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莉娜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定位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栓形成后综...
  • 1篇指腹
  • 1篇指腹缺损
  • 1篇深部组织
  • 1篇深部组织外露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配合
  • 1篇头端
  • 1篇缺损
  • 1篇综合征

机构

  • 3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3篇马莉娜
  • 1篇龚爱军
  • 1篇韩金刚
  • 1篇董霁虹
  • 1篇赵霞
  • 1篇张雪
  • 1篇王世伟
  • 1篇马微
  • 1篇赵凤乐

传媒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DT和ST对下肢PTS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对比哪种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导管接触溶栓组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分别给予经导管接触溶栓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计算CDT组和ST组治疗前、后大腿周胫差及小腿周胫差,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例数,计算两组患者PTS的发生率。结果 CDT组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大于ST组(t=2.215,P <0.05),小腿周径差也大于外周静脉溶栓组(t=2.012,P <0.05);导管接触溶栓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结论导管接触溶栓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韩金刚马微张雪马莉娜王世伟
关键词:急性髂股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
关于PICC管路头端应用心电图定位方法的探讨
2017年
探讨PICC管路头端应用心电图方法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放疗科接诊的52例进行PICC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相同程序完成置管,在置管过程中使用心电图对PICC导管头端定位,进行X线拍片与之对比。结果:使用心电图对PICC定位,进入上腔静脉的灵敏度为94.23%,其中有49例患者出现具有特征性P波,3例无明显变化;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头端均在上腔静脉内,2例在锁骨下静脉,3例在颈静脉内,2例在肱静脉。结论:在PICC管路头端使用心电图定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值得推广使用。
赵霞赵凤乐马莉娜
关键词:心电图灵敏度
拇指指腹缺损骨外露、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2003年
我院自1997年~2003年共对13名拇指指腹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进行了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术,最大年龄的54岁,最小的5岁,皮瓣感觉恢复患者11例,感觉恢复差者2例。
龚爱军马莉娜董霁虹
关键词:拇指指腹缺损骨外露病例分析深部组织外露臂丛阻滞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