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维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浅析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的认识
- 2015年
- 从人的本质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勾勒了一副伟大的蓝图。本文从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认识出发,对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若干思考,系统阐述当前中国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途径,试图加强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自信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 武晓红李自维
- 解决高校特困生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 1999年
- 高校特困生问题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做好高校特困生工作,对于保证国家高校招生“并轨”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特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93 年,我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并根据原国家教委和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做好特困生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 陈松李自维
- 关键词:高校特困生
- 对大学生就业的思考被引量:5
- 2009年
- 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干家万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毕业却难于就业,对于投入了大量资金、时间的大学生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张维贵李自维
- 关键词:学生就业大学生毕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业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现象
- 基于学生积极品质培养的高校学风建设探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学风建设历来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优良学风的建立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本文尝试将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我国教育中,探索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为导向的学风建设,这对于创建优良学风在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李自维张维贵王飞飞
-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
- 毕业生择业意识及其就业指导被引量:4
- 2000年
- 我们在渝州大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随机抽样发放了 30 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 2 51份 ,并进行了认真统计和分析 ,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我校毕业生的择业意识及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
- 陈松刘洋李自维冉涛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择业意识就业指导
-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在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构建这一和谐环境的具体途径;在新形势下,应以人文关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在新形势下,应注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 李自维
- 关键词:教育实效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胡锦涛总书记青年群体就业方式
- 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作用发挥的对策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是在近两年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增加的前提下形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在服务高校学生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服务站的工作还有待补充和完善,在此提出加以探讨,以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员服务站工作。
- 李自维张维贵陈向军
- 关键词:高校
-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落实“三个代表”被引量:7
- 2003年
-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 李自维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目标
- 基于积极品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及干预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训练活动代表了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当前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受到教育工作者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积极品质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作者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进行了三年的实证研究,分析收获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较为科学地得出了培养积极品质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结论。
- 张维贵李自维王飞飞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 新型政党制度的基层治理实践——以万州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例
- 2023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利用政治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独具特色的全新政党政治模式,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国家运行的结构关系中体现了独特政治逻辑和治理优势。用新型政党制度之箭射基层治理之矢,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万州区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全面探索,用基层党建引领和服务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促进基层党建良性循环,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在多元主体参与下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 高静李自维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