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蘅茹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连合
  • 2篇第三脑室
  • 2篇动脉
  • 2篇三脑室
  • 2篇外科
  • 2篇显微解剖
  • 2篇脑室
  • 2篇解剖学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动脉
  • 1篇动脉供应
  • 1篇中国人
  • 1篇三角肌
  • 1篇神经外科
  • 1篇尸体
  • 1篇头颅
  • 1篇皮支
  • 1篇平片
  • 1篇前连合
  • 1篇丘脑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10篇戴蘅茹
  • 10篇姚家庆
  • 3篇王金环
  • 1篇杜宏生
  • 1篇冯学泉
  • 1篇陈铭锐
  • 1篇王文治
  • 1篇李牧
  • 1篇罗仲秋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7
  • 1篇198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确定脑连合间径的辅助标志—中间块
1987年
作者在30个脑标本上观察到:①中间块的出现率为80.0±7.3%;②其大小为5.6±1.1mm×3.6±0.8mm;③它的下缘位于连合间径上方0.9±0.9mm,两者相关不显著,④它的后缘位于通过原点的垂直轴后方0.3±0.1mm,两者呈负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2.51—0.50Xmm;⑤原点的位置约居第二脑室高的上3/4与下1/4交界处稍上方、两者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1.37+0.64Xmm。据此,作者认为中间块可用来作为确定前后连合间径的一个辅助标志。
戴蘅茹姚家庆
关键词:第三脑室
中国人的肩胛上神经皮支
1982年
检查了180侧成年人的上肢,发现存在肩胛上神经皮支的共有9例,出现于6具男性尸体上,出现率为5.0±1.62%。此皮支发自正常起始的肩胛上神经,在它穿过肩胛上横韧带下方时分出,经过喙锁韧带与喙肩韧带之间,向前斜穿三角肌而分布于上臂前外侧部的上1/3区域,相当于三角肌前半的范围内。
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皮支尸体出现率肩胛上神经三角肌中国人
大脑半球、第三脑室与丘脑之间规律性的探索被引量:3
1987年
为提高脑立体定位手术中靶点定位的准确性,使更符合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作者利用30个成人脑,对半球、丘脑和第三脑室三者之间的规律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半球与丘脑的各径之间,以及连合间径与半球和丘脑的长径之间均呈正相关的关系,并具有高度显著性。因此,既可以根据半球各径的值推算出丘脑各径的估计值,也可以根据半球的长来推算连合间径的估计值,或根据连合间径的长推算出丘脑前后径的估计值。
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第三脑室估计值间脑丘脑大脑半球
距骨的动脉供应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1年
在58侧不同年龄的新鲜下肢解剖,观察了距骨的血供,其中分布到距骨颈上面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跗内侧动脉和内踝前动脉。分布到距骨体的远端跗骨窦动脉来自跗外侧动脉,近端跗骨窦动脉主要来自外踝前动脉,三角支来自胫后动脉下段,并向前下方分出跗骨管动脉。
周华东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距骨滋养动脉
AC-PC平面定位研究被引量:7
1991年
根据对50个成人头颅标本的观测,作者提出取外眦上方20mm之点与外耳门中点上方35mm之点的连线作为功能性神经外科手术中CT扫描基线,并以此线为准,冰冻,5例标本作模拟CT扫描的连续切片,结果每例都获得一片包括AC、PC在内的水平切片,此法符合实际而且简单易行。
戴蘅茹姚家庆
关键词:功能性神经外科CT基线
国人小儿脊髓动脉的显微解剖
王金环王文治罗仲秋姚家庆戴蘅茹李牧杜宏生冯学泉
该课题系统的研究了国人小儿脊髓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果表明:平均每一脊髓有5.9±2.8支前根动脉,他们多分布在颈髓和胸髓部。腰膨大动脉中有76.92%是与T9~L1神经根中之一相伴行,15.38%与T7或T8神经根相伴行,...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脊髓动脉显微解剖
在X线平片上利用头颅骨性标志定位前、后连合被引量:3
1990年
在50个成人颅脑标本上,标出前、后连合后摄X线正、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利用不同的颅骨骨性标志共作出8组直角坐标系,分别测出各组中前、后连合中点的坐标值,相互进行比较从而选出定位前、后连合最合适的坐标系.在正位片上则分别测量原点至颅前窝底和两眶上缘连线的距离,以及颅顶内面至颅前窝底和两眶上缘连线的距离,经直线回归分析,定出原点和左右向的冠状轴,以完成三向的立体坐标系.
戴蘅茹姚家庆
关键词:骨性标志头颅前连合
脊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被引量:2
1992年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王金环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显微解剖脊髓动脉
屈指肌腱腱纽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被引量:3
1994年
利用60只手(成人50只,右23、右27;婴幼儿10只:左右各5只),研究了屈指肌健键纽的位置、形态、数量、大小、起止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详细观察了发白指掌侧固有动脉和神经又经腱纽分布到屈指肌腱的动脉和神经分支及其穿腱鞘的位置、行走途径、外径大小和分布特点,以及指掌侧动脉弓的位置,外径大小等。作者认为腱纽中的血管对指腱鞘内屈指肌腱的营养是重要的,同时腱纽又给肌腱提供了一个附着于指骨的结构,并能传送一定的力。因此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腱纽。
陈铭锐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屈指肌腱
脊髓根动脉的观察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观察了32例婴幼儿脊髓标本的根动脉,主要结果为:前根动脉每例脊髓平均6支,多位于左侧,平均管径为0.46±0.17(0.1~0.93)mm.后根动脉平均为13支,管径较细,平均为0.31±0.10(0.10~0.81)mm,左右配布侧差不显.颈膨大动脉多与C_(7.8)神经根相伴行,分别为34.38%及31.25%,腰膨大动脉多与T_9~L_1神经根伴行,出现率为70.02%.
王金环姚家庆戴蘅茹
关键词:脊髓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