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汝昌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气管支气管胸膜瘘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胸膜瘘时检查方法的选择,避免漏诊,指导治疗.方法选择外伤后气管、支气管破裂2例,外科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胸膜瘘3例,1例气管食道瘘,1例左主支气管食道瘘.术前诊断,结合病史、胸片,CT或者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气管支气管覆膜支架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雾化吸入,抗炎、对症治疗3~7d.结果外伤性气管支气管破裂胸膜瘘的2例,支架封堵治疗一次获得成功,术后22d顺利取出支架,未出现气管支气管狭窄等并发症;3例因肺叶切除后形成支气管残端胸膜瘘的患者,2例支架封堵治疗获得成功,1例支架封堵治疗后仍有漏存在,最后行一侧肺叶切除.结论对于外伤或者肺叶切除手术导致的气管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行气管支架封堵治疗成功的条件是术前准确的诊断,而气管支气管造影是众多检查方法中最准确的一种检查.
- 向述天施云飞苏伟曾俊仁李磊柴汝昌
-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胸膜瘘造影检查
-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 本文以2005年-2007年中具有完整资料的腰椎峡部裂4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MSCT重组技术能够提供清楚、直观、立体的腰椎峡部裂影像信息,弥补了X线和普通CT检查的...
- 张勇柴汝昌李颖文杨晓
- 关键词:螺旋CT扫描腰椎峡部裂
- 文献传递
-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2例发病在 2~ 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 6 5万U。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 (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个月进行 ,按改良的Rakin分数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 3)、差结果 (MRS 4~ 6 )两类。结果 灌注溶栓治疗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闭塞血管再通率达 6 2 .5 % ,其中闭塞时间 6h内的 1 4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1 3例 ,闭塞时间在 6~ 2 0h的 1 8例中 ,部分或完全再通 7例。 2 0例患者 (6 2 .5 % )为好结果 ,1 2例 (37.5 % )为差结果 ,其中 2例死亡。 2例 (6 .2 5 % )发生症状性脑出血。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 <2 0 (P <0 .0 1 )及血管再通 (P <0 .0 2 5 )密切相关 ,而血管再通又与开始溶栓时间 <6h有关 (P <0 .0 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管闭塞时间越短 。
- 杜伟邵成民王建林雷进贾帆曹兰芳柴汝昌苏伟顾进川
- 关键词:动脉内溶栓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脑血管病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选取图像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8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0%,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0%,假阴性率13.30%。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率为60.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0%,假阴性率10.0%。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 杨锋陶四明张荣华李易吕云柴汝昌杨晓苏云杉
- 关键词:冠状动脉循环冠状血管造影术
- 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早期肝脓肿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CT表现 ,提高早期肝脓肿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早期肝脓肿的CT表现 ,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肝脓肿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CT表现因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而异 ,可出现斑片状强化、细网格征、蜂窝征、簇型征、持续强化征 ,病灶范围缩小。结论 :增强及延时CT扫描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梁冬云邵成民柴汝昌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影像学诊断细菌感染阿米巴原虫
- 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h到3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 牛云王磊柴汝昌戴成国苏云杉谷震
- 关键词:X线计算机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85例眼型Graves病的CT诊断
- 2005年
- 牛云柴汝昌张勇
- 关键词:眼型GRAVES病眼外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36例患者口服1500ml 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30-40min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将小肠分为六组,分析小肠充盈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比较三种造影方法,其中以第三种效果最好。充盈良好率达88.5%,MSCTE清楚显示小肠肿瘤10例、肠粘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梗阻等各1例,显示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及腹腔内脏器情况,显示胃、结肠癌共6例。结论:MSCTE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 李颖文柴汝昌苏云杉陈翠仙张勇牛云杨晓梁冬云邵举薇蒋婷
- 关键词:小肠螺旋CT造影剂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柴汝昌陶四明杨晓苏云衫李易李建美张勇杨锋邵成民
- 该课题组对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率、体位、呼吸、相位等改善图像的方法进行优化,减少或消除影响CT冠状动脉成象图象的因素,选取图象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
- 肠结核直肠穿孔并腹盆腔脓肿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邵举薇柴汝昌苏云杉张勇杨晓
- 关键词:上腹部饱胀盆腔脓肿直肠穿孔肠结核实质性肿块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