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玉琴

作品数:27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主义
  • 5篇后殖民
  • 4篇文化
  • 4篇文学
  • 3篇认同性
  • 3篇认同政治
  • 3篇诺斯洛普·弗...
  • 3篇文化批评
  • 3篇文化研究
  • 2篇大众
  • 2篇大众文化
  • 2篇音乐
  • 2篇殖民主义
  • 2篇萨义德
  • 2篇世界主义
  • 2篇斯图亚特·霍...
  • 2篇族性
  • 2篇文化建构
  • 2篇利维
  • 2篇流散

机构

  • 20篇深圳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6篇江玉琴
  • 1篇宋庆丽
  • 1篇刘雁
  • 1篇仓晗

传媒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4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美与时代(美...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与超越:以移民流散文化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人们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多元文化主义叫好的时候,经常忽略多元文化主义背后的陷阱和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并不等于"多元文化的"。以移民流散文化为例,多元文化主义并非是协调少数族群和主流族群的政治策略法宝,这是因为多元文化主义本身就充满悖论,即它的"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促使主流文化在对待移民文化方面因文化本身的差异性及对认同性认识的不同而无法协调。因此,世界主义可以作为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可能。
江玉琴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认同政治差异政治世界主义
《哈姆雷特》的幽灵与流散文化的政治被引量:2
2012年
《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王的幽灵不仅是哈姆雷特行动的推动者,而且表征为流散者。幽灵居于世界之外并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表明了流散者的双重处境及其认同政治,而幽灵引导之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则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政治与文化流散者身份之下所采取的暴力文化。因此,《哈姆雷特》中的幽灵及哈姆雷特的悲剧呈现了流散文化的政治及其无法避免的命运。
江玉琴
关键词:《哈姆雷特》幽灵认同政治
论当代流散文化中民族性的消解与重建——兼谈斯图亚特·霍尔的流散理论被引量:8
2009年
民族性问题是当代流散文化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流散文化理论消解了传统的民族和民族主义概念,建构了民族的新维度,即混杂性、文化间性与政治解构性。斯图亚特.霍尔作为当代文化研究理论家,提出了新民族性的主张,并将电影叙事看作新民族性的表征,体现了当代流散文化理论的新维度。
江玉琴
关键词:民族性斯图亚特·霍尔
论后殖民文学的名与实
2014年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研究三十年,但后殖民文学的概念与内涵却较为含糊。后殖民概念的发展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之间密切关联,因此后殖民文学的发展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文学之间具有强烈的承继关系和解构意识。后殖民文学应该被看做是萨义德为首的后殖民批评家以后殖民理论观照西方自扩张时期至今的文本,并进行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及阿什克罗夫发展自"英联邦文学"研究的跨民族、跨区域的梳理殖民文化遗产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对后殖民文学名与实的重新辨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与科研中有效地选择文本和阐释文本。
江玉琴刘雁
关键词:后殖民文学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萨义德
论诺斯洛普·弗莱的文化批评之路:中国的视角
该文从中西弗莱研究的以往成果入手,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弗莱著作所进行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将目标主要集中在弗莱的文化批评思想上,以阐释学与接受美学以及后殖民研究为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弗莱坚持以神话研究作为基点所展开的文...
江玉琴
关键词:诺斯洛普·弗莱神话批评文化批评后殖民批评文化研究
文献传递
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的讨论热点追踪及其探析
2004年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写作中"主流身份"与"他者"相互关系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重视差异,才能认同文化身份.<从文本批评向历史主义的回归>一文,用宏观的视野勾画出20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自足的"文学性"并不是文学的惟一属性,文本分析离不开社会历史内涵.文本批评的"文学性"只有与文化批评的"历史性"融合,才能正确地揭示文学的本质.<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的讨论热点追踪及其探析>一文指出了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双重性特点.后殖民理论是在西方学�
江玉琴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理论东方主义文化身份
论科幻文化对中国青年话语的引导与建构被引量:1
2021年
青年群体成为科幻文化的拥护者,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糅合于一体,赛博朋克文化与网络文化成为科幻文化与青年文化交叠的不同层面。中国科幻文化表达了20世纪中国青年文化的科教兴国愿景。中国青年也在当代科幻文化领域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分别是未来领导权、科幻现实主义与伊托邦美学。这些话语还应整合在智能人文观念中才能真正建构中国青年文化体系。
江玉琴李艺敏
关键词:青年文化
解读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的民族主义被引量:2
2010年
2009年版电影《花木兰》表现了独特的叙事角度和表现模式,无论是影片的拍摄动机,还是影片内容,都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复呈,是一部叙述民族主义的电影故事。影片呈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反叛与协商,反映了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差异性的后民族阐释。
江玉琴
关键词:《花木兰》民族主义
后人类身体的文学迷思:以《人们叫我动物》为例
2019年
进入后人类时代以来,身体成为后人类研究的核心,既基于身体能最突出地反映科技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面临的新境况,人机合一、人工智能等研究都在挑战人之为人的根本;也基于后人类身体变异而产生对人类本质主义的质询,人类中心主义、人文主义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计算机技术与生物科技的发展导致身体变异,并生成新的思维范式,后人类概念和后人类主义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认知结构,身体重新回归身心一元体系。文学叙事如《人们叫我动物》以身体的再现与表现构建后人类主体间性。身体成为后人类文学叙事的中心,身体叙事再度检阅创伤与同情在后人类主体中的构建作用。后人类身体建构推动人类积极面对挑战,实现新的人文学科规划,引领文学研究和学术探索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后人类未来。
江玉琴欧宇龙
关键词:创伤记忆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后殖民理论再审视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自进入现代以来其文化受西方影响很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处于一种无法向外输出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开始引介后殖民理论并试图用来解决文化困境。在运用后殖民理论的过程中,学者们经常会走向民族主义,对本民族的文化盲目自信,陷入了惯有的东/西方二元对立。只有借助后殖民理论消除文化霸权,走向世界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世界化。
欧宇龙江玉琴
关键词:后殖民萨义德斯皮瓦克世界主义文化困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