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向周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 杨向太崔燕海张群谈文开唐向周王绍荣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血管造影术肺动脉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多排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成人CPF的CT资料。观察瘘血管起源、数目及走行(管状扩张或蚯蚓状迂曲扩张、附壁征),肺动脉瘘口位置、数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等密征、烟雾征、喷射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瘘血管起源及数目:右圆锥支21例,左圆锥支(左前降支第1分支)22例;右左圆锥支15例;左前降支(LAD)第2分支1例;合并左主干分支2例;合并降主动脉分支1例。1支异常冠状动脉分支13例,2支11例,3支4例。瘘血管迂曲扩张形态:管状扩张7例,蚯蚓状迂曲扩张21例(合并动脉瘤9例)。肺动脉瘘口数目、位置及大小:肺动脉瘘口均为1个,分别位于主肺动脉前壁10例、左侧壁17例、主肺动脉分叉处右侧壁1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7~7.4 mm,平均约3.3 mm。肺动脉瘘口CT征象:穿通征28例、喷射征或射血征11例、烟雾征14例及等密征15例。肺动脉增粗2例。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李景雷黄美萍崔燕海唐向周梁长虹
-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
- 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与同期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51例患者中包括肾动脉变异12例、肾动脉狭窄27例、肾动脉瘤3例、肾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夹层6例。3例经手术证实,29例经DSA检查证实,19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51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特异度100%,灵敏度100%。29例患者与同期DSA图像对比,肾动脉的变异情况、病灶的部位、范围完全一致。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但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肾内梗塞灶。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发现副肾动脉和对重叠血管、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SSD可显示复杂的血管解剖学形态,但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及病变。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及病变显示最佳;MPR及SSD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余元新梁长虹张忠林谢淑飞刘于宝唐向周
- 关键词: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层螺旋CT成像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解剖学形态肾动脉病变
- MSCT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溃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MSCTAMIP及VR重建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检出斑块内溃疡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病人(男18例,女3例,年龄38~90岁,平均68.9岁)共42支颈动脉分别行血管造影及MSCTA检查。在工作站行双侧颈动脉MIP及透明化VR重建,在显示不规则斑块和斑块内溃疡的能力上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R显示不规则斑块最多,能显示所有血管造影、MIP图像表现为不规则斑块的血管。VR观察到7支血管7个溃疡;MIP显示其中6个,另1个由于钙化遮盖,MIP图像上未见显示;血管造影仅显示其中的5个。结论:MSCTAVR重建,在发现不规则斑块和检出斑块内溃疡的能力上,较血管造影更有优势;而MIP由于有钙化影响,没有较血管造影更有优势。
- 刘辉梁长虹黄飚唐向周黄美萍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溃疡
-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和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和MRI影象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资料 ,综合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占位效应较轻 ,无瘤内血管及出血 ,增强程度较轻、也较均匀 ( 77.7% )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 ,瘤内血管 ( 5 6.67% )及出血 ( 3 3 .3 3 % )多见 ,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MRI显示瘤内血管对定性有帮助 ;不同分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 ,术前有可能作出推测性诊断。
- 唐向周梁长虹黄飚曾辉
- 关键词: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学磁共振成像
- 先天性心脏病旋转右心室造影对比剂注射方案探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旋转右心室造影的对比剂注射技术。方法:对10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旋转右心室造影。对比剂注射协议为用量2.5mL/kg,最大用量50~55mL;分两段连续注射,前(1.6±0.3)s注射总量的3/5,后(2.0±0.2)s注射余下的2/5。对比剂为370mgI/mL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造影后,分析、评价解剖结构和主要畸形,以显示满意率表示。结果:总满意率为95.28%,其中单心室(SV)、大动脉转位(TGA)、永存动脉干(PTA)满意率为100%,法洛四联征(TOF)满意率为96.15%,肺动脉闭锁(PA)为95.00%,右心室双出口(DORV)为87%,双腔右心室(DCRV)为80.00%,显示不满意的5例均为室间隔缺损(VSD),显示不清。结论:合理优化对比剂注射协议,先天性心脏病旋转右心室造影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畸形显示。
- 张群杨向太唐向周崔燕海王绍荣
-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对比剂心血管造影术放射摄影术
- 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了3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CT或MR、二维血管造影、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胸主动脉造影33例。其中肺动脉瓣闭锁主动脉侧支14例,法乐氏四联症主动脉侧支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弓畸形1例。行无注射对比剂房间隔堵闭器扫描重建1例。2例肺动脉瓣闭锁主动脉侧支,6例动脉导管未闭进行了介入治疗,侧支及动脉导管堵闭效果良好。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常规二维血管造影、CT及MR对比结果基本相符。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相对常规二维血管造影更加快捷、方便,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和CT或MR相比更能够清楚、直观、精确的显示检查区域的解剖结构,并且能够为介入治疗直接提供更多影像学资料。结论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
- 唐向周张群李国业成佛金谈文开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数字化成像介入性
- 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失败原因影像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用影像学方法分析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失败病例,以提高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手术成功率。方法未能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堵闭术47例(47/774),男27例,女20例,年龄2~30岁。对比其手术前后左心室和主动脉造影影像资料。结果膜部瘤破裂15例,其中8例有多个破口,堵闭主要破口后仍有其他的破口分流,2例术前造影只显示单个破口,堵闭破口后出现新的破口,5例封闭基底部后仍存在大量分流;放置堵闭器后出现了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反流28例,7例高位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上缘到主动脉瓣距离小于适应证标准。21例伴有主动脉瓣脱垂,封堵器影响主动脉瓣从而造成主动脉关闭不全;封堵器移位2例;2例术后出现溶血。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恰当地选择堵闭方式和堵闭器,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
- 唐向周张群李国业成佛金谈文开杨向太
- 关键词:影像学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 2009年
-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UCG)、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血管造影(ACG)及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对7例临床确诊为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的患者行UCG、MRI、ACG、EMB检查。结果UCG、MRI、ACG、EMB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正确诊断的例数分别为5/7、1/3、4/6、4/4。结论UCG、MRI、ACG、EMB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UCG可作为首选检查,MRI具有相当的特征性,ACG仍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 张群杨向太唐向周
- 关键词:心内膜心肌纤维化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心血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
- 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在主动脉病变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主动脉病变患者的CT或MR、二维血管造影、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结果对比分析。31例均为男性,年龄18~81岁,平均56.5岁。结果:行胸主动脉造影28例,发现主动脉夹层25例,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弓畸形1例。行腹主动脉造影3例,发现动脉瘤2例,1例为腹主动脉动脉硬化性改变并主动脉钙化。所有主动脉夹层、真性及假性动脉瘤造影与CT或MRI对比,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均相符。其中有2例夹层的造影提示CT诊断破口位置错误。1例主动脉弓畸形,CT误诊为动脉瘤,而造影则可以清晰显示扩张纡曲的畸形主动脉弓。其中23例主动脉夹层和3例真性动脉瘤造影后进行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治疗,术后均行二维血管造影,支架位置准确,隔绝效果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平板旋转血管造影及三维重组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唐向周杨向太李国业张群成佛金谈文开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