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欧
- 作品数:43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roRNA-21在肾脏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对microRNA-21在肾脏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研究microRNA-21对肾脏纤维化患者临床意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肾脏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对血清中的microRNA-21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肾脏纤维化患者microRNA-21表达水平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临床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肾脏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microRNA-21显著升高,随肾脏纤维化严重程度进展而升高,并和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microRNA-21在肾脏纤维化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与临床进程显著相关,有望成为肾脏纤维化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 李丽燕陈建欧
- 关键词:微小RNA-21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纤维化
- 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 rRNA基因、IL-1β、TNFα和NGF的表达
- 谢辉黄慧聪杨亦荣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
- lncRNA LINC02418通过调控miR-940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背景lncRNA LINC02418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表达上调,促进肿瘤的发展进程.但是,LINC02418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和机制还未知.LncBase Predicted v.2靶基因预测显示,LINC02418可能靶向结合miR-940.本研究假设LINC02418可靶向调控miR-940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进而影响肝癌发展进程.目的探讨lncRNA LINC02418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RT-qPCR检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LINC02418和miR-940表达水平.分别转染LINC02418小干扰RNA、miR-940模拟物至肝癌细胞HCCLM3,RTq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下调LINC02418表达或上调miR-940表达对HCCLM3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凋亡及CyclinD1、p21、MMP-2、MMP-9、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40与LINC02418调控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LINC02418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940表达水平降低(P<0.05).下调LINC02418或上调miR-940表达降低了HCCLM3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数及CyclinD1、MMP-2、MMP-9和Bcl-2的蛋白表达(P<0.05),而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21和Bax的蛋白表达(P<0.05).LINC02418靶向负调控miR-940表达.下调miR-940表达逆转了下调LINC02418表达对HCCLM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论LINC02418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940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作为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 方燕陈建欧郑旭旭
- 关键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
- RAGE、Hsp90AB1、TXNIP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热休克蛋白90AB1(Hsp90AB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5例行肺癌根治术切除的NSCLC标本(NSCLC组),选取同时期在病理科保存的正常组织标本36例(正常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RAGE、Hsp90AB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XNIP基因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AGE、Hsp90AB1、TXNIP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RAGE阳性、TXNIP基因表达高于NSCLC组鳞癌、腺癌,Hsp90AB1阳性表达低于NSCLC组鳞癌、腺癌(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Hsp90AB1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RAGE阳性、TXNIP基因表达低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P<0.05)。RAGE、Hsp90AB1、TXNIP三者联合对NSCLC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三项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GE、Hsp90AB1、TXNIP在NSCLC中表达异常,三者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参与疾病发展,三者联合检查对NSCLC诊断价值较高。
- 王莹琼陈建欧应晓媚李小菲林鹏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非小细胞肺癌
- p,p′-DDT对乳腺癌细胞MCF-7黏附能力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有机氯残留物有效成分p,p′-DDT对乳腺癌细胞MCF-7黏附能力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10^(-7)mol/L的p,p′-DDT作用于MCF-7 48h后,分别采用细胞聚集试验和结晶紫染色法分析其对MCF-7细胞间黏附率和细胞与基质间黏附率的影响,并采用RT-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中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CD2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0^(-7)mol/L的p,p′-DDT作用MCF-7 48h后,MCF-7细胞间黏附率明显降低,细胞与基质间黏附率明显升高;同时下调了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了CD2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p,p′-DDT具有降低MCF-7细胞间黏附并提高细胞与基质黏附的作用。p,p′-DDT可能通过改变黏附关键因子E-cadherin和CD29的表达来影响细胞黏附,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 陈建欧王莹琼李丽燕郑旭旭
- 关键词:MCF-7
- 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 rRNA基因、IL-1β、TNF-α和IgA的表达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菌在慢性前列腺炎(CP)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2002—2008年192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8岁。取周围带组织并分两块,一块前列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免疫球蛋白A(IgA)的免疫组化分析;另一块行细菌16SrRNA基因(16SrDNA)PCR分析。结果33.3%(64/192)的前列腺组织病理呈CP改变。细菌16SrDNA总阳性率为19.8%(38/192),而在CP标本中16SrDNA阳性率为50.O%(32/64),非CP标本中16SrDNA阳性率为4.6%(6/128),CP组16SrDNA阳性率高于非CP组(X^2=55.185,P〈0.001)。IL-1β、TNF-α和IgA的表达在CP组中明显高于非CP标本(P〈0.01),且三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在64例CP组织标本中,16SrDNA阳性者IL-1β、TNF-α和IgA的表达明显高于16SrDNA阴性者(P〈0.01)。结论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rDNA、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增加和前列腺组织病理炎症改变相关,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是CP的重要病因。
- 谢辉陈洪德黄慧聪杨亦荣吴建波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李澄棣夏鹏沈龙捷
- 关键词:RRNA免疫球蛋白A细胞因子类细菌
- 原发性颅内内胚窦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原发性颅内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又称卵黄囊瘤,被认为来自多能性原始生殖细胞,主要发生在卵巢、睾丸,少数可见于生殖腺外器官,如后腹膜、纵隔、腮腺、眼睛^[1]等,原发于颅内者极为罕见。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原发性颅内EST3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组织发生及预后诸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黄小芳李剑敏陈建欧赵静
- 关键词:颅内内胚窦瘤免疫组织化学
- 甲状腺孤立性郎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是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大多数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骨髓、肝、脾及淋巴组织为好发器官。甲状腺LCH...
- 赵静陈建欧吴秀玲黄小芳
- 关键词: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 文献传递
- 140例青年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了解青年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病理患病情况。方法前列腺标本来自140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20~35岁青年器官捐献者,取周围带和移行带组织,常规病理检查。结果32.9%(46/140)的标本病理呈慢性前列腺炎表现,其中灶性轻度间质炎42例,灶性轻度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灶性轻度腺体周围炎1例。52.9%(74/140)病理呈BPH表现。结论青年前列腺组织常见慢性前列腺炎和BPH的病理改变,慢性前列腺炎以轻度间质灶性炎最常见,BPH的组织学改变在年龄上有提前出现的趋势。
- 谢辉何秋香黄慧聪杨亦荣朱启建陈建欧李澄棣夏鹏沈龙捷王思齐
- 关键词: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理学
- 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的临床病理观察(附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O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结合临床资料对2例OF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四肢皮下缓慢性生长的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境界清楚,由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包膜内可见一层薄的不连续性骨壳,由成熟的化生性板层骨组成,肿瘤的实质由多个大小不一、细胞密度不均的小叶组成,小叶内的瘤细胞呈特征性的巢状、条束状或纤细的网格状排列,呈圆形、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致,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的基质呈特征性的纤维黏液样。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多数表达5100蛋白,部分表达结蛋白。2例患者术后至今均未复发。结论OFT是一种好发于成人的具潜在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特征性的骨壳结构、独特的细胞形态及其排列方式具有诊断意义。无骨壳结构的不典型OFT需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 黄小芳杨开颜陈建欧王文艳赵静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纤维瘤骨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