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冬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ELLP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提高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HELLP综合征均发生于产前,且均有重度子痫表现,同时伴恶心、呕吐或右上腹痛11例,牙龈或皮肤散在淤血点、静脉穿刺点出血4例,皮肤黄染2例。实验室检查均有中度溶血性贫血,血小板≤100×10^9/L,肝酶谱均升高,以乳酸脱氢酶升高为主。主要并发症为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剥。7例剖宫产结束分娩,5例阴道分娩。产妇死亡2例(16.6%),围生儿死亡3例(25.0%)。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危害母儿生命安全,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儿病死率。
- 王保莲王茜毕冬华
- 关键词: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症心血管紫癜脂肪肝
-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12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且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指征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B组:单用米非司酮;C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D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结果治疗成功率A组80.65%、B组61.29%、C组87.10%、D组90.32%,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良反应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 赵孟军毕冬华董学彩
- 关键词:妊娠药物疗法中草药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 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表达变化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期间在该院妇产科经腹腔镜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0例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每组患者30例,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以及正常内膜组中的C-FOS、MMP-9、Survivin表达情况,并对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表达变化的意义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患者的C-FOS、MMP-9以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位内膜组患者C-FOS、MMP-9以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主要为阴性(-)至阳性(++),而异位内膜组患者C-FOS蛋白的表达主要为弱阳性(+)至强阳性(+++),MMP-9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主要为阴性(-)至强阳性(+++)。结论:检测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对于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协助临床诊断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全新疗法的探索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 毕冬华
- 关键词:MMP-9SURVIVIN
- B-Lgnch缝线术治疗胎盘子宫卒中23例
- 2009年
- 任国平张彤毕冬华
- 关键词:子宫卒中产后出血
- 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在该院切除并存档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其他疾病患者,手术切除或刮宫的子宫内膜标本34例作为比较组,及正常子宫内膜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分析Hpa和bFGF的染色强度及表达阳性率。结果:与FIGOⅠ期相比,Ⅱ期和Ⅲ期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与G1分化相比,G2分化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与无肌层浸润相比,肌层浸润浅部和深部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比较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的Hpa和bFGF阳性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比较组。结论:乙酰肝素酶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并且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联合诊断和病情评估以及疗效观察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检测指标,同时也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 毕冬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中西药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发生的55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治疗组(32例)和未治疗组(23例),对其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TBA较治疗前和未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结论对ICP的早期中西药联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围生儿预后,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任国平张彤毕冬华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儿窒息
- 安定联合宫颈旁神经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静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减轻活跃期的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拟定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时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的性状,如无异常,行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并静推安定10mg;对照组不予给药,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在活跃期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用药30min后镇痛效果按标准判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口开大3cm时,宫颈旁神经阻滞,同时静推安定10mg,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缩短了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任国平张彤毕冬华
- 关键词: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程
- 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8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36例(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对照组49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持续治疗3~5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7%)较对照组(71.4%)高(χ^(2)=5.313,P=0.021);治疗后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t=6.251,8.266,3.733,3.202,5.391,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好转,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2,11.716,10.089,5.915,均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436)。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佳。
- 毕冬华周芳芳刘宇赵孟军李国芸
- 关键词:产后出血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
- 妊娠静脉血栓形成22例分析
- 2008年
- 妊娠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以产后1~3N多见,多发生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少部分发生于脑静脉窦。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3‰~0.5‰,产褥期为0.61‰~1.5‰。血栓及其引起的栓塞已成为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总结分析我院8年来收治的妊娠静脉血栓形成22例,现报道如下:
- 李国芸赵孟军毕冬华
- 关键词:盆腔静脉下肢静脉脑静脉窦妊娠妇女产褥期
- 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组26例,采用单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82.6±26.3 ng/ml、122.3±56.3 mIU/ml)低于对照组(113.0±41.1 ng/ml、649.5±86.5 mIU/ml),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8%)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6±0.3分、9.3±0.6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6±1.2d)及住院费用(3.2±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7.9±1.5d)(4.3±1.0)万元(P<0.05)结论:采取子宫血管缝扎与宫颈环状缝扎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可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
- 毕冬华周芳芳刘宇赵孟军李国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