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梁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采油矿区资源配置及开发方案优化决策体系的建立
- 2002年
- 结合采油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厂、矿、队三级统一标准的投入产出数据库管理系统 ,基于动态数据建立“采油矿区资源配置及开发方案优化决策体系”。体系以油田多年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基础 ,在管理上高标准、严要求 ,在技术方法上利用最新的数据库技术 ,开发应用分析软件 ,以多种形式在高速网络上为厂矿提供各种数据、图形、表格 ,及硬件和软件资源服务等 ;在可变因素上配合人的工作 ,对不同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开发方案模拟出效益和投入产出比 ,形成决策依据。重点提出了建立这一体系所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概括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系统组成。
- 王志刚张少石国梁
- 关键词:勘探开发
- 一种可调式电机底座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机使用的一种可调式电机底座,用于调节电机的固定位置,尤其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各种抽油机井,调节电机方便管理。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滑轨,调节机构固定在固定滑轨上,将游动滑轨安放在固定滑轨的滑道槽中与调节机构连接...
- 杨湖川国梁王学强郑书通韩科永张怀德胡勇军马志国张念国贾学军
- 文献传递
- 输油管线加热炉温度控制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输油管线加热炉温度控制仪,用于各类采油井或输油管线所使用的加热炉。本装置包括温度接收机构和温度调节机构,温度接收机构与温度调节机构由高压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加热炉的“干烧”问题,避免...
- 王学强国梁夏方亮韩科永薛承东胡勇军王金亮
- 文献传递
-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拆卸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油工业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拆卸装置,适于用游梁式抽油机采油的井。本装置包括锥形顶丝、张紧器、张紧器稳定锥和拆卸器本体,将锥形顶丝、张紧器和张紧器稳定锥安装在拆卸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游梁...
- 王学强王金亮国梁郑书通杨湖川夏方亮薛承东胡勇军韩科永
- 文献传递
- 电动机皮带调节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机皮带调节装置,适用于石油工业采油生产现场的各类抽油机以及其它生产现场的电动机,使电动机皮带保持合适的张紧度。本实用新型包括张紧机构和调整机构,调整机构与张紧机构连接安装,通过调整机构的调节使张紧机构...
- 赵芳忠王学强国梁郑书通胡勇军陈其勇杨湖川韩科永薛承东
- 文献传递
- 大王北油田大48井区储层建模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对三维储层建模技术的原理、方法及步骤进行了概述,并运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对大王北油田大48井区进行储层建模研究,充分利用该软件强大的井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导入能力和复杂构造区域储层建模的角点网格技术,建立了该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及属性模型。该成果对完善油藏注采井网系统,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周红国梁杨湖川
- 关键词:PETREL软件储层建模三维地质模型
- 大王北洼陷沙二段成藏模式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根据3次资源评价结果,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石油总资源量为5.6×108 t,而实际探明资源量则不足1.5×108t,因此,车镇凹陷仍具有较大潜力。大王北洼陷是车镇凹陷的一个重要次洼,属于油气较为富集的构造带。通过对大王北洼陷带沙二段油藏构造、地层、沉积及成藏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大王北洼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层序Ⅱ是该区带沙二段的主力含油层序。提出大王北洼陷带沙二段油藏具有2套差异较大的成藏系统,即大65成藏系统和英雄滩复合成藏系统,阐述了大王北洼陷带控制沙二段油气的主要因素,揭示了该区带沙二段的成藏规律和成藏模式,指明了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方向。
- 徐刚国梁
- 关键词:层序储集层成藏系统
- 一种电动机顶丝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机顶丝,适用于石油工业的机械采油井和其它使用电动机的工作场所。本实用新型具有主螺杆和固定底角,在固定节箍的两侧固定安装两翼卡臂,两翼卡臂上都安装固定底角,主螺杆从固定节箍中穿过。两个固定底角通过两...
- 高立顶国梁任勇杨湖川江涛胡永军曾璐
- 文献传递
- 埕东凸起南部断裂带砂砾岩体精细描述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在研究埕南断裂带砂砾岩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物探技术,描述各种类型砂砾岩扇体(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的基本方法,以及相互叠置砂砾岩扇体期次划分的原理技术和砂砾岩体勘探取得的成果。
- 国梁王传忠王金亮
- 关键词:砂砾岩扇体期次地震相
- 中央企业如何提升国际传播“五力”被引量:4
- 2022年
- 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实践要求,要推动实现“五个转变”,即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从“讲好故事”向“有效传播”转变;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从“走出去”向“融进去”转变;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从“形象塑造”向“情感共鸣”转变;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阐释”转变;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从“借船出海”向“造船领航”转变。
- 李晓明国梁崔可宁
- 关键词:文化融合话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