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戎女

作品数:35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6篇艺术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戏剧
  • 6篇跨文化
  • 6篇悲剧
  • 5篇女性
  • 4篇希腊悲剧
  • 4篇古希腊
  • 4篇古希腊悲剧
  • 3篇哲学
  • 3篇色诺芬
  • 3篇西美尔
  • 3篇跨文化戏剧
  • 3篇改编
  • 2篇伊利亚特
  • 2篇哲人
  • 2篇史诗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翻译
  • 2篇文学
  • 2篇希腊戏剧

机构

  • 33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34篇陈戎女
  • 1篇孙惠柱
  • 1篇秦晓星

传媒

  • 4篇中国文化研究
  • 3篇上海文化
  • 2篇国外文学
  • 2篇戏剧(中央戏...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秘书工作
  • 1篇北京观察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中关村
  • 1篇外国语文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戏梦人生——论张爱玲《色·戒》与李安《色·戒》被引量:5
2008年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因李安电影版《色.戒》的上演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以为,《色.戒》有两个层面的意义消解:个人主义的爱欲对革命和国家主义的正当性的消解;人生如"戏"对男女爱欲和生活现实的消解。小说冷静内敛、不动声色的叙述之下是反讽的灰色基调,突出的是小说家张爱玲对人性弱点和困境的冷静观察,对男女"心理事件"本质的洞察。
陈戎女
关键词:《色·戒》
论《理查三世》的中国编演:以王晓鹰版本和林兆华版本为例
2023年
本文着眼于莎士比亚《理查三世》的中国编演,以2012年王晓鹰和2001年林兆华编导的两个版本为例,通过分析二者在编演中的人物塑造和舞台设计方式,探究中国导演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时对于中国元素不同方向的应用,并探讨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优劣。本文认为,王晓鹰版本将中国戏曲的念白与意象表达等元素融入演出中,并在舞美设计上运用了方块字的元素,实现了中国元素的外化应用。林兆华版本则简化了舞美布景,在保留莎翁原剧剧情的基础上化用了苏州评弹的表演程式,实现了中国元素的内化应用。
刘婉眉陈戎女
关键词:《理查三世》跨文化戏剧
旅行书写:突破传统形象学的别样视角——评周云龙《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
2022年
早在19世纪末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之际,民族间的相互观察就被路易-保尔·贝茨、巴登斯贝格等法国学者列为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这一漫长的学术传统的另一面,就是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容易落入某种固化的分析框架,得不到拓展。周云龙在《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中,一方面探讨亚洲形象在欧洲现代世界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的意识形态功能;另一方面,他还借助这项研究,尝试检验形象学的可能向度。陈戎女教授和郑奕老师分别从方法论创新以及学术空间的开拓等角度,就《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的学术贡献进行了深入、中肯的评估。这两篇学术评论将有助于我们对周云龙在形象学领域所做的工作,有一个直观、适切的理解和把握。
陈戎女
关键词:学术评论意识形态功能学术空间学术贡献
《比较文学原理》课本科教学的实验及思考
2008年
从研究个案带动研究类型的教学、重视中国比较文学史和突出中国问题、强调学术外语和英文原著片断的阅读、寻求教师个人学识与课程基础性之间的平衡这几个方面,陈述和分析了《比较文学原理》(又名《比较文学概论)》课的教学实验和改革。
陈戎女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实验
改编与重塑:跨文化戏曲中的女性人物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以跨文化戏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视角,分析唯一一部存世的古希腊三联剧《俄瑞斯忒亚》改编为中国评剧《城邦恩仇》的跨文化戏曲现象。用中国传统戏曲改编古希腊悲剧,面临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的双重移植难度。《城邦恩仇》中的王后柯绿黛在改编后既是强悍果决杀夫弑君的王后,又增加了比希腊原剧人物更复杂立体的情感层次,从而丰富了中国戏曲中处于权力上层却仍不失母性的王族女性形象。《城邦恩仇》的人物改编策略博采中希戏剧之长,尤其融合了戏曲以情动人的"情本体论"观念。跨文化戏曲对西方戏剧经典和中国戏曲具有双向的价值和意义,丰富了中西的人物表演美学和发展空间。
陈戎女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
历史哲学与哲人画像
2007年
青年西美尔在1892年撰写了《历史哲学问题》一书,献给他的母亲。不久,西美尔感觉这部篇幅短小的历史哲学随笔言未尽意,而且,他对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批判性眼光已有变化,修订《历史哲学问题》自然成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不过这一修订几近重写,而且拖了13年之久。1905年,《历史哲学问题》第2版出笼了,篇幅增加了60页。
陈戎女
关键词:历史哲学画像哲人历史认识西美尔篇幅
佩涅洛佩的纺织和梦--论《奥德赛》的女性主义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从《奥德赛》中佩涅洛佩的纺织计谋和她的"20只鹅的梦"入手,从女性的纺织和梦这两个向度,切入争论不休的《奥德赛》女性主义的问题。提出通过织、拆、再织的织制方式,佩涅洛佩编织出女性的"智慧机巧"(mêtis),而她对梦的理解和解释则显示出对欺骗性梦幻的抵制及对女性名誉(kléos)的追求,诗中两个场景的交织,整合了一个机智、审慎和品性卓越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现代与古代(希腊)女性主义的差异视野下,审视佩涅洛佩形象隐含的意蕴及《奥德赛》充满歧义的女性主义思想。
陈戎女
关键词:女性主义纺织
色诺芬的“异邦”写作——以《斯巴达政制》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色诺芬一向被视为古典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亲斯巴达分子,证据就是他的《斯巴达政制》。该文尝试从清理《斯巴达政制》的研究史出发,澄清色诺芬的写作意图——按施特劳斯的阐释——实际是讥讽“异邦”斯巴达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
陈戎女
关键词:色诺芬异邦
古希腊悲剧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历史及其意义——以中国戏曲改编和搬演为中心被引量:17
2018年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著名导演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戏剧实验,跨文化戏剧实践应运而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以中国戏曲改编西方经典文学的舞台实践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以及古希腊戏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被大量改编,引发了诸多关于跨文化戏剧的讨论。本文试图梳理古希腊悲剧在中国被戏曲改编及舞台演出的历史,并以河北梆子《美狄亚》和京剧《王者俄狄》为案例,在还原和厚描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评价传统戏曲改编和演出外国经典剧目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是东西方戏剧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有效融合,古希腊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范围地改编、移植、创排和演出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改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致,为传统戏曲内拓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深度的中外戏剧文化沟通要求更为复杂的手段,要求更多中外戏剧的共振。
陈戎女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美狄亚》
“多言”与“沉默”——论《科利奥兰纳斯》多面向的政治哲学
2023年
莎士比亚将罗马名人科利奥兰纳斯的故事改编为同名悲剧的过程中,着重书写了戏剧人物的言语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并融入了自己的政治哲思。罗马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徘徊,正如主人公科利奥兰纳斯在多言与沉默间转换。科利奥兰纳斯语言风格的三次转变蕴含了莎士比亚的政治哲学思考,“雄辩”式的军事语言包含了对民主政治的非难,“自白”的语言试图剖析贵族政治和理想君主的特质,言语的“沉默”最终指向了莎士比亚的政治理想及其幻灭。
滕芷萱陈戎女
关键词:科利奥兰纳斯莎士比亚悲剧政治哲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