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增强

作品数:21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弓形虫
  • 7篇哮喘
  • 6篇小鼠
  • 5篇血吸虫
  • 5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吸虫
  • 4篇过敏
  • 4篇过敏性
  • 4篇过敏性哮喘
  • 3篇血吸虫感染
  • 3篇日本血吸虫感...
  • 3篇吸虫感染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卡氏肺孢子虫
  • 3篇抗体
  • 3篇抗原
  • 3篇过继
  • 3篇过继转移
  • 3篇肺孢子虫

机构

  • 2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吴增强
  • 17篇杨秀珍
  • 11篇刘佩梅
  • 9篇刘俊燕
  • 8篇纪伟华
  • 7篇安桂珍
  • 6篇杨树森
  • 5篇刘霞
  • 5篇朱云娟
  • 4篇刘金霞
  • 3篇佟小莺
  • 3篇路平
  • 3篇李健
  • 2篇沈悦云
  • 2篇王世中
  • 2篇任继玲
  • 2篇李娜
  • 2篇李路远
  • 1篇颜华
  • 1篇王世忠

传媒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8
2000年
目的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 (RH株 )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 ,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 用弓形虫 RH株速殖子 10 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 ,于感染后第 2、4、6和 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结果 虫体首先在肝脏内被发现 (第 2 d) ,其次是脾和肺 (第 4d) ,最后是脑 (第 8d)。感染早期 ,肝与脾边缘均可见虫体且较多 ;随时间延长 ,肝、脾与肺组织内部逐渐发现少量虫体 ,分布均匀 ;随病程延长 ,各脏器内虫体由少增多 ;脑内发现虫体最晚 ;小鼠体内虫体大量增殖 ,病变严重 ,最终死亡。结论 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急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及抗原成份。小鼠多脏器被累及如肝、脾、肺和脑。间接免疫酶染色观察结果提示 ,经腹腔感染小鼠时 ,虫体播散途径为 :虫体首先直接侵入腹腔内的器官 ,再通过血液循环播散 。
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
关键词:弓形虫病病理诊断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亚群对过敏性哮喘肺组织病理改变及CCL2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DC)亚群,探讨DC亚群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用CD8α和CD11c磁珠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亚群,分别获得CD8α-CD11c+DC和CD8α+CD11c+DC。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CD8α-DC/OVA组(B组)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CD8α-CD11c+亚群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CD8α+DC/OVA组(C组)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 CD8α+CD11c+亚群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OVA组(D组)为单纯诱发过敏性哮喘组。B、C两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过继转移5×105 DC亚群,1h后B、C和D组均开始诱发哮喘。4周后处死小鼠,取左肺做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症变化,检测肺组织CCL2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和D组比较,B组肺部炎症显著减轻,按照Underwood标准,A、B、C和D等4组总评分分别为0、7.67±2.34、11.17±1.47和11.75±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小鼠肺组织CCL2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327±0.0154、0.3967±0.0250、0.5274±0.0281和0.5631±0.0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鼠CD8α-CD11c+DC亚群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CCL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申妍姣刘俊燕杨秀珍朱云娟李娜路平李路远王世忠吴增强安桂珍纪伟华刘佩梅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树突状细胞亚群过继转移免疫组化
弓形虫Fukaya株在慢性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弓形虫(Fukaya株)感染时的慢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要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5×104个)分别以腹腔、皮下和口服途径感染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对照组不给药。于感染后第3、6、14、21、28、42和90 d,取肝、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检查。结果经腹腔感染的实验组小鼠第21、28 d肺与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皮下感染组第21 d肺和脑内也可见虫体,脑内有包囊;经口感染组第14、21 d肺和脑内均可见虫体,脑内偶见包囊,并检测到弓形虫抗原。感染后第21 d,3种方式感染的实验组小鼠肺内虫体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脑内虫体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服感染组>皮下感染组>腹腔感染组。结论间接免疫酶染色方法可清楚显示弓形虫感染慢性期的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抗原成分和包囊。弓形虫感染慢性期小鼠肺与脑多被累及。小鼠脑内较其他脏器易成囊。弓形虫体内成囊的影响因素很多,感染方式及感染阶段也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
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
关键词:弓形虫包囊
美丽筒线虫病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1病例报告 患儿男,7岁,身高1 m,体重20 k.主因口腔粘膜中发现有活虫体于2001年1月10日就诊.家住甘肃,1年前随父母来天津居住.近半年多常发热,畏寒、食欲减退、面黄体重下降,且时常自觉口腔内痒有异物感.后经其母查看发现于舌下韧带处有细线状虫体活动,时隐时现.于2000年4月在下唇内侧粘膜下用针挑出1条白色透明长约2 cm线状虫体.同年6月患儿又自觉有虫体在口腔内活动,再次挑出虫体1条.此次虫体明显大于前次约3 cm.两次虫体均送多家医院诊断,未能确诊.本次送检的于下唇粘膜下取出的虫体,由于送检及时虫体放在生理盐水中仍可做蛇样运动.镜检观察虫体前端正中有口、颈乳突及花边状侧翼;末端有明显尾翼呈不对称样.
吴增强刘霞安桂珍刘佩梅
关键词:口腔疾病病例报告寄生虫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8
1997年
本文通过给大鼠高蛋白质食物,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及其饮水中加入四环素的方法,建立了卡氏肺孢子虫大鼠模型。与传统方法比较,证明该方法能使动物模型的病死率降低,成活率提高和寿命延长。
佟小莺吴增强张玉润
关键词:动物模型PCP孢子虫病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抗原纯化方法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抗原的纯化方法。 方法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瑞 -姬氏染液复合染色法检获肺组织中的肺孢子虫包囊 ,用改进的胶原酶消化法、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超声粉碎纯化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抗原。 结果 采用浓度为 0 .0 5 %胶原酶消化 2次 ,30 min/次 ,在 1.0 30 g/ ml密度层可获得相对纯净而完整的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抗原。 结论 本研究可提供高纯度卡氏肺孢子虫抗原 ,为进一步建立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有效诊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佟小莺纪伟华吴增强杨秀珍
关键词:卡氏肺孢子虫纯化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影响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共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提取脾脏RNA,以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扩增Foxp3基因,检测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OVA单纯哮喘对照组轻,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检查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22±1.52)%,对照组占(19.93±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4±2.19)%,对照组占(27.4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SEA免疫组脾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SEA对哮喘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通过CD4+CD25+Treg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朱云娟杨秀珍刘霞吴增强纪伟华安桂珍沈悦云刘金霞李健刘佩梅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哮喘FOXP3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免疫小鼠CD11c^+CD8_α^-DC对过敏性哮喘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小鼠CD11c+CD8α-树突状细胞(DC)亚群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发的过敏性哮喘的抑制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经腹腔及足垫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用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CD11c+CD8α+DC与CD11c+CD8α-DC亚群。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OVA致敏单纯哮喘组,C组为过继转移SEA免疫CD11c+CD8α+DC组,D组为过继转移SEA免疫CD11c+CD8α-DC组。C、D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过继转移5×105个CD11c+CD8α+DC和5×105个CD11c+CD8α-DC,1h后B、C、D组小鼠同时用OVA诱发哮喘,4周后剖杀,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部炎症变化。结果 A组小鼠肺组织无炎症反应;B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广泛且严重,在支气管及肺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仍较明显;D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较B、C组显著减轻,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4组小鼠按照Underwood标准进行病理评分,总分分别为0、14.00±1.00、12.33±0.58和7.2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SEA免疫小鼠CD11c+CD8α-DC亚群对过敏性哮喘有抑制作用。
李娜安桂珍朱云娟刘俊燕任继玲杨秀珍吴增强纪伟华申妍娇路平李路远刘佩梅
关键词: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过敏性哮喘
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哮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哮喘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OVA单纯哮喘对照组,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后发现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2.2±1.5)%明显低于对照组(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A对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朱云娟杨秀珍刘霞吴增强纪伟华安桂珍沈悦云刘金霞刘佩梅
关键词:哮喘
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在2届卫生系(预防医学专业)和2届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中开展了三种形式的设计性实验。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能够使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对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查阅文献、书写开题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动脑、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大有好处。
安桂珍刘佩梅吴增强杨秀珍刘霞纪伟华刘俊燕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实验课设计性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