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鼻窦
  • 4篇鼻内
  • 4篇鼻窦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性
  • 2篇真菌性鼻窦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腺样
  • 2篇腺样体
  • 2篇腺样体切除
  • 2篇腺样体切除术
  • 2篇内镜
  • 2篇内窥镜
  • 2篇内窥镜术
  • 2篇窥镜
  • 2篇鼻内镜
  • 2篇鼻内窥镜
  • 2篇鼻内窥镜术

机构

  • 10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松阳县中医院

作者

  • 10篇李界
  • 3篇徐红伟
  • 3篇赵进
  • 2篇孙旭鸯
  • 1篇程容荃
  • 1篇傅江涛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6
  • 6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赵进徐红伟李界
关键词:真菌鼻窦炎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其营养状况及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20例,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体质量(W)、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并对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给予同步放化疗后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值均明显下降(P<0.05);12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共9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8.3%,115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为95.8%;但不同性别的感染率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在给予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共发生的115例次感染中,主要以鼻咽与口咽部黏膜的感染为主,共106例,占92.2%,115例次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74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株(58.1%),其次为真菌21株(28.4%)。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出现营养的缺失,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感染率,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
朱永杰傅江涛李界肖少军吴冬雷
关键词:鼻咽癌晚期同步放化疗营养状况医院感染
修正性鼻内窥镜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50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和手术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修正性鼻内窥镜术,采用筛窦切除、蝶窦开放术、额窦及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进行治疗. 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愈率60%,无效率1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修正性鼻内窥镜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李界阙柯法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检查
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被引量:25
2005年
李界赵进梅显伟
关键词:腺样体切除术电动切割器鼻内镜下鼻内镜技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附30例报告)
2005年
目的评价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间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30例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随访8个月,56耳听力明显改善,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儿童SOM应及早治疗,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是儿童SOM理想的治疗方法.
李界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术
耳甲腔成形术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耳行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65耳未行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的乳突根治术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随访2~8年,成形组术后干耳时间平均为5.2周,术腔肉芽的发生率为8.0%,对照组术后干耳时间平均为7.8周,术腔肉芽发生率为27.7%,胆脂瘤复发5例。结论:耳甲腔成形术可缩短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干耳时间,降低术腔肉芽的发生率,促进乳突腔的上皮化,对提高乳突根治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界孙旭鸯
关键词:耳甲腔成形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疗效比较发生率干耳
鼻内窥镜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经鼻内窥镜治疗的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18例治愈,3例好转。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CT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鼻内窥镜结合切割吸引器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
李界程容荃
关键词:鼻内窥镜术孤立性蝶窦病变影像学特点鼻窦炎
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分析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间经鼻内镜术治疗的20例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术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李界赵进徐红伟
关键词:侵袭性鼻窦真菌病鼻内镜术经鼻内镜随访
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与声带黏膜剥脱术治疗声带白斑效果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与声带黏膜剥脱术治疗声带白斑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庆元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 6年5月收治的63例声带白斑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声带黏膜剥脱术,观察组行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8周及3个月的动态喉镜检查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行纤维喉镜检查,统计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动态喉镜检查评分和声学指标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接近,术后8周时各指标与对照组接近,且术后3个月时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6个月时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结论对声带白斑患者采用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与声带黏膜剥脱术相比,近期声带功能虽恢复较慢,但术后8周左右可达到同等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远期预后优于声带黏膜剥脱术。
郑世辉李界
关键词:声带白斑
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徐红伟李界孙旭鸯
关键词:真菌鼻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