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惠
- 作品数:34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武周革命与盛唐诗风
- 2012年
- 学术界一直认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特重文学之士,进士科地位大为提升。但这种说法受到傅璇琮先生的质疑。到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特重文学之士"与"提升进士科"地位分开来看,前者是武则天的文学爱好;后者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人才得到擢拔,二是武则天权力斗争的手段。武则天用人策略和文化政策对坐官时期的政治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吕正惠
- 关键词:文化政策盛唐诗风
- 唐宋文学对谈录——从《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说开去
- 2020年
- 题记三联书店于2019年6月推出了新竹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先生的《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并于8月间寄赠给我一本。吕正惠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这本关于唐宋文学的专题论文集,视野开阔而论述专深,很是引人入胜。我读后即致函吕先生略述感想,吕先生随后回复,如此往复,对该书及唐宋文学诸问题有所讨论。现在录出刊布,既为个人友谊之存念,抑或可供关心此类问题者参考。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是随手的书信文字,言谈不免率直随意,显然不够谨严细致,读者谅之。
- 解志熙吕正惠
- 关键词:唐宋文学三联书店率直
- 致辞
- 2015年
- 上世纪六〇年代,我还不足十八岁时,开始服膺胡适的西化论。七○年代中期,台湾社会剧变,我思想开始左倾,改从鲁迅,其实鲁迅也是某种西化论者。八○年代后期,台独思想开始横扫台湾,和当时大陆思想界同样藐视中国文化,几乎有隔海唱和之势。这让我愕然为之一惊,才考虑到恢复中国文化尊严的重要性。
- 吕正惠
- 关键词:中国文化人类社会讲道理人文艺术
- 孟浩然诗集的版本问题被引量:4
- 2011年
- 孟浩然诗的各种版本具有独立的校勘价值的,当以宋蜀刻本、元刘须溪评本、明《唐十二家诗集》本(即四部丛刊本)和明活字本四种为最。孟浩然集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应该是宋蜀刻本和明十二家本(丛刊本)。宋本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刻于宋代,是孟浩然集的唯一宋刻本。从种种方面来看,丛刊本仍优于宋本。衡量种种得失,校订孟浩然集,似仍应选择丛刊本为底本。
- 吕正惠
- 从反传统到反思传统——《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序
- 2015年
- 一我们不妨把土耳其道路称为"自宫式现代化道路",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明教教主,为了练一门至高武功要首先把自己的生殖器割掉,称为"本门心法首在自宫"。其实很多现代化理论都是这种"自宫式现代化"理论,认为要练现代化这武功,就得先割掉自己文化传统的根,土耳其无非是在这方面走得最彻底而已。但一个人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即使练了武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从前曾多次引用过伯林(Isaiah Berlin)强调个人自由与"族群归属"(belonging)
- 吕正惠
-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传统儒家学术思想史六经皆史
- 陈映真与鲁迅被引量:2
- 2010年
- 陈映真先生在台湾有"海峡两岸第一人"之誉。他以充满人间大爱和悲悯情怀的创作,成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对理想信仰的执著追寻以及坚持启蒙、批判的知识分子立场,使他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台湾的良心"。2009年9月,欣逢陈映真先生创作5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先后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本刊也特邀两岸知名学者共谈陈映真,并侧重从其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 吕正惠
- 关键词:现代文学旧书摊孤独感政治犯苦闷
- 论李白诗歌的两大特质—— 兼谈李白的出身问题
- 2018年
- 一、模拟:李白诗艺的起点李白学习写作诗歌,是经过一段非常艰苦的过程的.晚唐的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留下一则记载,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惟留恨、别赋.①段成式的说法初看有些奇怪,因为一般都认为李白是个大天才,怎么会这么重视模拟呢?不过,如果稍微熟悉李的诗文,就会觉得这个说法是相当有道理的.②现行的李白集中确实有《拟恨赋》一篇,此外,前人已指出李白的《大猎赋》“与子虚、上林、羽猎等赋,首尾布叙,用事遣辞,多相出入.”
- 吕正惠
- 关键词:李白诗《文选》《酉阳杂俎》段成式晚唐
-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摘要)
- 一韩愈作为宋代新儒学的先驱,其议论鲜明地表现在《原道》中,并已得到较多关注与研究。但其《师说》一文历来讨论较少,本文欲试加推阐,以就教于方家。《师说》问世之初,时人即议论纷纷,韩愈的好友柳宗元在文章中数次提到韩愈因"好为...
- 吕正惠
- 关键词:《师说》庶族地主圣人之道文化史
- 文献传递
- 老舍长篇小说的特质──中国市民阶层革命与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面镜子被引量:2
- 2009年
- 老舍的长篇小说深受西方观念及西方19世纪长篇小说写作模式的影响。同时由于老舍自小熟悉北京各种民俗曲艺及北京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的小说的细节描写及语言特色反而更接近传统说书及小说,这就造成了传统小说世态人情与西洋近代小说社会观念的奇特的综合。老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察与批判由模糊、片断到形成一种完整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过程相当漫长,他的长篇小说也因此经历了由结构零散到首尾统一的历程。其中,《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代表了他对中国社会认识的三个阶段。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其前后连贯性。这一连贯性反映了中国民众由散漫、贫穷的生活中逐渐意识到需要一次全民族解放斗争的过程。
- 吕正惠
- 关键词:老舍长篇小说市民阶层民族解放斗争
- 中国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园
- 2012年
- 事实上,以前我们在外国的侵略下,生怕亡国,痛恨自己的祖宗不长进,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站起来了,为何不能跟祖宗道个歉,说我们终于明白了,他们留下来的遗产最终还是我们能够站起来的最重要的根据。
- 吕正惠
- 关键词:精神家园中国文化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