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薏
-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走向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被引量:2
- 2006年
- 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的递进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从马克思时代的以生产为核心的社会逐渐过渡到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从传统象征意义的商品社会走向符号化和功能化的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有别于传统的变化,表现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和去政治化,走向更深层次的无意识,以及从公共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等。
- 张筱薏蔡鹏
- 关键词:意识形态消费社会去政治化无意识私人领域
- 消费主义背景下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历史透视被引量:14
- 2008年
-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从短缺走向丰裕,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决定消费";进入丰裕社会后,"消费引领生产",同时隐匿于其中的深层逻辑则是"生产对消费的控制"。与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对消费的制约性支配不同,丰裕社会中生产对消费是一种引导性控制,即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以文化控制的方式对消费进行操纵。为此,不能简单地用马克思关于生产的支配作用的观点来解释现代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但是马克思的深刻见解对我们今天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仍有重要价值。
- 孙玉霞张筱薏
- 关键词:消费主义
- 政治学视角的“消费自由”——兼论生态消费的自由意蕴被引量:1
- 2012年
- 消费社会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消费自主权和消费选择的自由,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和民主化,鼓励了个人主义的滋长,符合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但从更深刻的层面看,消费主义与自由并无必然联系,消费主义本身未能从消极自由的角度保证"免于干涉",甚至更暗中阻碍着人的自主自决能力的发展。因此,追求自由的路径在于引导人们远离消费主义生活模式。
- 张筱薏
- 关键词:消费主义
- 消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从使用价值消费到符号消费的演变逻辑被引量:58
- 2006年
- 传统经济学奠定了对消费的最初界定,即消费即是对使用价值的消费。然而,消费不只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只有离开使用价值消费的经济学视角才能深入到消费的本质,消费文化就是对使用价值消费的背离,但这种背离在消费主义流行的时代则走到了一个极端,又带来某种后现代的弊端。文章以此为线索,厘清了消费、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关系,并力图梳理从使用价值消费到符号消费的演变逻辑。
- 张筱薏李勤
- 关键词:消费文化消费主义
- 现代消费的文化性及其文化控制逻辑--现代消费文化权力引论被引量:4
- 2008年
- 现代消费的"文化性"突出表现为:象征消费的普遍化、消费操纵日益明显以及消费成为身份区分和认同的一个独立因素。因此,消费文化与人的消费的关系从消费者主权转向生产者主权,而生产者主权毋宁说代表了整个资本对消费的控制欲望,形成了基于经济资本驱动下的对消费的文化控制——文化权力。现代消费中存在多层次的文化权力的作用。
- 田文利张筱薏
- 关键词:消费文化文化权力
- 消费意识形态结构析评被引量:1
- 2007年
- 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主导的时代,消费不再简单地只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需要满足的活动而构成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工具理性的成就和物质的丰裕为表象,借助大众传媒与消费大众心理的里应外合,大众消费被成功地规划和组织并被纳入社会生产体系,同时有力证明了社会的合法性。对于消费意识形态应该有如下的认识,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社会控制形式变迁的结果,它也是消费文化的现代表达,同时它也促生了新的人的自我异化。
- 张筱薏
- 关键词:消费社会意识形态
- 消费主义对生态学的背离及生态消费研究的新视角
- 2010年
- 消费革命与生态主义都是18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产物,但它们却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前者对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满怀乐观,以至于成为消费主义潮流的滥觞;而后者则对工业文明及其结果保持反思和警醒,最终形成了对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巨大的生态主义势力。生态消费模式的设想把生态消费视为人们在生态危机和环境压力下的被动选择,然而生态消费更应该是消费时代人们主动选择的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 张筱薏周延蓉
- 关键词:消费主义生态学生态消费
- 人及其价值世界探微——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看被引量:5
- 2005年
- 价值的世界是人的世界,从人的本质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出发可以追溯到价值的源头——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人本身。透过波普尔三个世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人是价值目标本身,而世界1和世界3则是人使自己趋于完善赖以实现的手段。而世界1和世界3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实现,依赖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趋向于自我完善的本性,使人的活动穿梭于世界1和世界3之间、赋予整个世界以意义,并使人成为价值之源。对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世界的自觉、提出人为本,是对被遮蔽的价值世界本源的重新发现。
- 张筱薏
- 生态消费模式:背景、缺陷及理论基础的构建被引量:2
- 2010年
- 生态问题在今天突出地表现为消费问题,改变消费主义的生活模式,建立生态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生态消费模式提出以来产生的多种表述方式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哲学基础,更忽略了生态消费模式的生存论意义,应该从生态学思想、哲学伦理学基础、哲学人学三个方面丰富和建构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内涵。
- 张筱薏
- 关键词:生态消费人学生态学伦理学
- 论科学发展观对实践价值维度的回归
- 2009年
- 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或者道德实践倾向于实践的价值维度,而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则更倾向于实践的客观维度。今天,恢复或丰富实践的伦理学内涵或价值学内涵,把实践的客观性标准或者实用性标准置于价值维度之下,才是人们理解实践内涵和现实中的实践的应然向度。
- 张筱薏周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