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一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所述干预方法包括轻症幼童患者干预方法、重症幼童患者干预方法、轻症较大儿童轻症患者干预方法和重症较大儿童轻症患者干预方法。本发明干预方法通过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进行年龄区分,...
- 肖湘封敏柯晓燕肖婷付俊俐
- 2~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体积与重复刻板行为
- 引言: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重复刻板行为(repetitive and stereotyped behaviors)是其核心症状...
- 邱婷张久平柯晓燕肖舟肖湘梁凤晶肖婷肖朝勇邹冰方慧储康康
- 儿童心理发展相关行为的评定及生物学标记
- 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贾月明池霞肖婷储康康肖湘张久平
- 该项目属于医学科技领域的临床基础研究。临床常用的儿童行为评估方法多为量表评定,主观性强、一致性差是该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该研究团队立足于儿童心理行为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对正常或孤独症儿童情绪相关的行为学评估方法以及生物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儿童心理发展生物学标记物神经影像学
- 孤独谱系障碍2~3岁患儿杏仁核体积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2~3岁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发育障碍儿童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并对ASD儿童杏仁核体积与社会情绪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46例ASD儿童(ASD组)和39例年龄、性别、发育商与之匹配的发育障碍儿童(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扫描,手工勾画杏仁核,比较两组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利用婴幼儿沟通及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Communication and Symbolic Behavior Scales Developmental Profile,CSBS-DP)评估患儿的社会交流能力,分析杏仁核体积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3岁ASD儿童双侧杏仁核体积明显增大[左侧:(0.83 ±0.15) cm^3与(0.72±0.13) cm^3,t=3.55,P=0.001;右侧:(0.86±0.15)cm^3与(0.77±0.12) cm^3,t =2.83,P=0.006];在控制年龄和发育商后,ASD组儿童左侧杏仁核体积与社交领域中的手势项目(r=-0.331,P=0.042)及象征性行为领域中的游戏技巧项目均呈负相关(r=-0.333,P=0.041).结论 2~3岁的ASD儿童存在杏仁核体积增大,可能与患儿的社会情绪功能受损有关.
- 梁凤晶肖湘肖婷肖朝勇刘文肖舟柴学邹冰沈继英邱婷柯晓燕
- 关键词:孤独性障碍杏仁核磁共振波谱学
- 6~16岁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特征
- 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 sm spectrum disorders,ASD)起病于儿童早期,是以持久的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为临床核心症状。目前,有关ASD确切的神经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来自于核磁共振影像学...
- 李赟钱璐肖运华武巧荣常琛肖湘方慧储康康柯晓燕
- 关键词:脑白质
-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属性特征。方法:对36例6~16岁高功能ASD患者以及39例年龄、性别以及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TD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在纤维追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被试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值,并进一步探讨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值与年龄以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异常,表现为局部效率(Eloc)(P=0.02)和校正集群系数(γ)的显著降低(P=0.00)。结论:儿童青少年期高功能ASD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着小世界属性;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组全脑局部信息处理效率降低。
- 李赟钱璐肖运华武巧荣常琛肖湘肖朝勇储康康方慧柯晓燕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 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的脑影像学证据
- 肖舟张久平沈继英柯晓燕肖湘梁凤晶邱婷肖婷肖朝勇邹冰方慧储康康
- 关键词:核磁共振脑结构
- 2~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影像学诊断预测模型的建立
- 目的 通过分别建立基于幼儿期ASDs儿童脑皮层体积、厚度和表面积的诊断预测模型,比较三者的预测准确性,寻找ASDs儿童的早期诊断最佳脑影像学预测指标.方法 1、对46例2~3岁ASDs儿童(病例组)和39名年龄、性别、智...
- 肖湘吴建盛肖舟梁凤晶肖婷邱婷肖朝勇邹冰储康康张久平方慧柯晓燕
- 2~3岁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突显网络的磁共振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2~3岁孤独谱系障碍(ASD)与发育迟缓(DD)儿童突显网络的结构差异.方法:对46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Ⅳ-TR)诊断标准的ASD和39例年龄、性别及发育商匹配的DD儿童(对照组)进行磁共振(MRI)扫描,比较两组前扣带回、岛叶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前扣带回与岛叶灰质体积的相关性.使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以及沟通及象征行为量表/发展概况表(CSBS-DP)评估两组儿童的临床症状,分析ASD临床症状与脑结构体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左侧岛叶灰质体积、左尾部及左喙部扣带区灰质体积增大(均P <0.05).两组儿童的前扣带回和岛叶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年龄和全脑体积为协变量后ASD组左侧岛叶灰质体积[(7.1±0.6) cm3 vs.(6.7±0.8)cm3]、左尾部扣带区灰质体积[(1.9±0.4) cm3vs.(1.7±0.4) cm3]及左喙部扣带区灰质体积[(2.7±0.5) cm3 vs.(2.3±0.6) cm3]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I-R及CSBS-DP评分与体积的相关分析表明,对照组“用物”分项的评分与右侧岛叶灰质体积(r =0.38,P<0.05)呈正相关,其他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智能匹配的发育迟缓儿童相比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突显网络的重要节点可能存在体积异常.
- 储康康梁凤晶肖湘肖舟肖朝勇邹冰沈继英邱婷方慧张久平柯晓燕
- 关键词:岛叶前扣带回核磁共振成像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静止脸试验发声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2岁前静止脸试验(SFP)发声行为特征及其与确诊时ASD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43例7~23月龄可疑ASD患儿(可疑ASD组)及37例正常对照儿童(TD组),测量两组静止脸试验(SFP)下发声行为的时长及频率,随访至2岁,确诊34例ASD(ASD组)。使用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评估ASD组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分析ASD组患儿2岁前发声行为特征及其与ASD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TD组相比,ASD组SFP下有意义语言及朝向人发声时长及频率降低,朝向物发声时长增加(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SD组总发声、非语言发声、呀呀学语、朝向人发声、朝向物发声时长及频率与ADOS语言和沟通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总发声、呀呀学语、朝向人发声时长及频率,朝向物发声时长与ADOS相互性社会互动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总发声频率及呀呀学语时长、朝向人发声时长及频率与ADOS游戏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总发声及非语言发声频率、朝向人发声时长及频率与ADOS刻板行为和局限兴趣维度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总发声频率是ADOS语言和沟通维度的负向预测因子(P<0.001);朝向人发声时长是ADOS相互性社会互动维度的负向预测因子(P<0.05)。结论SFP可以更好地突出ASD患儿2岁前的发声行为异常,且这些异常能够早期预测ASD症状的严重程度。
- 翟梦瑶仇娜娜唐传高翁娇章丽丽封敏肖湘肖婷郑文明柯晓燕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发声行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