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强

作品数:28 被引量:353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刑事
  • 6篇诉讼
  • 5篇认罪
  • 4篇实证
  • 4篇非法
  • 4篇非法证据
  • 4篇非法证据排除
  • 3篇正义
  • 3篇审判
  • 3篇法律
  • 3篇从宽
  • 2篇刑事简易程序
  • 2篇刑事诉讼
  • 2篇刑事诉讼法
  • 2篇义务
  • 2篇侦查
  • 2篇侦查措施
  • 2篇职权
  • 2篇中国模式
  • 2篇人民陪审员

机构

  • 28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春市绿园区...

作者

  • 28篇贾志强
  • 8篇闵春雷
  • 1篇杨波
  • 1篇谢登科

传媒

  • 3篇理论学刊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当代法学
  • 2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法学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法学
  • 1篇政法论坛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律适用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吉林工程技术...
  • 1篇交大法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没有作出规定。刑事证据保全是一种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由法官对此申请进行裁断的具有司法性质的行为,它对于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查明案件事实、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从程序正义、诉讼结构、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等角度出发,来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贾志强闵春雷
关键词:诉讼权利程序正义
“自诉转公诉”程序规则的系统性反思——以网络侮辱诽谤犯罪案件为视角被引量:6
2023年
针对网络侮辱诽谤案件,《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第13条第1款明确了二元区分的“自诉转公诉”的程序转换规则。当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先,若自诉仍处立案审查环节,“人民法院可以请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当被害人自诉在先,“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关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针对转换程序的反思仍有必要:从国家追诉介入在先自诉的外部视角来看,公安机关在自诉终结前立案侦查有违禁止重复起诉原则,检察机关主动建议公安机关立案可能超出了法律监督的权力边界;从自诉类型的内部视角来看,“告诉才处理”和“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自诉转为公诉的程序规则存在矛盾之处。明晰公诉衔接自诉的时间节点、统一终结自诉的处理方式、厘清公诉发动的权力职责边界,是体系化构建“自诉转公诉”程序转换规则的三条主要路径。
贾志强
关键词:法律监督诉讼要件
从嵌入式的“听取意见”到独立式的“量刑协商”:我国量刑协商程序模式的反思与重塑被引量:7
2023年
以刑事速裁程序试点作为时间线的起点,我国量刑协商程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速裁程序的附属要素到目前“听取意见”程序的发展轨迹。目前冠以“听取意见”之名的量刑协商是一种嵌入式的程序模式,即将量刑协商嵌入到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程序之中,且是一种“背对背”的异步协商,即检察机关、犯罪嫌疑人、律师无法同时出现在一个特定的协商时空之中。该程序模式与量刑协商的应然要求仍存在差距,并未提供相匹配的协商程序空间。协商内核与程序外在应相统一,跳出嵌入式异步协商程序模式的藩篱,迈向独立式的同步协商程序模式应是我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从全域适用到适当限定案件适用范围,从律师参与到作为协商主体参与,从排除法官介入的“线型构造”到法官适度介入的“三角构造”,是该模式框架的新要求。
贾志强
关键词:听取意见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规则的中国路径——以审判阶段非法供述排除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我国审判阶段"排非"程序的适用情况较为混乱,缺乏一种稳定的程序模式。我国最初设立的"诉中诉"程序模式正在走向消亡,转而采用的是"不完全的诉中诉"模式。而"完全的诉前诉"模式应是最理想的"排非"程序选择。但出于我国整体制度环境和倾向保护辩方诉权的考虑,目前较为可行的是采取以"诉前诉"为主、以"诉中诉"为辅的"折衷的诉前诉"模式。以此为蓝图,可对我国"排非"程序规则进行有益的修正和完善。
贾志强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合法性折衷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被引量:19
2015年
在法律规则层面,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已逐渐形成由刑事速裁程序、"轻刑快办"以及一般简易程序组成的多元化、层次化的刑事简易程序体系。但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简易程序适用率偏低、简易程序案件未决羁押不当适用等程序失灵、异化现象。唯有回归理性思维,尊重司法规律,才能使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回到正轨。
贾志强闵春雷
关键词:刑事简易程序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中国模式及反思被引量:15
2018年
为改变我国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状,本次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将陪审员的参审职权调整为: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负责事实认定问题,法官单独负责法律适用问题。这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全新的陪审员职权配置模式,即"混合模式"。但在此种模式下,改革试点法院却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困境"。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在法律规范层面从未对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做具体的区分,法官无章可循;根本原因是明确界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理论难题,试点法院很难有可行的"区分方案"。未来改革中,一种务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替代方案是,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共同负责被告人的定罪问题,由法官单独负责量刑问题。同时,
贾志强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法律问题
庭前会议制度适用问题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庭前会议制度。随后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最高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为"最高检《规则》"对庭前会议的适用作了进一步规定。目前学界对庭前会议制度关注较少,庭前会议的特征、理论基础等基本理论问题仍需进一步明晰;
闵春雷贾志强
关键词: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规则》诉讼规则
反思量刑合意的效力
2025年
《刑事诉讼法》第201条涉及控辩量刑合意之于法院的效力,其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维度。“控辩合意→法院确认”“法院让渡量刑权”等对美国辩诉交易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差:在法律规范层面,量刑协议对法院并无约束力;即使在司法实践中,美国法院亦对最终量刑有实质影响。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1条中的“一般应当采纳”解释为量刑建议对法院的刑罚裁判具有约束力,无法通过控审分离准则的正当性检验。从量刑权属之辩回归量刑规律本身,法院采纳量刑建议的实体性标准是“量刑建议适当”;“量刑建议没有明显不当,法院即应采纳”的论断有违法学方法论上的要求;但法院应对量刑建议给予适当包容,这是“一般应当采纳”所内含的一种对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引导。在程序维度上量刑建议对法院具有约束力,即法院拟不采纳量刑建议时不得径行做出裁判。第201条第2款设定的程序控制是以法院的告知义务为重心。法院负有告知检察机关调整量刑建议的义务,更为关键的是法院对被告人的告知义务。一审法院违反告知义务是否导致发回重审的后果,二审法院应基于辩护权保障做实质判断。
贾志强
关键词:辩诉交易告知义务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中国模式及反思
2018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中均明确指出,我国应逐步探索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将此次参审职权改革概括为'事实审与法律审相分离'。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有关同志的话来讲,'这是此次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然而,面对改革者心目中的'亮点'。
贾志强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改革者职权配置职业法官
重探刑事简易程序价值理论
2024年
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到“完善轻罪治理体系”,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一直是个关键问题。在持续推进的相关改革中,有必要回归对基本理论的关注,重探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理论。在刑事诉讼对抗与合作的二元模式视角下,传统诉讼价值理论在视野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在刑事简易程序中,诉讼效率是相对优先的价值目标。从制度史来看,破解“案多人少”困境是导致刑事简易程序产生的直接动力;从正当性来看,被追诉人自愿认罪是更高程度追求诉讼效率的内在基础;基于系统性思维,优先强调效率有助于提升普通程序公正性。传统程序正义理论对于刑事简易程序具有局限性,在强效率因素介入下刑事简易程序的正义形态为“底限正义”。即使程序简化程度再高,中立的裁判者、律师的帮助、被追诉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官的实质性裁判等,仍是必须具备的程序正义要素。
贾志强
关键词:刑事简易程序诉讼价值认罪底限正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