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革

作品数:34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酸酯
  • 14篇磺酸酯
  • 12篇紫外
  • 12篇化合物
  • 11篇紫外光
  • 11篇紫外光谱
  • 11篇环化
  • 11篇光谱
  • 11篇大环
  • 11篇大环化合物
  • 10篇离子
  • 8篇酰胺
  • 8篇金属
  • 8篇金属离子
  • 8篇磺酰胺
  • 7篇芳烃
  • 7篇杯芳烃
  • 6篇SN
  • 5篇芳香
  • 5篇

机构

  • 31篇湖南工学院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34篇王文革
  • 25篇张德春
  • 7篇胡汉祥
  • 3篇刘宏伟
  • 3篇刘丰良
  • 3篇张春燕
  • 3篇李坦平
  • 2篇罗建新
  • 2篇胡波年
  • 2篇刘开建
  • 2篇王津津
  • 2篇唐新德
  • 2篇欧丽娟
  • 2篇蒋美丽
  • 2篇朱莉云
  • 2篇侯伟
  • 2篇孙爱明
  • 2篇袁杏
  • 1篇何晓梅
  • 1篇黄可龙

传媒

  • 5篇天津化工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4篇有机化学
  • 4篇应用化学
  • 3篇应用化工
  • 3篇科教文汇
  • 2篇化肥设计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合成化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5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6-二正丁氧基-1,3-二磺酰二甲基胺基苯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
2015年
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6-二正丁氧基-1,3-二磺酰二甲基胺基苯对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等20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发现:化合物对Cu2+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由于Cu2+和Bi3+协同作用的影响,在化合物-Cu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2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这说明化合物对Cu2+和Bi3+显示出较好选择性。
张德春王文革
关键词:磺酰胺紫外光谱
几种芳香磺酸酯和磺酰胺对金属离子的紫外识别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以4,6-二异戊氧基-1,3-苯二磺酰氯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或丙酮作溶剂,合成了4,6-二异戊氧基-1,3-二苯磺酸喹啉-8-酯(2)、4,6-二异戊氧基-1,3-二-(4-烯丙基-2-甲氧基)苯二磺酸酯(3)和4,6-二异戊氧基-1,3-二磺酰二甲基胺基苯(4)。产物结构用IR,1 H NMR等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合物2~4对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等20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发现:化合物2对Sn^(2+)显示出较弱的作用,由于Sn^(2+)和Bi^(3+)协同作用的影响,在化合物2-Sn^(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4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这说明化合物2对Bi^(3+)显示优于Sn^(2+)的较好选择性;化合物3对Bi^(3+)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在化合物3-Bi^(3+)的体系中加入Sn^(2+)或Cu^(2+),紫外吸收光谱290~300nm处的吸收峰红移至322nm左右,并且随Sn^(2+)浓度增大峰强度增强不显著;化合物4对Cu^(2+)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在化合物4-Cu^(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2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
王文革张德春李坦平李艳花郝迪
关键词:磺酰胺磺酸酯
4,6-二正丙氧基-1,3-二-(4-烯丙基-2-甲氧基)苯二磺酸酯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
2016年
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6-二正丙氧基-1,3-二-(4-烯丙基-2-甲氧基)苯二磺酸酯对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等20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发现:化合物对Bi3+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在化合物-Bi3+的体系中加入Sn2+(或Cu2+),由于Sn2+(或Cu2+)和Bi3+协同作用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290~300nm处的吸收峰红移至313~322nm左右,并且随Sn2+(或Cu2+)浓度的增大峰红移,峰强度逐渐增强。
张德春王文革
关键词:磺酸酯紫外光谱
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阐述了近五年来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掺杂型光催化剂、价带控制型光催化剂、固溶体催化剂、Z型体系光催化剂、复合型光催化剂以及一些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对今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唐新德胡汉祥王文革
关键词:分解水氢能
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针对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张德春王文革胡汉祥
关键词: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8-羟基喹啉基稀土络合物的近红外发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8-羟基喹啉(Q)作为配体,通过控制配位反应条件,制备了二配体(ErQ2),三配体(ErQ3)和四配体(ErQ4,NdQ4和YbQ4)的8-羟基喹啉基稀土络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激发配体,络合物均发射稀土离子的特征近红外光;随着配体数目的增加,络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效率和寿命均增加,非辐射衰减速率常数减少。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是通过8-羟基喹啉敏化产生的,并且8-羟基喹啉对铒离子的敏化不如对钕离子和镱离子的有效。
罗建新张春燕李昶红王文革胡汉祥胡波年
关键词:稀土8-羟基喹啉近红外发光
手性溶解剂在NMR法测定对映体比率和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综述了手性溶解剂在NMR法测定对映体比率及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按照手性溶解剂的结构类型,包括胺、酰胺、羧酸、醇、氨基醇、大环化合物,对手性溶解剂的结构特点与手性识别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王文革申秀民张聪
关键词:手性溶解剂绝对构型
几种磺酸酯桥联杯芳烃的一锅法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被引量:9
2013年
用一锅法合成了4种磺酸酯桥联杯芳烃化合物,用它们作萃取剂,以氯仿为溶剂,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水溶性的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10种金属盐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对Cr3+、Cd2+和Co2+等几种有毒有害的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化合物2a对Cr3+、化合物2b对Cd2+的萃取率分别达到了50.15%和46.48%。
王文革张德春
关键词:杯芳烃大环化合物磺酸酯离子识别
磺酸酯类寡聚环芳的合成和对金属离子的萃取识别被引量:1
2013年
以4,6-二正丙氧基-1,3-二磺酰氯和芳香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作溶剂,采取一锅法合成了4个磺酸酯类寡聚环芳,并采用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1H NMR)和质谱(M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它们作为萃取试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对Zn2+、Ca2+、Pb2+、Cu2+、Fe3+、Cd2+、Mn2+、Co2+、Ni 2+、Cr3+10种金属离子的萃取作用。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对Cr3+、Cd2+、Zn2+、Co2+几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4,6,16,18-四正丙氧基-1,3,13,15-四磺酸酯间苯环芳对Cr3+的萃取率达到67.59%。
王文革彭立新蒋美丽张德春
关键词:杯芳烃大环化合物萃取磺酸酯离子识别
4,6-二正丙氧基-1,3-二磺酰二甲胺基苯对Cu^(2+)和Bi^(3+)的紫外光谱检测
2016年
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Cu^(2+)和Bi^(3+)的浓度,选择在最大吸收波长280和320nm处,分析Cu^(2+)和Bi^(3+)的浓度与紫外光谱的吸光度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在一定浓度的4,6-二正丁氧基-1,3-二磺酰二甲基胺基苯的溶液中加入5个浓度的Cu^(2+),在化合物-Cu^(2+)的体系中加入7个浓度的Bi^(3+),测定紫外光谱,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Cu^(2+)和Bi^(3+)的浓度与吸光度数值都呈显著相关,标准工作曲线y=0.0564x-0.0274和y=0.1005x+0.038其相关系数达到0.9892和0.9968,说明用紫外光谱法检测Cu^(2+)和Bi^(3+)浓度简单、快速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王文革张德春
关键词:磺酰胺紫外光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