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波拉

作品数:24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氨酸
  • 9篇半胱氨酸
  • 9篇N-乙酰
  • 7篇乙酰
  • 7篇氰化
  • 7篇氰化钠
  • 7篇N-乙酰-L...
  • 5篇药理
  • 5篇药理学
  • 5篇线粒体
  • 4篇皮层
  • 4篇线粒体损伤
  • 4篇脑皮层
  • 4篇解毒
  • 4篇教学
  • 4篇茶氨酸
  • 4篇大脑
  • 4篇大脑皮层
  • 3篇中毒
  • 3篇戊巴比妥

机构

  • 2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吴波拉
  • 15篇虞希冲
  • 13篇朱桐君
  • 8篇陈醒言
  • 7篇杨伟
  • 3篇胡国新
  • 2篇林丹
  • 2篇李校堃
  • 1篇丁细桃
  • 1篇章义利
  • 1篇李昌煜
  • 1篇陈冰冰
  • 1篇林绍强
  • 1篇杨元宵
  • 1篇杜冠华
  • 1篇温俊
  • 1篇肖健
  • 1篇胡爱萍
  • 1篇朱新波
  • 1篇蔡琳

传媒

  • 2篇茶叶科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药学教育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茶氨酸减轻叠氮钠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L-茶氨酸对叠氮钠(NaN,)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SY)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其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L-茶氨酸及NaN,与SH-SYSY细胞系共同孵育,用M1Tr法测定细胞存活力,以JC-1测定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随着NaN,浓度的增高,细胞活性逐步降低,提前2h给予茶氨酸(0.25、0.50和1.00mmol/L)能明显降低NaN,(0.25mmol/L)孵育24h对细胞的毒性并逆转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P〈0.05);2)茶氨酸在0.25-1.0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逆转NaN,诱导的SH-SYSY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茶氨酸可以通过稳定SH-SYS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吴波拉虞希冲杜冠华
关键词:线粒体叠氮钠茶氨酸神经保护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致大鼠线粒体损伤的酶系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所致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取SD大鼠66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11组:第1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腹腔注射NS 10ml/kg;第2~6组,系按染毒后5个不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N染毒组,均于左侧腹腔注射NS 10ml/kg,20min后于右侧腹腔注射NaCN 3.2mg/kg(亚致死剂量)染毒;第7~11组,系5个也按与上述相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保护组,相同染毒,只是在染毒前20min先于左侧腹腔注射NAC 250mg/kg。分别于染毒后5、15、30、60、90min 5个不同时相节点处死各组,并分离大脑皮质,用比色法测定皮质线粒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 ATPase)5种酶活性。②再另制备16只大鼠的离体大脑皮质线粒体,分别悬浸于PBS缓冲液(PBS对照组)、0.1mmol/L NAC(NAC对照组)、0.1mmol/L NaCN(NaCN甲组)、1mmol/L NaCN(NaCN乙组)、0.1mmol/L NAC+0.1mmol/L NaCN(NAC甲组)、0.1 mmol/L NAC+1 mmol/L NaCN(NAC乙组)6种液体15min并离心后,按Veitch和Dunkley等方法分别测定其线粒体复合酶Ⅰ~Ⅳ的活性。[结果]①与NaCN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内GSH-Px,SOD,Na^+-K^+- 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增高,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②NAC组无明显逆转NaCN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活性的抑制,但可部分逆转呼吸链复合酶Ⅰ活性的剧增(P<0.01)和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P<0.05)。[结论] NAC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对抗氰化物中毒所致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发挥其对氰化物中毒的保护作用。
吴波拉陈醒言胡国新温俊朱桐君
关键词:氰化钠N-乙酰-L-半胱氨酸大脑皮层线粒体
二巯丙磺钠对杀虫脒中毒动物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1999年
探讨二巯丙磺钠对杀虫脒急性中毒动物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测定杀虫脒染毒前后及经二巯丙磺钠保护后不同组别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显示杀虫脒染毒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经二巯丙璜钠保护后,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增加而MDA含量明显下降(均P<0.01)。提示二巯丙磺钠可增加机体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
朱桐君胡国新朱新波陈醒言胡爱萍吴波拉
关键词:农药中毒杀虫脒氧自由基二巯丙磺钠动物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介绍褐藻多糖硫酸酯在药理学上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作用、抑制平滑肌增殖、抗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抗炎症反应、抗缺血、对肾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等。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许多疾病的重要药物。
章义利吴波拉
关键词:褐藻多糖硫酸酯药理活性
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现代医学科技的集成化、网络化、快速化等特点,要求医学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开阔专业视野的综合性人才。根据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特点、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以及在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虞希冲杨伟吴波拉
关键词:现代医学教育创新思维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组与亚硝酸钠(NaNO2)联用Na2S2O3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惊厥和死亡鼠数。结果:4种巯基化合物对NaCN急性中毒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NAC效果最显著(P<0.01);经腹腔注射NAC保护后,能显著提高NaCN急性中毒小鼠LD50(P<0.01);小鼠腹腔注射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Na2S2O3治疗,72 h内惊厥数和死亡数显著下降(P<0.01),与NaNO2联用Na2S2O3组无差异。结论:巯基化合物具有抗氰作用,且与其巯基相关,NAC对NaCN急性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吴波拉朱桐君陈醒言
关键词:氰化钠巯基化合物N-乙酰-L-半胱氨酸中毒解毒药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所致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4年
线粒体是供应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氰化物毒作用主要是对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使细胞生物氧化过程受阻,中枢神经系统是其主要的靶器官。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属巯基化合物,能直接清除自由基,又参与GSH的合成,保护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
吴波拉朱桐君陈醒言
关键词:N-乙酰-L-半胱氨酸线粒体损伤
茶氨酸经下丘脑腹外侧核抑制雌性小鼠摄食与胃排空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比色法观察脑室、核团内微注射和腹腔注射茶氨酸对外周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给予茶氨酸3~30 mg/kg后显著抑制摄食量和胃排空;脑室给药3~100 ng后,对胃排空的影响表现出V型曲线,3~30 ng茶氨酸剂量依赖性抑制胃排空,50、100 ng茶氨酸使胃排空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腹腔注射同样量的茶氨酸并无抑制作用。在下丘脑外侧核内注射同量茶氨酸,出现与脑室内类似的抑制胃排空作用,在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内注射却无明显的改变。在下丘脑外侧核内注射NMDA和AMPA后均能诱导摄食和胃排空的增加,而茶氨酸10、30、100 ng能抑制两者诱导的胃排空及 NMDA诱导的摄食,茶氨酸3~100 ng能抑制 AMPA诱导的摄食。上述结果表明茶氨酸抑制摄食和胃排空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外侧核的NMDA受体和AMPA受体有关。
虞希冲杨伟吴波拉
关键词:茶氨酸摄食胃排空NDMA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染毒大鼠的解毒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氰化钠(sodium cyanide, NaCN)的解毒作用和机制。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氰化钠(NaCN)染毒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 保...
吴波拉虞希冲朱桐君
关键词:氰化钠N-乙酰-L-半胱氨酸大脑皮层抗氧化
文献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和退黑激素联用对脑缺血后MDA、SOD和GSPx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内源性抗氧化剂褪黑激素(M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MT(5mg/kg)组、NAC(75mg/kg)组、MT+NAC(5mg/kg+75mg/kg)组。参照杜冠华的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在再灌注0.5hr、2hr和6hr时取全脑制成10%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
虞希冲吴波拉朱桐君
关键词:脑缺血N-乙酰半胱氨酸MDASOD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