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钊
- 作品数:48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移动DR后处理参数对床旁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移动数字化X摄影(DR)不同后处理参数对床旁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0幅床旁胸片图像进行多频拉普拉斯变换(MLT)、图像处理(IP)等后处理参数调整,分析总结后处理参数的优化方案。测量肺部相关区域光学密度值,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出厂设置默认参数与后处理参数优化肺部相关区域光学密度值的差异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亮度、对比度以及动态范围中的低密度参数对床旁胸片图像质量影响较大。调整并优化后处理参数后,胸部第2肋间区域密度值为1.68±0.04,肺门密度值为0.77±0.46,肺周边部密度(近胸壁1cm处与单肋骨重叠处)值为0.62±0.06,心影密度值为0.44±0.04,膈下密度值为0.37±0.04,两肺野外带纹理清晰显示,脊柱和心影后区肺纹理可见,符合诊断学要求。第2肋间、肺门、肺周边部、心影部、膈下部均为调整前密度值小于调整后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调整后的密度值均较调整前接近参考密度值;优化后处理参数后所得影像质量评分为(3.53±0.14)分,高于优化前(3.02±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合的后处理参数值是保证移动DR床旁胸片肺部各区域合理密度值的关键,优化后处理参数可提高移动DR床旁胸片的影像质量。
- 郭哲吴文娟于宝海张祖卓袁玉玲孟辉吴慧钊
- 关键词:胸部疾病图像质量放射摄影术
-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
- 探讨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RMO)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CRMO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充分深入的认识此病的发展过程及临床特征,可做出准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地有创检查及误诊。
- 曹磊吴慧钊于宝海韩殊曼张晓飞吴文娟
- 关键词:影像学
- 爱伤意识在放射科投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吴慧钊王亚丽
- 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床旁X线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在放射科的投照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外伤等原因,给患者的移动和摆放体位造成困难,需要进行床旁X线摄影,这种情况在骨科四肢外伤患者中尤其常见,为了提高床旁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和工作效率,我院引进了使用无线平板探测器(FPD)的锐珂CARESTREAM DRX-1无线数字化X线摄影(DR)系统进行四肢床旁X线摄影,本文就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 吴慧钊张泽坤吴文娟李晓娜王亚丽
-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数字化X线摄影
- 骨科疾病辅助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骨科疾病辅助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一方面,利用骨科疾病辅助检测模型中的图像特征学习模块对待处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图像特征,以学习待处理图像的多层级特征;一方面,利用骨科疾病辅助...
- 郭丽莎吴艳茹吴慧钊王煦涵张勇振刘思雨周子涵梁艺茹王雨佳王佳圆张开翔李冰
- 颌面骨骨折时间窗动态影像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颌面骨骨折随时间变化的影像特征,为临床判断病人受伤程度、受伤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进行CT检查,且受伤时间及受伤原因明确的500例颌面骨骨折病人,男369例,女131例。平均年龄(40.24±18.71)岁。按CT扫描距受伤时间间隔分为6组:超早期(<3 d)、早期(4~7 d)、中早期(8~14 d)、中期(15~21 d)、中晚期(22 d^2个月)、晚期(>2个月)。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受伤时间组的骨折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额骨骨折共42例,均为高能量暴力骨折,均伴多发伤。骨折线1周内清晰、锐利,2~3周后骨折边缘部分吸收圆钝、硬化,2个月以上仍常见骨折线。伤后1~2周内均存在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和鼻旁窦窦腔积液。骨折涉及额窦和/或其他含气窦壁时,伤后3 d内邻近软组织和/或颅内可见积气。12例(28.6%)伴颅内血肿,5例(10%)出现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多在1周内,硬膜外血肿吸收在3周以上。观察期间除伴随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膜下积液征象,其他征象的动态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眶内壁骨折40例,早期骨折线锐利,均伴有筛窦积液,2~3周后骨折处出现平滑的凹陷征象,筛窦积液吸收。观察期间,除内直肌增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征象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鼻骨骨折50例,早期骨折线锐利,伴邻近软组织肿胀,1周后肿胀逐渐消失,3周后常可见光滑的骨折边缘。鼻骨骨折伴随的软组织肿胀及骨折边缘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以上组观察可见长期存在的鼻骨骨折线。结论认识颌面骨骨折动态变化的规律,有助于临床判断骨折程度和骨折时间。
- 于宝海曹磊韩殊曼史亮张晓飞史云恒郭哲吴慧钊吴文娟
- 关键词:颌面骨骨折影像征象
- 硫氧化钆涂层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小儿四肢X线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与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前者在小儿四肢X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行四肢X线摄影的80例小儿患者完全随机分别使用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和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进行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的解剖结构清晰度进行评分。结果 2名阅片人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解剖结构的显示清晰度比较,两种成像系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成像系统的mAs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应用于小儿四肢X线摄影在合理的检查剂量下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其成像质量和检查剂量近似于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并使体位摆放更加方便快捷。
- 吴慧钊丁芳芳曹磊吴文娟张泽坤王亚丽
- 关键词:平板探测器数字化X线摄影
- 数字化X线成像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成像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7例行X线摄影的患者,年龄1~4岁,将应用数字化X线机进行投照摄影的患者302例作为实验组,应用普通X线机进行投照摄影的患者305例作为对照组,由放射科诊断医师执行影像质量评定。分别比较两组的X线投照剂量、影像质量评分和直径0.5~2cm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X线投照剂量在小儿胸部是(10.2±2.6)mAs,在小儿腹部是(24.7±4.8)mAs,在小儿四肢骨骼是(5.2±1.6)mAs。对照组X线投照剂量在小儿胸部是(17.0±3.1)mAs,在小儿腹部是(35.5±5.4)mAs,在小儿四肢骨骼是(9.5±2.3)mAs;影像质量评分实验组为830.3±74.1,对照组为569.7±64.5;直径0.5~2cm病灶检出率实验组为30.8%,对照组为1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数字化X线成像能有效地降低X线投照剂量,减少X线辐射量,对儿童期X线防护非常重要,并且极大地提高了X线照片影像质量,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在儿科临床方面有其独特优越性及实用价值。
- 韩春庆刘向东吴慧钊
- 关键词:数字化X线成像儿科
- 髋关节数字化断层融合摄影的低剂量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髋关节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摄影中最佳剂量比的设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90例行髋关节数字化断层融合摄影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以6、7、8倍的剂量比组进行DTS检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比设定下所得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3组的表面吸收剂量(ESD)、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6±1.89)mGy、(18.41±11.71)dGy·cm2、3.03 ±0.24]、[(5.24 ±2.76) mGy、(26.99±13.34)dGy· cm2)、3.60±0.11]、[(6.39±1.75)mGy、(36.96±22.49) dGy· cm2、3.64±0.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9.45、139.26,P<0.05),通过3组间两两比较,ESD值和DAP值均是6倍剂量比组<7倍剂量比组<8倍剂量比组.6倍剂量比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其他两组,7倍剂量比组和8倍剂量比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剂量比是决定DTS检查辐射剂量的重要参数,髋关节DTS检查的剂量比设置为7时,可实现低曝光剂量和高图像质量的平衡,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 吴慧钊吴文娟宋岩卢军丽郭哲张泽坤
- 关键词:髋关节
- 骨骼X射线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骨骼X射线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利用基于分割一切模型训练的网络对骨骼X射线图像进行处理,分割一切模型作为视觉基础模型,具有强大的零样本学习能力,能够在病变边界框的提示下...
- 郭丽莎吴艳茹王煦涵乔仔依杨海波张晶郝晨汝程莉池子强苏芮赵瑞斌吴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