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红梅

作品数:19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内障
  • 9篇白内障
  • 8篇超声
  • 8篇超声乳化
  • 5篇兔眼
  • 5篇超声乳化术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吲哚青绿
  • 3篇晶状体
  • 3篇后发性
  • 3篇后发性白内障
  • 3篇非超声乳化
  • 2篇动物
  • 2篇摘出
  • 2篇摘出术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散光
  • 2篇手术
  • 2篇切口

机构

  • 18篇昆明市第一人...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8篇戴红梅
  • 15篇李兰
  • 12篇李云川
  • 9篇曹倩
  • 9篇杨文艳
  • 5篇张远平
  • 5篇查旭
  • 5篇梁毓琳
  • 4篇康艳伟
  • 4篇李静华
  • 3篇侯静
  • 3篇孙鹏
  • 1篇庄成和
  • 1篇刘毅
  • 1篇张远平
  • 1篇周奇志
  • 1篇邵毅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眼镜科技...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 2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误诊为弱视一例
2023年
1基本情况,男,28岁,主诉双眼视力下降10余年,于2022年4月13日到笔者所在医院眼科门诊就诊,验光检查结果见表1。查体:双眼外眼(-),前房约3.5CT,房水清亮,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直接、间接光反射存在,晶体、玻璃体透明。
陈娇燕孙兴斌阮丽香刘珂含吴柄成戴红梅
关键词:双眼视力色素性外眼玻璃体
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对睑缘炎的短期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后对睑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03/08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睑缘炎患者48例48眼,根据临床诊断进行分组,其中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患者16例,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2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睑缘炎组患者10例。单纯给予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收集治疗前后眼表及睑板腺相关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wk后本研究纳入患者整体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结膜充血程度及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其中三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TBUT)显著增加,结膜充血程度显著降低,且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和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对不同类型睑缘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睑缘炎眼部症状,降低葡萄球菌性睑缘炎及脂溢性睑缘炎睑缘充血,改善脂溢性睑缘炎结膜充血程度,提高泪膜稳定性。
杨舒邵毅李兰吴柄成戴红梅
关键词:睑缘炎次氯酸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1370例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370例(1370只眼)白内障术前检查视力光感(+)-0.3,无手术禁忌证。在表麻下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给予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为0.5以上者915只眼(66.79%),术后第2天视力0.5以上者1201只眼(87.66%),术后3月视力0.5以上者1235只眼(90.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不需昂贵的医疗设备,迅速安全,易于掌握,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在基层医院使用。
李兰戴红梅李云川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人工晶状体
住院眼外伤4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02年
戴红梅
关键词:眼外伤住院患者眼部表现
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兔眼后发性白内障中视网膜的毒性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吲哚青绿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后,兔眼视网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32只兔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皮质吸出术,低、中、高剂量组术后前房内注入0.5mL浓度分别为1.25、2.50、5.00mg/mL的吲哚青绿,用81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囊膜进行低能量(50mW/cm)照射2min。术后3个月时对兔眼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后取材行透射电镜观察兔眼视网膜有无损伤。结果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均有减轻,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前房内注入浓度为1.25mg/mL吲哚青绿组兔眼视网膜电镜损伤相对较小,各实验组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青绿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明显降低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而同时吲哚青绿浓度为1.25mg/mL治疗组对视网膜的损伤最小。
梁毓琳李兰张远平李云川查旭戴红梅曹倩李静华杨文艳
关键词:视网膜吲哚青绿透射电镜
超声乳化术后联合及不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建立后囊膜混浊兔眼模型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PCO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为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IOL),但二者造模的效果评价尚不一致。目的比较兔眼PCO模型建立过程中植入与不植入IOL对PCO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2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和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每组10只兔,两组兔右眼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一致,术后共随访3个月,裂隙灯下观察2个组术后晶状体的反应及PCO情况,按OdrichPCO分级系统对术眼PCO情况进行分级。结果术后1~3d,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术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的严重程度均明显比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严重,而术后2周至3个月2个组兔眼的炎性反应均消失;术后1d至3个月,2个组兔术眼的瞳孔直径变化及PCO分级一致。术后2个月,超声乳化不植入IOL组及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组兔眼1~3级PCO者分别为8只眼和9只眼,0级PCO者分别为2只眼和1只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裂隙灯下检查发现2个组实验眼均于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PCO,术后2个月PCO的范围扩大并快速发展,术后3个月形成致密纤维化层。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建立PCO模型的效果与不植入IOL者相同,但后者术后早期的前房炎性反应较轻,可作为研究PCO的理想动物模型。
曹倩李兰李云川张远平查旭戴红梅梁毓琳杨文艳李静华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
吲哚青绿联合光照对兔眼前房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吲哚青绿(ICG)介导光动力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观察ICG联合光照对兔眼前节组织的影响。方法 32只兔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行超声乳化及皮质吸出术。低、中、高剂量组吸出皮质后,前房内注入浓度分别为1.25、2.5、5mg/mL的0.5mLICG,再用81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囊膜进行低能量(50mW/cm)照射2min。于术后1d、3d、7d观察眼前节组织、眼压及房水总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d,低、中、高剂量组的眼压分别为(15.67±2.17)、(15.94±2.35)、(16.08±2.12)mmHg(1mmHg=0.133kPa),术后3d分别为(17.41±2.85)、(17.87±2.51)、(17.95±2.64)mmHg,术后7d分别为(16.65±2.24)、(16.93±2.06)、(17.24±2.32)mmHg,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低、中、高剂量组的房水总蛋白含量分别为(0.73±0.26)、(0.76±0.28)、(0.80±0.25)mg/mL,术后3d分别为(0.66±0.12)、(0.71±0.23)、(0.73±0.31)mg/mL,术后7d分别为(0.53±0.27)、(0.58±0.17)、(0.61±0.23)mg/mL,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前房反应评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联合光照短期内对兔眼前节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
李兰李云川杨文艳张远平查旭戴红梅梁毓琳曹倩李静华
关键词:吲哚青绿光动力治疗眼压房水蛋白
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2002年
患者陈××女36岁农民住院号:7622因复视、四肢无力5天,于2001年8月10日就诊.1周前曾感冒,无畏寒、发热、抽搐史,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
戴红梅庄成和刘毅
关键词:复视首发症状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报告
不同术式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01/05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3例63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例31眼,B组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32例32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mo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ehirmerⅠ试验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mo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增加、BUT缩短,SⅠt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干眼症状仍然存在,但SⅠt及BUT程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引起干眼的程度相对较轻,在泪液功能的改变上前者轻于后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性降低。
戴红梅吴柄成李兰侯静曹倩孙鹏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干眼
不同位置切口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控制的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手术切口位置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控制及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昆明市第一医院眼科有≥0.5D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按临床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三组:A组:颞上方角巩膜缘切口组23只眼,B组:颞上方巩膜切口组21只眼,C组:28只眼,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角巩膜缘切口,并在切口对侧180。角膜缘内制作一个穿透性切口。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月用TomeyIV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散光度和轴向,采用Vector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裸眼视力、平均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散光度。结果三组术后早期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C组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A、B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最小。结论根据角膜地形图测量的散光轴位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的角巩膜缘做手术主切口,联合对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术前角膜散光及手术源性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
戴红梅李兰吴柄成杨文艳曹倩侯静李云川康艳伟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