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智
- 作品数:58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218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采集其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评估生活质量,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评价量表(PSPRS)评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估非运动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里尔淡漠评定量表(LARS)评估情绪,额叶功能评价量表(FAB)评估额叶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对PDQ-39评分与社会人口学和各项量表评分行相关分析以及线性数量关系的验证。结果相关分析显示,PDQ-39评分与病程(r=0.301,P=0.000)、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r=0.147,P=0.031)、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r=0.225,P=0.001)、PSPRS评分(r=0.551,P=0.000)、NMSS评分(r=0.484,P=0.000)、HAMD-24评分(r=0.515,P=0.000)、HAMA评分(r=0.439,P=0.000)和LARS评分(r=0.476,P=0.000)呈正相关,而与FAB评分(r=-0.325,P=0.000)和MoCA评分(r=-0.355,P=0.000)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1)、病程(P=0.026)、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P=0.008),以及PSPRS评分(P=0.000)、NMSS评分(P=0.002)、HAMD-24评分(P=0.004)和LARS评分(P=0.000)均与PDQ-39评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女性、长病程、高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以及严重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陈德智欧汝威魏倩倩侯炎冰张灵语刘坤成蒋政林隽羽刘焦杨天米杨静商慧芳
- 关键词:进行性生活质量
- 大型医院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中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的作用与意义,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2年1月启动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对综合科9个科室的静脉输液治疗进行静脉输液知识技能培训、制定相关制度与规范、感染控制、质量控制、开展科研设计等综合管理。评估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后(2013年1月-12月)患者的满意度,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效等相关情况。结果开展后(2013年1月-12月)与开展前(2011年1月-12月)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外周静脉炎、静脉渗出、输液感染以及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严重外渗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开展前明显降低(P<0.05);临床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效也有所提高。结论超大型医院中成立科级静脉管理执行小组在临床、教学及科研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为专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杨蓉冯灵陈德智张慧
- 关键词:静脉输液
- 皮肤保护膜在预防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发生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皮肤保护膜在预防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所致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纳入25例接受脑血管造影术且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0 min采用皮肤保护膜局部喷涂进行预防;将试验组与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并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但未采用皮肤保护膜局部喷涂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25例患者中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2%,对照组发生率为7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053,95%CI:0.012~0.235),可认为使用皮肤保护膜是MARSI发生的保护因素。试验组的移除胶布时间较对照组更短[(3.12±0.21)min vs.(3.64±0.71)min,P<0.001] NRS疼痛评分更低[(1.72±0.57)分vs.(2.36±0.96)分,P<0.001]。结论:皮肤保护膜的使用可预防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能有效地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胶布移除的便利程度,减轻患者移除胶布时的疼痛。
- 梁燕杨蓉何凌霄陈德智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动脉压迫止血器医用胶粘剂皮肤损伤
- 脑卒中病人出院后有效社区管理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综合分析与脑卒中有关的出院后有效社区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为卒中病人出院后进行有效的社区管理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 MEDLIN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等数据库,收集关于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社区有效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检索年限为2002年—2013年,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1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系统评价;4篇重点介绍了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内容,7篇重点介绍了关于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社区的康复治疗,2篇对脑卒中病人出院后规范化管理及康复进行了评价分析。[结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有效的社区管理,能提高病人认知和行为水平,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有效的社区管理应建立家庭-社区-医院三级网络模式,完善健康档案,建立电话回访等流程。
- 涂双燕杨蓉陈德智
- 关键词:脑卒中脑血管病社区管理
- 脑卒中患者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调查并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调查神经内科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资料。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实时登记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食的食物含量及种类,7 d统计1次。分析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与膳食结构特点,并与膳食金字塔营养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膳食比例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主食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鱼禽肉类及水的平均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水平(P<0.05),尤以豆制品摄入严重不足,仅8%脑卒中患者食用,且平均摄入量(14.90±11.72)g/d,显著低于最低推荐摄入量30 g/d水平(P<0.05)。油脂摄入过量,平均摄入(34.24±24.41)g/d,高于25 g/d推荐摄入量(P<0.05)。蛋类较符合膳食金字塔的推荐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状况以谷类、蔬菜水果、鱼禽肉类、奶类、水及豆类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应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以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提高患者营养知识水平及纠正不良的膳食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的目的。
- 涂双燕杨婕杨蓉陈德智
- 关键词:脑卒中膳食结构膳食金字塔营养状况
-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1例围术期护理
- 2010年
- 2010年3月,我们对1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行血浆置换疗法,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梁燕陈德智李银萍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血浆置换疗法围术期护理精心护理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卟啉病护理一例
- 2014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9岁。因腹痛2个月,双下肢疼痛无力1个月,且加重伴双上肢疼痛、无力20 d于2013年6月20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全腹持续性胀痛不能耐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
- 刘友容陈德智赵俐红
- 关键词: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神经系统损害
- 脑卒中后营养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8年
- 规范脑卒中后病人的营养管理,首先应建立营养风险评估体系。现综述脑卒中后营养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脑卒中后的营养管理,对改善病人营养护理对策提供帮助。
- 杨蓉周沐科陈德智何俐
-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支持风险评估
- 留置针封管技术强化培训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病房的效果
-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病房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脉冲氏正压封管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病房的20名护士采用讲座、操作示范、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静脉留置针脉冲氏正压封管培训,每项内容连续培训3次并持续2周的...
- 赖昕赵俐红涂双燕陈德智杨蓉
-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的护理被引量:5
- 2004年
- 对 6 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就发病原因、诱因、遵医行为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发现 5 9.7%(37/6 2 )与甲亢有关 ,5 0 .0 %(31/6 2 )有明显的诱因 ,5 6 .8%(2 1/37)因遵医行为不良而致复发。提出重视护理评估 ,减少或避免诱发因素 ,提高病人遵医行为 ,及时合理补钾为其主要护理措施。
- 杨蓉陈静陈德智彭仕芳
- 关键词: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遵医行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