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1篇蛋白
  • 1篇对照治疗观察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抑郁
  • 1篇针刺调节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药
  • 1篇针药并用
  • 1篇治疗观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损伤
  • 1篇疼痛
  • 1篇疼痛患者
  • 1篇同源
  • 1篇同源蛋白
  • 1篇痛觉
  • 1篇中枢性

机构

  • 4篇武汉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王翠
  • 3篇张京兰
  • 2篇高蜜
  • 2篇杨畅
  • 1篇杨晶
  • 1篇王非
  • 1篇刘江华
  • 1篇敬韶辉
  • 1篇段洁

传媒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通过调节自噬反应对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针刺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ULK)1/2介导的自噬对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针刺+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他4组采用中动脉栓塞法构建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治疗后24 h,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组织AMPK、磷酸化ULK1(p-ULK1)/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A、Beclin-1表达升高,mTOR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3-MA组大鼠神经元损伤、自噬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组织AMPK、p-ULK1/ULK1、LC3B/A、Beclin-1表达降低,mTOR表达升高(P<0.05);针刺+AICAR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组织AMPK、p-ULK1/ULK1、LC3B/A、Beclin-1表达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针刺+AICAR组mTOR表达明显低于针刺组(0.36±0.05 vs 0.79±0.12,P<0.05)。结论 针刺通过抑制AMPK-mTOR-ULK1/2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元损伤。
杨晶杨畅王翠敬韶辉段洁高蜜张京兰
关键词:海马针刺疗法自噬
揿针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揿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及5-羟色胺(5-HT)水平测定,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5%、常规针刺组62.5%、揿针组75%。3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下降,BNDF及5-HT水平均提高,且常规针刺组、揿针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各项指标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
金玉王非张京兰王翠
关键词:揿针对照治疗观察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痛觉耐受阈值、感觉阈值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口服普瑞巴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痛觉耐受阈值、感觉阈值及血清IL-1β和CXCL10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2000 Hz、250 Hz和5 Hz频率下的痛觉耐受阈值和感觉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频率下的痛觉耐受阈值明显升高(P<0.05),感觉阈值明显降低(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CXC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CXC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普瑞巴林治疗,可控制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痛觉耐受阈值和感觉阈值,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1β和CXCL10水平有关。
王翠张京兰
关键词:针药并用疼痛白介素1Β
针刺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针刺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TICH组、针刺组、RhoA抑制剂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由落体击打法制备TICH模型,于TICH模型大鼠苏醒后,针刺组给予百会穴透刺患侧曲鬓穴针刺干预,RhoA抑制剂组给予Rhosin(40 mg/kg)腹腔注射干预,连续干预3 d。3 d后采用Loeffler评分法评估神经缺损程度(Loeffler评分与神经缺损程度呈负相关);烘干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伊文思蓝染色(Evans blue)检测血脑屏障损伤情况(伊文思蓝渗透量与血脑屏障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RhoA/R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TICH组Loeffler评分减少(P<0.05),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渗透量增加(P<0.05);与TICH组比较,针刺组、RhoA抑制剂组Loeffler评分增加(P<0.05),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渗透量减少(P<0.05);针刺组与RhoA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TICH组脑组织RhoA、ROCK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TICH组比较,针刺组、RhoA抑制剂组RhoA、ROCK蛋白表达减少(P<0.05);针刺组与RhoA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保护TICH大鼠血脑屏障,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激活而改善脑水肿以及神经损伤。
王翠杨畅金玉高蜜刘江华
关键词:针刺血脑屏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