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冬
-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腔引流管放置对术后肩痛发生的影响与护理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预防方法。方法从2005年6月~2006年1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病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观察100例2006年2月为界分为两组,引流组(46例)于手术结束时向腹腔内放入引流管,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之后再将腹腔内液体和气体引流。对照组(44例)仅按传统方法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采用国际通用的10分视觉量表法观察两组术后8h和3d的肩痛的发生率、程度。结果术后出现肩痛症状者引流组有5例,占11%;对照组有14例,占32%,引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肩痛出现的时间引流组和对照组均以术后6~8h和术后2~3d之内最常见。结论肩痛是腹腔镜手术后的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时向腹腔内放入引流管协助排出腹腔内残余气体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肩痛的发生。
- 李一冬曹明瑞陈亚丽
- 关键词:腹腔引流肩痛腹腔镜
- 模拟教学与实践结合法应用于产科病房带教的效果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将模拟教学与实践结合法应用于产科病房护生带教的效果。方法将120名护生随机分为模拟组和传统组各60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带教。评价指标为大纲完成情况、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成绩、护生满意度和产妇满意度。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模拟组上述4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模拟教学与实践结合法有利于提高产科病房护生的带教效果。
- 李一冬
- 关键词:病人模拟产科护理
- 两种帕罗西汀片剂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不良事件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仿制药与原研药帕罗西汀片剂40mg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仿制药与原研药帕罗西汀片剂40mg在空腹和高脂饮食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观察,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种片剂在试验中引发的不良事件。结果:在空腹组发现不良事件21例,其中服用仿制药帕罗西汀片的13例,原研药帕罗西汀片8例。在高脂饮食组发现不良事件15例,其中服用仿制药帕罗西汀片的8例,原研药帕罗西汀片7例。对比两种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不良事件均为可预期、轻中度、一过性、可耐受,未见有其他临床意义的症状、体征。结论:仿制药帕罗西汀片剂40mg安全性较高,但药物本身不良反应较多,服药后应关注其不良反应。
- 孙素珂李一冬张凤阎君张胜军
- 关键词:生物等效性试验
- TTV病毒ORF1抗原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 2005年
- 目的扩增和克隆TTV-ORF1 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表达。方法从TTV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提取DNA,用PCR从中扩增出TTV-ORF1 DNA,插入载体pGEM-T Easy中;测序正确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ORF1,转化大肠杆菌BL21株进行表达。结果成功获得TTV-ORF1编码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序列相一致。诱导表达得到51kD的TTV-ORF1融合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7.2%。Western blot证实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获得TTV-ORF1 DNA,构建得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效表达。为TTV的ELISA检测和疫苗提供抗原。
- 李一冬唐琳丁力赵新合赵国强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骶神经调节治疗非梗阻性尿潴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非梗阻性尿潴留在临床少见,是治疗的一大难题。非梗阻性尿潴留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腹压排尿,留置尿管或间歇清洁导尿等。但有些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于是骶神经调节就成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替代疗法,由于骶神经调节是微创治疗,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满意排尿,但国内对这一技术的开展还未普及,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以利于临床推广。
- 李延伟李一冬文建国
- 关键词:骶神经调节
- 组胺H3受体缓解成肌分化过程中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炎症反应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成肌分化过程中,组胺H3受体对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2C1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从分子角度阐明小儿尿道括约肌的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对外源性炎症刺激的抵抗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TNF-α刺激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各阶段,将分化0、3、6d,分别记为D0、D3和D6阶段,在体外模拟小儿尿道括约肌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遭遇外源性感染的过程。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TNF-α+H3受体激动剂(methimepip,Met)组和TNF-α+H3受体阻滞剂(cirpoxifan,CXP)组。釆用CCK-8法和流式法检测各组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生长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炎症小体蛋白NLRP3以及早中晚细胞分化标志物MyoDl、Myogenin、Myosin-2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邛的分泌。结果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CCK-8法检测显示TNF-a和TNF-a+CXP会导致各分化阶段细胞的生长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TNF-a+Met组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TNF-α+Met均不引起细胞凋亡63.3%,TNF-α+CXP导致61.3%的D6阶段细胞发生凋亡。TNF-α诱导D3和D6阶段细胞炎症小体蛋白NLRP-3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101%和90%,Met降低TNF-α诱导的NLRP3 mRNA达33%和37%,而CXP增加TNF-α诱导的NLRP3mRNA达23%和24%。TNF-α使D3和D6阶段细胞的分化标志物MyoD1 mRNA降低38%和22%,Myogenin mRNA降低29%和35%,Myosin-2 mRNA降低42%和33%;Met进一步降低TNF-α刺激下的D3和D6阶段细胞各标志物达23%和31%,23%和26%,31%和36%,而CXP增加TNF-α刺激下的D3和D6阶段细胞各分化标志物达40%和25%,35%和31%,50%和21%。ELISA显示TNF-α诱导D6细胞分泌IL-1β的分泌量为49.7pg/ml,Met降低了IL-1β的分泌量,为37.9pg/ml结论TNF-α能诱导C2C12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并抑制成肌分化过程;组胺H3受体可抑制TNF-α诱导的炎症反应并有序调控分�
- 陈燕冯锦锦黄晨旭李一冬闫少华王一鹤文建国
- 关键词:尿道括约肌组胺H3受体成肌分化炎症反应
- 佛司可林对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佛司可林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巨噬细胞)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及活化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小儿炎症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尼日利亚菌素活化巨噬细胞,佛司可林(10、50、100 μmol/L)刺激活化的巨噬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细胞炎症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因子IL-1β和Caspas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炎症小体NLRP-3、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和Caspase-1蛋白量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 尼日利亚菌素使THP-1巨噬细胞的NLRP-3、IL-1β和Caspase-1蛋白的mRNA表达分别提高为未激活组的7.59倍(P<0.001)、579.10倍(P<0.001)和3.59倍(P<0.001),但佛司可林刺激对激活的THP-1巨噬细胞的炎症小体NLRP-3、炎性因子IL-1β和Caspase-1的mRNA表达无影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佛司可林对激活的THP-1巨噬细胞的pro-IL-1β和pro-Caspase-1的蛋白量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明显降低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量表达(P<0. 001).ELISA结果提示,尼日利亚菌素使THP-1巨噬细胞的IL-1β的分泌由未激活量584.0 nmol/L升高到激活量2 695.6 nmol/L(t=16.031 1,P<0.001),而佛司可林10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分别可使激活量降为1 858.4 nmol/L(t=5.365 5,P<0.001)、1 467.9 nmol/L(t=8.047 5,P<0.001)和1 246.7 nmol/L(t=10.199 1,P<0.05).结论 佛司可林不影响激活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相关蛋白前体的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表达,但降低其炎性因子IL-1β翻译后的蛋白分泌量,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可用于治疗由IL-1β引起的炎性疾病.
- 陈燕冯锦锦闫少华李一冬李云龙文建国
- 关键词:炎症佛司可林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
- hTER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背景与目的:
端粒酶是一种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末端串联重复序列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着高度相关性。人端粒酶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李一冬
-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
- 文献传递
-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预防血标本溶血中的实践与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问题式学习预防血标本溶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问题式学习模式,对22名护士进行避免血标本溶血相关措施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血标本溶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为4.36%,低于培训前(8.63%,P<0.01)。结论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有效降低血标本溶血的培训方法。
- 李一冬刘延锦张胜军孙素珂张凤文建国
- 关键词:标本溶血在职培训
- 儿童婴幼儿期尿不湿使用及对排尿控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婴幼儿(<36个月)和学龄前儿童(3~6岁)在婴幼儿阶段(<36个月)的尿不湿(disposable diapers,DD)使用情况,并分析DD使用情况对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运城市、深圳市、厦门市对9540例0~6岁汉族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并按儿童年龄分组(<36个月儿童归入组1,3~6岁儿童归入组2)后对结果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DD使用率、排尿训练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儿童排尿控制的因素。结果问卷实际回收率为86.84%(8285/9540)。组1中现在或曾经用过DD的人数占93.16%(2369/2543),组2中3岁前有90.60%(5202/5742)的人曾使用过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2中,3岁时能做到日间排尿控制的人数在使用和未使用DD的儿童中占比分别为85.41%(503/540)和93.07%(4442/5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排尿训练和未进行排尿训练的儿童能做到日间排尿控制比例分别为86.76%(4705/5423)和75.24%(24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DD是导致日间排尿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而进行排尿训练是日间排尿控制的保护因素。组1中2岁后接受排尿训练比例为14.02%(174/1241),明显高于组2的4.98%(286/5742);18月龄之前未接受排尿训练的比例为19.49%(319/1637),明显高于组2的8.86%(509/5742);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不湿的使用会延长婴幼儿日间控尿的发育时间,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社会应当更加重视宣传合理使用尿不湿,并尽早开展排尿训练。
- 王一鹤时伟汪玺正亓妍文刘明磊李杏杨静李一冬李守林周蔚文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