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光
-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关于本刊刊徽和新封面意蕴的说明
- 2008年
- 庞晓光
- 关键词:封面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人文学科学术刊物
- 现代化理论研究已经式微?——中西方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进路及评价被引量:2
- 2005年
- 庞晓光刘金凤
- 关键词:式微不合时宜
- 科学与价值关系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08年
- 庞晓光
- 关键词:纯科学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人文文化
- 论王星拱的科学观
- 2021年
- 王星拱对科学的阐发,对哲学的议论,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理解,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哲学高度,在中国现代科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王星拱的科学观,深入分析其科学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认为不能简单轻率地将王星拱的科学观归为唯科学主义阵营,或是仅从经验论科学主义的维度来理解,更要看到他科学观中充满张力和辩证思想的、融合了真善美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 庞晓光
- 关键词:科学观经验主义
- 科学的祛魅——论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 庞晓光
- 学术批评中的掩耳盗铃现象被引量:1
- 2012年
- 阅读刘尧的《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一文,你会发现在文章的多处地方,作者的引用行为似乎有违其所说的"真"以及创新的学术生命本质,这不能不让人产生"羊质虎皮,虽巧肖仍伪"之感。通过例证,我们看到,作者从规范引用,到含糊标注,到隐去标注,程度逐渐升级,性质也似乎发生了改变。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导致的学术失范,另一方面大概是主观层面上的明知故犯。
- 庞晓光
- 关键词:学术生命学术失范
- 荣乐止身何所恋,青山绿水楚云飞——忆恩师孙慕天先生
- 2022年
- 这世界听不到先生的声音、见不到先生的文字已经三年多了。这三年来,先生在文史楼的小教室里条分缕析、娓娓道来的样子,先生端坐在酒宴中遥吟俯唱、意兴遄飞的样子,先生在学术会议的闭幕式上以他特有的理性的理想主义点燃全场、提升会议主题时激情澎湃的样子,以及先生与我们这些弟子议论风生时眼神中闪现的如孩子般顽皮与狡黠的可亲可爱的样子,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 庞晓光
- 关键词:会议主题闭幕式
- 对19世纪科学与价值关系的考察
- 2010年
-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 庞晓光
- 关键词:实证论
- 价值向科学的回归——论二十世纪中后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
- 2016年
- 17世纪以来,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一直扞格不入。然而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和宇观尺度,以及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科学与价值的鸿沟日渐缩小,乃至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出现强烈反拨并走向极端——科学沦为价值的附庸。本文结合当时具体的时代与境、思想潮流和社会文化氛围,力图呈现科学与价值关系变化的这一图景,并对其历史性和合理性做出分析。
- 庞晓光陈庆永
- 知识与价值默然合一——论古希腊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谈到追思古代思想的原因时,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在心灵与理性这‘两条道路’间隔着一堵墙。我们沿着这堵墙反思一下:它将永远存在吗?我们能推倒它吗?当我们在历史的高山峡谷中审视它的蜿蜒曲折时,我们看到悠远的两千年前的一块土地。在那里,这样的墙被推倒、消失了,道路只有一条,而且再也不被分割开来。”这段话同样适合古希腊时期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只不过,在古希腊,隔在科学与价值之间的这堵墙不是被推倒了,而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格雷厄姆对此做过精辟的总结:
- 庞晓光
- 关键词:古希腊时期知识物理学家格雷厄姆薛定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