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标准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与标准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进行对照研究,评估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2年8月,行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3例,随机选择同一时期行标准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3例,将两组资料的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切口引流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20±1.45)d 和(3.80±1.80)d ,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60±1.50)d 和(7.30±1.82)d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第1、2、3天的切口引流量、手术部位、肿瘤位置、肿瘤大小、TNM 分期、Fuhr man 分级、术中术后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结论:与标准后腹腔镜比较,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 冯建伟祖强孙圣坤卢锦山史立新蔡伟孙博张旭董隽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肾切除术腹膜后腔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附2例报告)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例亲属活体供肾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结果:术前机器人定位时间28min,平均手术时间80min,出血约50ml,热缺血时间3min。开放血流后,2例移植肾脏均在1 min内开始分泌尿液。2例受者术后1周内血肌酐均降至正常,无手术并发症,无排斥反应。2例供者术后复查肾功能正常,住院5~6d,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机器人精细的解剖分离和高效的止血提高了术者手术技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行。
- 刘圣圳董隽罗光达孙博卢锦山祖强张旭
- 关键词:肾移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
- 腓骨肌萎缩症中国患者MFN2、BSCL2及LRSAM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夏科-马里-图斯病/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较强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患病率约为1/2500。本研究旨在对携带MFN2、BSCL2以及LRSAM1突变中国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CMT的患者共206例,对其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以及高通量核苷酸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临床诊断为CMT的206例中,MFN2突变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其中2例有阳性家族史,并发现3个未报道突变:c.475-2A>G(剪切突变);c.687dupA(p.E230Rfs*16)和c.558dupT(p.S186fs);BSCL2突变4例:c.461C>G(p.S154W)、c.461C>T(p.S154L)、c.1309G>C(p.A437P)和c.845C>T(p.A282V),其中c.1309G>C(p.A437P)和c.845C>T(p.A282V)为未报道突变;LRSAM1未报道突变2例:c.1930G>T(p.G644C)和c.1178T>A(p.L393Q)。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诊断为CMT患者进行高通量靶向测序,发现了MFN2、BSCL2和LRSAM1未报道突变,拓展了中国人群CMT这一疾病的基因谱。
- 孙博何正卿王红芬李嫣然杨飞崔芳陈朝晖黄旭升
- 关键词:夏科-马里-图斯病神经传导遗传学技术突变
- 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临床教学初探被引量:1
- 2012年
-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有其自身特点,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掌握起来相对困难,学习曲线长。我们采用自制单孔多通道操作平台开展根治性肾切除术,操作方法与传统腹腔镜相似,有经验的泌尿外科腹腔镜医生易于掌握,学习曲线低,宜于普及推广。
- 董隽祖强孙博祝强史立新蔡伟宋涛张旭
- 关键词:根治性肾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教学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性周围神经病(VN)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AAV患者652例, 其中合并VN91例, 排除存在其他病因者, 最终纳入61例, 其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17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11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33例。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不同类型AAV患者间临床特征、VN临床表现、电生理[侧间波幅比(IAR)]及治疗差异,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EGPA、GPA及MPA组VN的发生率分别62.1%(18/29)、8.3%(15/180)和13.1%(58/443)。MPA组患者就诊和发病年龄中位数高于EGPA及GPA组(P<0.01)。GPA组VN发生时间晚于EGPA组(P<0.01), 电生理受累神经数少于其他两组(P<0.016)。EGPA组下肢运动神经IAR异常比例高于MP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第3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V3)≥15(OR=6.85, 95%CI 1.33~35.30)患者VN疗效较好, 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OR=0.13, 95%CI 0.02~0.89)是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AAV患者VN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略有不同, GPA患者常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而电生理为局灶性受累, EGPA以多发单神经病最常见。BVAS-V3较高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对VN治疗效果有预测作用。
- 李一凡李懋杨飞王红芬徐菲陈思宇孙博陈朝晖黄旭升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病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
-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重复经颅刺激干预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04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癫痫发作情况。结果(1)观察组癫痫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01±0.27)次/月和(2.20±0.74)min/次,均较对照组减少或缩短(P<0.05);(2)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为(25.54±2.01)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14±1.82)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量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功能评分分别为(86.65±9.55)分、(72.82±8.02)分、(80.03±8.33)分和(83.34±7.94)分,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别为(7.22±1.93)μmol/L、(0.30±0.18)μg/L和(5.65±1.12)μ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rTMS干预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癫痫病情的控制,还可改善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
- 李雪峰王英昭孙博崔艳文
-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重复经颅磁刺激
- 一种体外控制留置式肾蒂阻断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控制留置式肾蒂阻断器,包括血管夹、控制导丝和控制螺母,血管夹包括钳嘴、钳柄和弹簧,钳柄分为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设置有弹簧和连接杆,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第一端部分别与钳嘴的上下端...
- 祖强孙博董隽陈凛
- 文献传递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类型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选2只做TTC染色测脑梗死灶,另18只分为模型组和BMSC组(侧脑室定位注射5μl含BMSC 10~5个),每组9只,2组分别于1、3和7 d各取3只大鼠断头取材,脑组织切片用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Iba)和抗CD206或TNF-α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双染重合阳性细胞。结果TTC染色示,模型大鼠脑梗死病灶呈苍白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与模型组比较,BMSC组1、3和7 d脑缺血区Iba+CD206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增加(P=0.000),3和7 d脑缺血区Iba+TNF-α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减少[(42.22±9.64)个/mm^(2)vs(86.43±12.68)个/mm^(2),(42.67±13.06)个/mm^(2)vs(88.89±13.70)个/mm^(2),P=0.000]。结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注入BMSC后,脑缺血区的抗炎型小胶质细胞增加,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减少。
- 柏秀娟时霄冰郭艳娥孙博平荣宇吴卫平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合酶脂多糖类小神经胶质细胞
- 腹腔镜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近20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同开放手术相比,其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为了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提升美容效果,单孔腹腔镜技术(LESS)、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已经应用于临床。LESS技术不仅能提高美容效果,还能减少术后疼痛和套管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已经试验性的完成了采用NOTES技术的经阴道途径肾切除术。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降低了复杂手术的技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还使手术更趋完美。
- 孙博董隽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Ovol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C-myc的调控作用的研究
- 目的: Ovol1与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相关,原癌基因c-Myc对细胞增殖、凋亡等行为及细胞周期均起到调节作用,二者与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拟检验Ovol1与c-My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研...
- 孙博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C-MYC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