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兆庆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肿瘤的三级淋巴结构识别定位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的三级淋巴结构识别定位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作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病理切片;基于病理图像识别算法构建三级淋巴结构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将需要识别的病理图像输入训练好的三级淋巴结构识别模型进行识别,...
- 汪学非王思远田孟鑫裘静韬唐兆庆王磊豪戴志强
- 癌结节在胃癌预后中的意义及对AJCC第8版TNM分期的影响
- 陈昊唐兆庆陈凌李豪杰汪学非刘凤林孙益红
- 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4
- 2024年
-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的确定,以及胃癌精准外科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胃癌手术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个体化和精准化胃癌外科治疗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有效、精准、微创始终是胃癌外科医师需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帮助年轻医师更好的成长,本文总结胃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汪学非周鹏唐兆庆
- 关键词:胃癌外科治疗
- 癌结节的定义及其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9年
- 癌结节是胃癌中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随着外科淋巴结清扫和病理检测技术的提高,癌结节的检出数逐渐增多,其在胃癌分期、预后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缺少规范统一,不少国内外文献对癌结节的名称、定义和诊断标准仍有些混乱。因此,本文就癌结节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等做一文献综述,以期规范术语的使用,提高对癌结节的正确认识。癌结节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分期系统及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均建议将每个癌结节都当作一个转移的淋巴结被纳入N分期。但是此方法仅为经验性推荐,并无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多项研究进行了将癌结节纳入TNM分期的探索,以期提高分期系统对预后判断的准确度和区分度。随着第8版TNM分期的广泛应用,如何将癌结节简单、合理地纳入新版TNM分期需要更多的探索。
- 陈昊唐兆庆刘凤林
- 关键词:胃肿瘤癌结节TNM分期
- 胃癌侧群细胞检测分选及其增殖能力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检测和分选胃癌细胞系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并对其体外增殖能力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择3株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MKN-28、SGC-7901、BGC-823,以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料双染,维拉帕米拮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激活分选法检测SP细胞比例;通过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对SP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3株胃癌细胞中均存在含量极少的SP细胞,比例在0.8%~2.7%之间;SP细胞比例随着胃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下降(2.20%vs1.57%vs0.93%,P=0.023)。人胃癌细胞系MKN-28来源的SP细胞体外培养1周、2周后的增殖倍数分别为22.67和290,明显高于非SP细胞培养后的13.68和124。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P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强于non-SP细胞及未经分选的MKN-28细胞(P=0.044)。结论胃癌细胞系中存在比例相对稳定的SP细胞,SP细胞比例随着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上升。胃癌SP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非SP细胞。
- 李雪汪学非唐兆庆沈振斌孙益红施前汤其群秦新裕
- 关键词:胃癌侧群细胞肿瘤干细胞细胞生长曲线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胃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追加胃切除手术的手术时机对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可在术前识别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胃癌内镜下ESD治疗后追加手术的74例病人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追加手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早期手术组(手术间隔≤33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3%,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3.6%,P<0.001)。追加手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病人行追加手术平均在ESD后(20.8±16.9)d,显著早于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人[(39.0±27.8)d,P=0.001];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病人术前血浆前白蛋白水平为(0.210±0.065)g/L,显著低于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人[(0.242±0.058)g/L,P=0.041];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病人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指数(FARI)(8.48±2.06)显著高于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人(6.73±1.84,P=0.001)。内镜术后早期追加手术、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以及高FARI与ESD后追加胃切除手术出现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SD后早期追加手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追加手术宜在ESD术后5周,最好术后8周进行,并且术中应常规先行包括小网膜囊在内的标准腹腔镜探查,明确ESD造成的炎性反应已基本消退后再行追加手术。
- 刘浩唐兆庆李豪杰沈振斌张轶群高晓东张恒汪学非孙益红
- 关键词: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
- 改良Clavien-Dindo外科并发症分级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
- 叶博天唐兆庆甘强均汪学非刘凤林孙益红
- 胃周转移淋巴结数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寻找适用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比较的简单指标。方法选取1999-2005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肿瘤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48例患者3年累计总生存率为62.8%,生存率随胃周转移淋巴结数增加而下降。当胃周转移淋巴结数超过6枚时,3年生存率降至15.4%,与全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周转移淋巴结数与总阳性淋巴结数存在线性关系(r=0.94,P〈0.01),但与总切除淋巴结数不存在线性关系(r=0.18,P=0.2)。结论胃周转移淋巴结是一个简单有效判断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胃周转移淋巴结对淋巴结切除技术要求低,可用于比较不同地区间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
- 刘凤林唐兆庆汪学非沈振斌秦新裕孙益红
-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淋巴结转移
- 美国癌症联合会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的差异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比较(附1383例报告)被引量:4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的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 38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评估、术中探查行远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幽门成形术或全胃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3)依据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T分期比较。(4)依据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N分期比较。(5)依据AJCC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N分期的预后分析。(6)依据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TNM分期比较。(7)依据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不同TNM分期的预后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和术后情况:1 38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癌根治术,其中远端胃切除术923例,近端胃切除术165例,全胃切除术295例。1 383例患者中,1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87例外科并发症,28例非外科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手术清扫淋巴结总数为(25±12)枚,转移淋巴结数目为(7±4)枚;淋巴结无转移577例,区域淋巴结转移806例;早期胃癌308例,进展期胃癌1 075例。(2)随访和生存情况:1 383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 1-1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 383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1.9%、61.1%。(3)依据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T分期比较:AJCC第7版与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肿瘤T分期定义一致。1 383例患者
- 曹惠华束平唐兆庆刘凤林冯锦李忠卢麒丞吴雨岗
- 关键词:胃肿瘤TNM分期预后
- 非治愈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腹腔镜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 唐兆庆叶博天陈昊李豪杰汪学非刘凤林孙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