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辂 作品数:23 被引量:10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成都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理学 更多>>
噬菌体药物开发及质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噬菌体治疗作为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该法主要用于针对由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今,噬菌体在农业和兽医治疗方面及其在西方国家用于人类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几十年西方世界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和治疗探索,并且国外某些授权药店正在销售人用噬菌体药物。但噬菌体用于人类治疗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噬菌体的高度特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噬菌体制剂管理法规不完善使得其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等。本文结合我国现行药典关于生物制品生产、制备及质量控制要求和欧洲药品管理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近年来以噬菌体治疗药物批准途径的探索为参照,着重对噬菌体库构建与控制、噬菌体制备与质控和临床前测试等进行分析。 杨蓉 赵晨 李端华 饶峻 王辂关键词:细菌 抗生素 制剂 α-氨基酸酯水解酶突变体催化合成头孢丙烯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α-氨基酸酯水解酶突变体合成头孢丙烯的工艺条件实验,获得相关实验数据,为推行头孢丙烯的绿色生产技术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定向进化对野生型α-氨基酸酯水解酶进行改造,用突变体酶催化合成头孢丙烯,考察了包括pH、温度、酶浓度、母核/侧链投料比及有机溶剂等多个因素对酶法合成头孢丙烯的影响。结果对野生型AEH酶进行分子改造,筛选出一株突变体。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突变体酶比野生型更适合用于头孢丙烯的合成。在突变体酶催化合成头孢丙烯的过程中,体系最适合的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50mmol/L;最适的母核侧链比为1:2;最适的反应体系为15%异丙醇-水溶液。结论相对于野生型的α-氨基酸酯水解酶,该突变体更适合用于头孢丙烯的合成,实验数据为头孢丙烯酶法合成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潘月 李端华 王佳珉 王辂 王欣荣关键词:头孢丙烯 突变体 全新重组α-氨基酸酯水解酶的研制及应用 王辂 李端华 赵晨 田元 莫洪 李进军 邓琦 韩晓彤 葛燕 覃宇东 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工业化生产中,采用的技术分为化学合成技术和酶法合成技术两种,酶法合成技术因绿色环保(相比传统化学合成法能减少80%有机溶剂使用量)和质量更高成为发展趋势。酶法合成的核心在于高性能工业用酶的开发。项目针...关键词: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合成工艺 海洋青霉属真菌菌株XGH2321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从青霉属真菌XGH2321的发酵液中分离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层析、C18柱制备色谱分离获得单体,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试。结果从菌株XGH2321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己酮烯类化合物及1个酯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ESI-MS、1H-NMR和13C-NMR)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2,3-Dihydro-7-hydroxy-6,8-dimethyl-2-[(E)-prop-l-enyl]chromen-4-one(3)和dibutylphthalate(4),其中化合物3和4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2、3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和2对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2和3的抗MRSA作用,化合物1和3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及化合物1、2和3的抗烟曲霉作用属首次报道。 赵瑞 李进军 彭海燕 李莹 王辂 叶波平关键词:青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分子对接软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015年 近10年来,随着X-射线晶体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晶体结构得到确证,其相应的基因信息也随之公布。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井喷",产生了愈来愈多的药物靶标,加之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亦极大地促进了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技术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推广。如今,计算技术已成为药物设计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分子对接运算,研究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描述药物与靶标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对接化学机理、分子表征方法以及3种分子对接机制。同时着重介绍了一些在药物设计中广泛使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包括Auto Dock、SLIDE、DOCK以及Auto Dock Vina。这些软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搜索算法以及打分函数,但其功能较为相似且囊括了分子对接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为了使分子对接过程更为方便快捷,研究者们不断更新计算技术,推出各种图形分析工具。最后,以G蛋白偶联受体和蛋白激酶为例,简要说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 赵晨 夏春光 于敏 潘月 王辂关键词:药物设计 分子对接 蛋白质 双水相系统纯化重组苯丙氨酸脱氢酶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重组大肠埃希菌表达的苯丙氨酸脱氢酶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优化出最佳的双水相系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纯度和收率来优化纯化条件。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聚乙二醇(PEG)浓度,硫酸铵浓度,氯化钠浓度,pH对苯丙氨酸脱氢酶在双水相中分配的影响。结果 优化的双水相系统为:PEG4000 10%,硫酸铵14%,氯化钠10%且pH 6.5,此系统下的酶活收率、纯化倍数及酶比活分别为162%、578及9280 U/mg。结论 在双水相系统的中间层提取苯丙氨酸脱氢酶是一种新的纯化方式,此方法简单易行,收率较高,纯度好且处理量大,仅通过一步实验就达到初级纯化和浓缩的目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纯化方法,为下步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李进军 赵晨 王辂 李端华关键词:硫酸铵 纯化 噬菌体治疗——旧概念,新阶段 被引量:20 2011年 噬菌体治疗技术由来已久。噬菌体治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之后由于抗生素的出现及其他原因在美国和西欧等国家中断。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细菌耐药性使得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和评估噬菌体治疗技术,显示出巨大潜力。论述噬菌体发现历程及早期研究、人类及动物细菌感染的应用、噬菌体治疗与抗生素的不同之处、存在的问题等,并探讨噬菌体技术可能的发展应用方向。 赵晨 王辂关键词:噬菌体 细菌感染 抗性 α-氨基酸酯水解酶合成头孢克洛 被引量:7 2015年 用实验室自制的α-氨基酸酯水解酶(AEH)催化合成了头孢克洛。考察了pH值、温度、酶浓度、7-ACCA/D-PGM·HCl投料比、有机溶剂和D-PGM·HCl流加方式等多个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所得最优工艺组合为:pH 6.1,温度15℃,7-ACCA浓度100 mmol/L,投料比1∶1.3,反应体系含25%乙醇,加料方式为侧链流加。优化工艺后头孢克洛的转化率达80%以上,为其酶法合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潘月 王佳珉 李端华 王辂 易八贤关键词:头孢克洛 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产生的新代谢产物研究 2011年 目的对海洋生境来源菌株SIIA-F12361进行分类学鉴定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与18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硅胶柱层析、LH-20分子筛层析和反相制备HPLC诸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高分辨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数据对化合物SIIA-C12361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菌株SIIA-F12361为弯孢马利亚霉,其产生的新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倍半萜烯内酯类化合物。结论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产生一新倍半萜烯内酯化合物。 王辂 郭义东 褚以文关键词:倍半萜烯内酯 分离纯化 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稀有丝状真菌弯孢马利亚霉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发酵和基于HPLC-DAD分析技术的化学筛选法,对弯孢马利亚霉SIIA-F12361的次级代谢产物谱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株SIIA-F12361发酵液中分离获得肽波霉素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类化合物2个,环二肽化合物2个。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马利亚霉属中发现。 秦川萍 王欣荣 田永强 王辂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