性肺炎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咬合蛋白(Occlud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IIP患者79例作为IIP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Occludin、MMP-2水平及肺功能、血气相关指标,同时分析血清Occludin、MMP-2水平与IIP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IIP组血清Occlud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P-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胸部高分辨CT(HR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P组中,血清Occludin水平与MMP-2水平呈负相关(P<0.001);血清Occludin水平与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HRCT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MMP-2水平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P<0.05)。Occludin、MMP-2、TNF-α、CR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血氧分压、一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肺总量、白细胞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HRCT评分是影响IIP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Occludin、MMP-2联合检测预测IIP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0.50%。结论血清Occludin、MMP-2水平与IIP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IIP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价值。
- 王红军贾金广朱婉凌魏然
-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基质金属蛋白酶-2预后
-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蛋白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NSCLC组织中PD-L1表达并将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PCR扩增检测EGFR、KRAS突变情况;Log 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类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PD-L1低表达组(log-rank=4.849,P=0.028;log-rank=3.897,P=0.048);肿瘤分期Ⅲ-Ⅳ期、EGFR突变和PD-L1高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EGFR突变相关,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
- 朱婉凌魏然贾金广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率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折患者炎性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折患者多种炎性介质、疼痛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2例老年COPD合并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 h和48 h分别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缓激肽(BK)、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分别测定患者肺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 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 h和48 h血清PGE2、5-HT、BK、IL-6、TNF-α和疼痛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48 h肺功能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抑制老年COPD患者骨折所致急性疼痛,同时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 魏然贾金广王敏朱婉凌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折肺功能炎性介质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肺动脉压和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中介素(IMD)、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1(ET-1)含量,超声心动图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右心房平均压(RAP)。结果 :治疗前,两组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PAP和RAP水平均降低,R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肺血管活性因子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MD、ADM及ET-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可有效减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魏然贾金广朱婉凌王敏
-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肺动脉压
- 持续正压通气对老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及预后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脑梗死患者短中期血压变异性(BP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OSAS并脑梗死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106例,比较2组入院时、出院时、6个月BPV指标[收缩压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记录随访时脑梗死再发情况。OSAS严重程度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不同程度OSAS预后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PV的影响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未调整或校正混杂因素分析示,AHI为BPV升高的危险因素(OR=3.317,95%CI:2.032~5.412,P=0.000,OR=7.473,95%CI:1.455~38.376,P=0.016)。治疗组出院时和6个月CV、SD、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S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脑卒中再发比例较对照组降低(5.77%vs 17.92%,P=0.038)。治疗组中度和重度OSAS患者出院时和6个月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S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结论 CPAP治疗能够降低老年OSAS并脑梗死患者BPV,改善中重度OSAS患者早中期预后。
- 方立张淑玲魏然滕军放周艳丽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血压
-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30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mg/次,1次/12 h);对照组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0.8 g/次,1次/12 h)。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69%)高于对照组(67.692%,P <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GF-β、CRP、IL-1和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其CRP、IL-1和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重症肺炎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缓解炎症反应。
- 王红军贾金广朱婉凌魏然姚菲菲
- 关键词: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疗效炎症因子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选取81例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部感染程度变化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或轻度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中度及重度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的感染程度,疗效显著。
- 魏然朱婉凌
-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260例。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NSCLC细胞A549、H1975、PC-9和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CXCL-1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将siCXCL-14^(1)(siCXCL-14^(1)组)、siCXCL-142(siCXCL-142组)和si-RNA(对照组)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根据CXCL-14的平均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CXCL-14高表达组(n=138)与CXCL-14低表达组(n=12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CXCL-1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3.62±0.78),高于癌旁组织(1.1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0,P<0.001)。CXCL-14 mRNA在A549、H1975和PC-9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10±0.13)、(1.84±0.21)和(1.47±0.08),均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631、17.882、13.568,P<0.001);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CXCL-1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 h时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细胞的OD值分别为(1.02±0.19)和(0.98±0.12),均低于对照组(1.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02,P=0.015;q=3.241,P=0.012);siCXCL-14^(1)组和siCXCL-14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7±2.82)%和(14.41±2.14)%,高于对照组的(5.58±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774,P=0.009;q=7.031,P=0.002);CXCL-14高表达组低分化、病理分期Ⅱ、Ⅲ期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于CXCL-14低表达组,1年无进展生存的患者少于CXCL-14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XCL-14在NSCLC中表达增加,降低CXCL-14的表达可减弱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CXCL-14表达水平增加可反映患者的不良预后。
- 王红军贾金广朱婉凌魏然姚菲菲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靶点
-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气道炎症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控制MP感染、降低BA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确诊为BA急性发作期150例患者,为BA急性发作期组,同期选择BA缓解期150例患者,为BA缓解期组;比较两组患者MP感染率,测定两组患者中MP阳性者和MP阴性者间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急性发作期组患者MP感染64例,感染率42.67%,而BA缓解期组患者感染31例,感染率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阳性患者ACT评分和FEV1均明显低于MP阴性患者,痰液EOS和IgE明显高于MP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感染率与MP阳性患者ACT评分、FEV1呈负相关性(r=-0.768、-0.742;P=0.041、0.038),与痰液EOS、IgE呈正相关性(r=0.825、0.838;P=0.026、0.031)。结论 MP感染与BA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密切相关,尤其在BA急性发作期影响较大。
- 魏然臧金萍朱婉凌王红军刘艳红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急性发作期
- 大肿瘤抑制激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检测大肿瘤抑制激酶2(large tumor suppressor kinase 2,LATS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NSCLC细胞增殖、侵袭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260例,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SCLC和癌旁组织中LATS2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LAT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qRT-PCR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ATS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转染实验将LATS2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MTT实验检测LATS2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LATS2对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LATS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LATS2的高表达率为72.3%(188/260),低表达率为27.7%(72/260);LATS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在性别、肿瘤类型、胸膜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和T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SCLC组织和细胞中LATS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HPAEpiC;LATS2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使其表达水平升高,LATS2高表达组细胞的OD值和发生侵袭的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LATS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其表达水平增加后可显著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可能成为NSCLC治疗的新作用靶点。
- 王红军贾金广朱婉凌魏然姚菲菲何炜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