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干眼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4篇针刺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视网膜...
  • 3篇针刺治疗
  • 3篇针灸
  • 3篇色素变性
  • 3篇视神经
  • 3篇视网膜色素
  • 3篇视网膜色素变...
  • 3篇中医
  • 3篇网膜色素变性
  • 3篇疗法
  • 3篇辨证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眼病
  • 2篇眼科

机构

  • 28篇山西省眼科医...
  • 11篇山西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8篇程娟
  • 3篇宋宙光
  • 3篇任丽红
  • 2篇侯佳
  • 2篇栗改云
  • 2篇申仲华
  • 2篇谢娟
  • 2篇常欣
  • 2篇郑太
  • 2篇师燕芸
  • 2篇贾亚丁
  • 1篇王润生
  • 1篇薛飞
  • 1篇王丽
  • 1篇张红
  • 1篇李慧
  • 1篇王芳芳
  • 1篇夏静萍

传媒

  • 14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2005国际...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鬼针草治疗干眼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鬼针草治疗干眼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鬼针草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并使用Uniprot进行基因名称转化;运用OMIM、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干眼相关靶基因,通过Venny图获得“鬼针草-干眼”共有靶点作为关键基因,随后对关键基因开展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依据Degree算法获取核心基因;再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Kyoto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依据GO富集结果,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鬼针草-干眼-通路”网络图。结果鬼针草筛选出6个活性化合物,218个靶点;干眼筛选出1,313条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23个交集基因。对关键基因开展PPI网络构建得到排名前10的核心基因为:AKT1、IL-6、TP53、VEGFA、TNF、JUN、CASP3、EGF、EGFR、PTGS2。GO富集结果共870条,主要与调控细胞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免疫反应、衰老等有关;KEGG结果共241条,主要与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鬼针草可能是通过对EGF、TNF、VEGFA、IL-6等基因的影响,以及对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RK信号通路的调控,达到减轻干眼患者眼表炎症反应的效果,改善干眼主观症状及临床指标。本研究可为干眼的药物选择及特异性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乔令瑜程娟
关键词:鬼针草干眼网络药理学
眼外肌直刺法在外展神经麻痹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眼外肌直刺法对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外展神经麻痹患者45例,年龄20~60岁,病程在一月以内,随机分为眼外肌直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甲钴胺注射液2ml穴...
程娟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眼自身荧光特征及其与视野改变的关系
目的 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眼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和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特征以及与视野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原发性RP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
李慧谢娟侯佳常欣师燕芸程娟栗改云申仲华郑太贾亚丁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选穴规律
2025年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关于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建立处方数据库,规范数据库中录入的腧穴名称。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9的数据挖掘模块对数据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归经统计、关联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检索得到文献3,321篇,最终纳入326篇,提取有效处方210条。(2)腧穴频次:应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睛明148次(70.48%)、风池136次(64.76%)、球后120次(57.14%)、承泣115次(54.76%)、攒竹114次(54.29%)。(3)腧穴归经:应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归经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559次(25.58%)、足少阳胆经339次(15.51%)、经外奇穴306次(14.00%)、足太阴脾经237次(10.85%)、足阳明胃经185次(8.47%)。(4)腧穴分布:应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腧穴位置依次是头面颈部1,282次(58.67%)、下肢部525次(24.03%)、上肢部188次(8.60%)、腰背部162次(7.41%)、胸腹部28次(1.28%)。(5)特定穴的应用:应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特定穴依次为交会穴294次(25.90%)、原穴247次(22.60%)、五腧穴201次(18.39%)、背俞穴140次(12.81%)、络穴108次(9.88%)。(6)穴对关联规则分析:相关性最高的前5个穴对配伍组合为球后-睛明、承泣-睛明、三阴交-睛明、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睛明。(7)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核心处方组成为睛明、球后、承泣、风池、足三里。(8)针刺手法、留针时间:提及针刺手法的文献以辨证补泻法最多(67篇),留针时间以30 min最常见(150篇)。(9)中医证型:排名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肝郁气滞型677例(41.89%)、气滞血瘀型322例(19.93%)、肝肾不足型112�
王萍萍李思敏蒋凡闫东霞程娟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在眼科的应用
传统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含化、注射、吸入、外敷、直肠用药等.近年来,随着药物制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药物离子导入的给药方式逐渐增多,适应症也不断增加,临床应用范围逐渐增大.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治疗眼科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有关...
程娟
关键词:给药方式离子导入法眼科
文献传递
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钴胺太阳穴注射联合电针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62只眼)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穴位注射组32例(32只眼)和对照组30例(30只眼).治疗组用甲钴胺注射液行患侧太阳穴穴位注射,同时配...
程娟
关键词:甲钴胺外展神经麻痹
针刺联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对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对闭角型青光眼(ACG)继发视神经萎缩(OA)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益精杞菊地黄颗粒治疗,2组均在治疗期间给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干预周期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视功能及血流动力学PSV、EDV、RI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晕目胀、视物模糊、舌质红苔薄症状评分及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视功能光敏度、视野缺损及PSV、ED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针刺联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可有效缓解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症状,提高视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薛飞程娟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针刺疗法血流动力学
干眼的炎症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干眼患病率逐步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炎症反应是干眼发病的病理基础,这一过程中参与的炎症介质和炎症信号通路多种多样,因此抗炎治疗是预防控制干眼的基础治疗。文章总结了干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经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因子;相关炎症信号转导通路:MAPKs通路、NF-κB通路、Wnt通路、TLR通路;目前一线推荐抗炎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医抗炎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以期系统地了解干眼的炎症反应机制及治疗前景。
王萍萍蒋凡李思敏闫东霞程娟
关键词:干眼炎症因子炎症信号通路抗炎
后交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完全麻痹一例
2012年
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眼上睑不能上抬,视物模糊,复视,伴阵发性头痛、头晕、右眼眶痛、乏力症状12天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不可矫正。眼压:双眼Tn。
宋宙光程娟
关键词:动眼神经动脉瘤阵发性头痛右眼眶乏力症状
除翳解毒方对复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大鼠模型血清CD4^+、CD8^+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除翳解毒方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大鼠模型血清中CD4^+、CD8^+T细胞及其比值的影响,从细胞免疫水平探讨除翳解毒方对HSK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西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20只;中西药治疗组给予除翳解毒方^+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各组大鼠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照相,泪液细胞学培养,Biw;第6 w末,模型组、中西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大鼠行紫外线照射,制造复发感染模型;第10 w末,处死全部大鼠,行角膜组织氯化金染色检测角膜神经纤维,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及其比值。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原发、复发感染HSK大鼠模型;氯化金染色模型组大鼠角膜神经纤维束稀疏、变细、变短;中西药组大鼠治疗后角膜神经纤维较丰富,呈网络结构;西药组神经纤维束较稀疏,大致呈网络结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加,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CD4^+T细胞增加,CD8^+T细胞减少,CD^+4/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CD4^+T细胞增加, CD8^+T细胞减少, CD4^+/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翳解毒方能够增加CD4^+、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量,可以调节复发性HSK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减少HSK复发。
程娟李琦张红宋宙光王丽李翠红夏静萍任丽红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CD4^+CD8^+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