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骄键 作品数:22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政治法律 更多>>
黄玉顺教授“生活儒学”代表作在美国出版 2020年 近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生活儒学”代表作《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英文版(Love and Thought:Life Confucianism,as A New Philosophy,Bridge 21 Publications 2019)在美国出版发行。该译著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由李学宁等译,中文原版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另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增补本)。 胡骄键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生活儒学 情理:冯友兰“境界说”的内涵--从蔡祥元教授对冯友兰“境界说”的批评谈起 被引量:1 2021年 “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对传统中国哲学的宏观归纳,也是其“新理学”思想体系的中心所在。但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注意到了以理智为中心的“觉解”程度与境界之高低的关系,而忽略了情感与境界的关系。由此造成了对冯友兰“境界说”的偏颇理解。事实上,在冯友兰的“境界说”中理性与情感是并重的。不过这一点在冯友兰先生自己的论述中也不够十分的明确。正是对情理的并重,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体系才成了现代中国哲学情理学派的开端。 胡骄键关键词:境界说 觉解 生活儒学在现代中国哲学“情理学派”中的地位 被引量:3 2019年 非常荣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参加专门研讨“生活儒学”的高层次学术会议.今天从上午一直到下午,我们很多老师都已经提到了黄玉顺老师的“生活儒学”是一个很有原创意义的思想体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横空出世的思想体系,其实是有渊源的,有它的师门传承谱系。我今天想给各位老师汇报的一个话题,就是从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到蒙培元先生的“情感儒学”,再到黄老师的“生活儒学”,这么一个以情感和理性为中心的现代中国哲学,或者说现代儒家哲学“情理学派”传承的主轴. 胡骄键关键词:生活儒学 冯友兰先生 新理学 情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传统劝善文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016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转换为大众的实际生活规范和指引的时候,才能起到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效果。要实现此目标,传统劝善文化的历史经验和运作思路可为借鉴。传统劝善文化劝化世人有下行和上行两条路径,下行路径即指核心价值观念由国家主导、社会助推和善人导引,这样一个从国家下贯到个体的合力结构;上行路径指以一套世俗化的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个体行善修持路径,提升个体德性修养和政治认同到国家所期待的水平。传统劝善文化这条上行与下行结合的劝化模式正可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运作提供借鉴,使其成为大众的实际生活规范和指引。 胡骄键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乡约:儒家礼教的基层社会建构途径 2022年 各位老师,我发言的题目是“乡约:儒家礼教的基层社会建构途径”。这个话题的引出,其实跟今天两位老师——谢晓东老师和涂可国老师——曾经谈过的社会儒学问题有关。也就是说,在儒家“修齐治平”,“身—家—国—天下”这个链条当中,其实是缺了社会这一环的。两位老师说的“社会儒学”的方向,我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你们都有一个问题没有谈到,那就是社会儒学既然要意图通过儒学的方式重建人的生活世界的社会维度,那具体怎么来建呢?儒学建构社会的通道在哪里?在你们的文章中都没有讨论过这一点。 胡骄键关键词:儒家礼教 社会维度 乡约 “生活儒学”之哲学贡献及持续开展——第三届“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2020年 2019年12月21日,第三届“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首届“生活儒学”全国青年学者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侨大学国际儒学院、山东尼山书院、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位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 胡骄键关键词:传统文化研究 生活儒学 女性外八字脚形的意识形态演化史简议——兼论巴渝女性严重的外八字现象 2008年 一般认为,裹脚女性走路姿势必然是外八字脚形(肯定有人提出疑问),虽然外八字脚形不一定是裹脚造成的,但我们要讨论女性外八字脚形必须与裹脚联系起来,沿着这个思路探寻造成女性外八字的个体意识如何开端,进而论证集体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最终如何构成对外八字认知的社会稳定心理结构。同时结合巴渝女性严重的外八字现象,进一步探讨裹脚时代过后南北方女性的外八字数量差异的又一大原因,即分野文化个性张扬对外八字的影响问题。我们得出结论:女性外八字脚形从一开始就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紧密结合,要在全社会消除外八字脚形,更多地需要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形成另外一种欣赏的社会心理结构,这样才能使女性回到文化意义的"本原",展现更为丰富、多元的美丽。 谷继建 胡骄键关键词:社会心理 政治精英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性叙事”建构初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为例 2017年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是对政权进行合法性论证和对政策进行合理性论证。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的讲授模式要么受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革命性叙事"的影响,要么受西方学者所主导的"现代性叙事"的影响,但这两种叙事方式都只集中进行政权的合法性论证,缺乏对当下政策合理性的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性叙事"方式则力求克服前两种叙事方式的不足,在进行政权合法性论证的同时,力求对政策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与阐释,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胡骄键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代性叙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历程及其启示 2016年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实践场域。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从前30年的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普及科学文化教育、选树先进典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与正常物质追求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突出人民性原则。不可否认,也出现了忽视人民群众正常物质追求、经济建设语境下义利观短暂失衡等负效应。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有: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张琼 胡骄键关键词: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态势 被引量:1 2009年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主要议题进行梳理,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呈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貌。 于洪卫 胡骄键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