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建虹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原发性
  • 5篇高血压
  • 4篇多态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紧张
  • 4篇血管紧张素
  • 4篇原发性高血压
  • 4篇紧张素
  • 4篇基因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紧张素原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动脉
  • 2篇心房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律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机构

  • 1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陶建虹
  • 5篇贺涛
  • 4篇黄文芳
  • 4篇杨明清
  • 4篇林婴
  • 3篇杜琼
  • 3篇郑竹虚
  • 3篇刘明江
  • 3篇李刚
  • 3篇蔡力
  • 3篇周晓芳
  • 3篇尹一兵
  • 3篇黄启华
  • 2篇邓君
  • 2篇罗芸
  • 2篇李杰
  • 2篇尹立雪
  • 1篇陈扬
  • 1篇刘兴斌
  • 1篇李钢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及参数调整
2001年
报道 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ICD ,并进行随访观察 ,从心电储存器中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结果 :1例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由于ICD放电过迟 ,导致患者心源性晕厥。另 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致ICD误感知。 2例均经过重新调试 ,设置ICD工作参数 ,并联合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随访至今未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结论 :术后严密随访 ,合理设置工作参数 。
周晓芳蔡力郑竹虚陶建虹罗芸黄启华
关键词:随访
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明显增加了HRV时域及频域指标(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有益作用。
李刚李杰贺涛陶建虹刘明江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率变异性稳心颗粒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158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颈动脉组。记录各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和血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8.37±3.53)μmol/L显著低于正常颈动脉组(14.53±4.61)μmol/L(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胆红素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χ2wald=4.41,P=0.029,OR=3.72)。结论低胆红素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贺涛李杰陶建虹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清胆红素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 3 5T)、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 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籍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方法分析人类白细胞染色体DNA中AGT、AT1 R基因多态性。结果 :12 2例EH病例组与 87例正常对照组AGT等位基因频率T、M分别为 :T :0 .82 8vs 0 .661,M :0 .172vs 0 .3 3 9。AT1 R等位基因频率A、C分别为 :A :0 .968vs 0 .989,C :0 .0 3 2vs 0 .0 11。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EH病例组AGT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 =11.7,P <0 .0 1和 χ2 =15 .6,P <0 .0 1)。结论 :AGT基因多态性与EH密切相关 ;而AT1 R基因多态性与EH无关。
林婴杨明清尹一兵黄文芳陶建虹杜琼邓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受体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EH LVH)的相关性以及在EH LVH产生中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方法 对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血液白细胞染色体DNA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I D) ]、血管紧张素原 [AGT(M2 35T) ]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A116 6C) ]基因多态性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 (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结果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频率在EH LVH组中明显增高 (χ2 =4 .6 9,P=0 .0 30 ) ,男性EH患者中 ,ACE(I D)基因型构成比与LVH有关联 (χ2 =9.5 5 ,P =0 .0 0 8)。协同存在AGT TT型时 ,ACE(I D)基因多态性与EH LVH有关 (χ2 =6 .2 2 ,P =0 .0 4 4 ) ,且D等位基因在EH LVH明显增高 (χ2 =6 .91,P =0 .0 0 9) ,该类EH患者发生LVH的相对危险度增高 (OR :2 .5 0 ,95 %CI:1.2 5~ 5 .0 0 )。结论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子。ACE基因多态性与AG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协同效应表明 ,同时携带AGT TT型时 ,具有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的EH患者更易发生LVH。
林婴尹一兵杨明清陶建虹尹立雪黄文芳杜琼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心室肥厚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45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用6min步行试验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9例因缺血性心肌病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120mg,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月,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用药3月后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耐受性良好。
贺涛陶建虹刘明江李刚
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 35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籍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 (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方法分析人类白细胞染色体DNA中AGT(M2 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12 2例EH病例组与 87例正常对照组AGT(M2 35T)等位基因频率T、M分别为 :T :0 .82 8vs 0 .661,M :0 .172vs 0 .339。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EH病例组AGT(M2 35T)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1.7,P =0 .0 0 3和 χ2 =15 .6,P =0 .0 0 0 1)。结论 AGT(M2 35T)
林婴杨明清尹一兵黄文芳陶建虹杜琼邓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
中国西部地区内科医生抗凝知识知晓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9年
目的调查中国西部地区的内科医生对抗凝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抗凝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中国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西藏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内科医生的人口学特征、工作及学习经历、抗凝知识知晓、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对抗凝药物以认识等)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671份,回收有效问卷2436份,应答率为91.2%。CHA2DS2-VASc评分总体知晓率为81.9%,HAS-BLED评分总体知晓率为71.6%,各地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科室、参加讲座频率与脑卒中评分知晓具有相关性。一级及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使用抗凝评分作为抗凝治疗依据的比例分别为26.7%、45.0%、59.4%,认为抗血小板治疗可替代抗凝治疗的比例分别为76.6%、45.6%、3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科室、参加讲座频率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知晓具有相关性。甘肃省、四川省内科医生倾向使用华法林,而培训学习频率越高,越倾向于使用NOACs。结论中国西部地区内科医生的抗凝知识知晓及抗凝药物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学历及医院等级差异;而多次培训学习可强化内科医生的抗凝知识的知晓及NOACs的使用。
芦颜美汤宝鹏商鲁翔薛小临刘兵刘兴斌范洁俞杉蔡琳郑强荪付华陶建虹张钲贾绍斌边惠萍任澎王忠姜述斌格桑罗布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及参数调整
2002年
目的:报道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 ICD,并进行随访观察,从心电储存器中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结果:1例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由于 ICD 放电过迟,导致患者心源性晕厥。另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导致 ICD 误感知。2例均经过重新调试,设置 ICD 工作参数,并联合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访至今未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合理设置工作参数,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提高 ICD 临床疗效的关键。
周晓芳蔡力郑竹虚陶建虹罗芸黄启华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随访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81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54例,检测两组的尿白蛋白滤过率(UREA)及相关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尿白蛋白滤过率水平显著高于时照组(127.67±61.43)μg/min与(62.55±54.71)μg/min(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滤过率与冠脉狭窄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白蛋白滤过率有关。结论: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贺涛陶建虹刘明江李钢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冠状动脉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