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红
- 作品数:42 被引量:214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虹膜脉络膜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PACG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以往认为其特征性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包括浅前房、短眼轴、厚晶状体等静态解剖因素,还包括虹膜动态变化,脉络膜膨胀等房角动态因素。随着各项眼科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细致地观察到眼球各解剖结构在房角关闭中的作用。其中,虹膜及脉络膜在闭角型青光眼中起到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借助眼前节OCT(AS-OCT)等各种眼科影像学技术,我们对前房角关闭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虹膜脉络膜与房角关闭之间的联系,为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做出指导。
- 张莹吴作红
- 关键词:虹膜脉络膜
-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孙重吴作红
- 关键词: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报告
- 例1:涂某,女,51岁,右眼红、胀痛3天;Vou LP,眼压:R:71mmHg,L:17mmHg;右眼房角NⅣ,全部关闭,左眼NⅢ—Ⅳ,开放,双眼晶体轻度灰白混浊,眼底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积,周边明显,诊断:原发急性闭...
- 吴作红孙代红
-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形态变化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前后房角形态的变化,并评价此手术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3-01/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9例79眼术前、术后1、6mo的房角形态、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0(TIA500)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房角粘连度、最佳矫正视力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术后1mo 58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6mo 56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6mo与术前相比房角粘连情况、AOD500、TIA500、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除8眼视神经萎缩无改善,其余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结论:对于单纯性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病史较长、虹膜附着位置靠前的非瞳孔阻滞性及多种机制共存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则术后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 孙重吴作红
-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前房
- 眼科网络资源获取与继续教育
- 目的:介绍目前互联网眼科资源,探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眼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介绍互联网眼科资源种类,包括图片、视频、幻灯讲义、学术论文及电子书籍等。简介利用搜索引擎Google和Baidu查找和获取眼科
- 王勇叶应嘉吴作红谢秀丽
- 关键词:继续教育网络资源
- 文献传递
- 恶性青光眼34眼治疗回顾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2011年武汉爱尔眼科医院31例(3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及青白联合术后者分别为28眼(82.4%)、4眼(11.8%)、2眼(5.9%)。方法 回顾恶性青光眼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平均随访(21.7±6.5)个月。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阿托品治疗有效者4眼 (11.8%),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2眼(5.9%),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12眼(35.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23.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8眼(23.5%)。术后1个月恶性青光眼复发者3眼。眼压由治疗前的(42.5&plusmn;11.8)mm Hg降至治疗后的(15.3&plusmn;4.2)mm Hg(P=0.000);前房轴深由治疗前的(0.3&plusmn;0.4)mm升至(2.4&plusmn;0.4)mm(P=0.000)。术前矫正视力大于指数的18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1~0.3者7眼,0.3以上者6眼。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少量玻璃体积血,1眼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阿托品过敏。结论 恶性青光眼多需晶状体玻璃体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保存视力效果。
- 王育红吴作红喻长泰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外科学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一例
- 孙重吴作红
- 不同巩膜缝线法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
- 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MMC) 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85例随机分为3组。A 组:小梁切除术+MMC28例(30眼);B 组...
- 孙重吴作红叶应嘉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巩膜缝线闭角型疗效研究
- 文献传递
- 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孙重吴作红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征与房角粘连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临床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年-2003年收治住院的117例(12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患者的眼压、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视神经损害等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08眼(占85.7%,108/126)在用药眼压下降后进行了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不足1/2圆周的有52眼(占41.3%,52/126),1/2~3/4圆周的有4眼(占3.1%,4/126),房角关闭大于3/4圆周的有52眼(占41.3%,52/126)。患者的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等眼前段体征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视神经的损害程度与房角粘连关闭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瞳孔改变、虹膜萎缩等眼前段体征与房角粘连程度不具有明显相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案的选择仍应参考房角镜的检查情况。
- 梁远波吴作红王宁利乔利亚王兰孙霞
- 关键词: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