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淋巴
  • 1篇灯盏
  • 1篇灯盏花
  • 1篇灯盏花素
  • 1篇灯盏花素注射...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害
  • 1篇亚群
  • 1篇样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肺淋巴...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机构

  • 4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海琴
  • 4篇姚扬伟
  • 2篇时国朝
  • 2篇戴然然
  • 1篇项轶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莫西沙星片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莫西沙星片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次/d(CAP)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莫西沙星片0.4 g,1次/d,联合口服连花清瘟1袋(6 g),3次/d,7~10 d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莫西沙星片,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常规给予化痰解痉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病程长短、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咳嗽、咯痰、发热及肺部啰音)改善的起效时间及病程长短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连花清瘟颗粒联合莫西沙星片治疗老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可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减轻咳嗽、咯痰症状,显著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陈波姚扬伟王海琴
关键词:莫西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41岁,因“胸闷伴咳嗽1年”人院。1年前患者活动后略感胸闷,休息后缓解,间歇干咳,无痰、无发热、无胸痛,未予重视,不曾就诊。1个月余前体检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实变及磨玻璃影”,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和头孢替安等抗感染治疗17天,复查胸部CT病灶无吸收,停药半月再次行胸部CT检查示病灶如前,为明确诊断转入本院。
王海琴时国朝戴然然
关键词:肺淋巴瘤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肌损害53例观察
2009年
王海琴姚扬伟
关键词:肺心病心肌损害灯盏花素注射液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RP及IMT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旨在探讨OSAHS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轻、中、重度OSAHS组,根据多导睡眠仪检测结果抽取观察对象进入相应观察组,每组各15例,ELIAS法检测CRP、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超声测定IMT,对比各组相关数据变化情况,并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部分OSAHS患者进行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了解各数据变化情况。结果 OSAHS患者CD4+T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水平低,CD8+T细胞比例、CRP及IMT较正常对照组水平高,伴随OSAHS严重程度加重,CD4+T细胞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CRP及IMT上升,各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均〈0.05)。CD4+T细胞比例与OSAH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924,P〈0.01),CD8+T细胞比例、CRP及IMT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0.948、0.569,P均〈0.01)。经CPAP治疗前后IMT轻中重度三组均无明显变化,轻度组OSAH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R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中重度组OSAHS患者经治疗后CD4+T细胞比例上升,CD8+T细胞比例及CRP下降。结论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及炎症反应参与了OSAHS发生发展过程,并且随疾病进展,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 CPAP可作为OSAHS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并可相应增加提高免疫力及抗炎方面治疗手段。
曹达魁姚扬伟王海琴
关键词:T淋巴细胞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十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咳嗽、咳痰6例,咯血3例,发热2例,胸痛1例。胸部X线片检查均可见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增高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8例发现段支气管以上的管腔内新生物。随访10~102(43.6±14.0)个月。9例行开胸手术患者中除1例复发,生存45个月外,其余均无复发。1例因分期为T3N1M1,给予化疗,术后生存8个月。结论手术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惟一有效的方法,低度恶性患者的预后良好,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改善高度恶性患者的预后和复发率。
王海琴姚扬伟时国朝项轶戴然然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