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韶华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法官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法律
  • 3篇司法
  • 3篇合同
  • 3篇法律适用
  • 3篇保险
  • 3篇保险合同
  • 2篇当事
  • 2篇当事人
  • 2篇当事人利益
  • 2篇信托
  • 2篇信托法
  • 2篇中华人民
  • 2篇公司法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从业者
  • 1篇信托制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责任
  • 1篇刑事责任主体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机构

  • 8篇国家法官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8篇刘韶华
  • 1篇杜晓君

传媒

  • 4篇法律适用
  • 2篇人民司法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信托视角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被引量:20
2006年
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念肇始于18世纪的法国,发展至今,欧美各国已建立了相当完善的集体管理制度,其管理的领域也从传统著作权扩展到多媒体的数字化著作权;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或采代理制,或采信托制。在我国,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颁布实施之前,已有社团性质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以信托机制进行运作。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在法律上确认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采用信托机制设计的可能性。2005年3月1日《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施行,使得这种制度的基本框架有了相对确定的规范。本文仅从信托的视角,尝试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予以审视和解析。
刘韶华
关键词: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信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传统著作权《信托法》
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中的价值衡量被引量:1
2008年
保险合同的射幸特征以及与此特征相关联的合同当事人利益的非趋同性、在缔约、履约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博弈性,使价值衡量在此类合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无论是从方法论的层面还是法律适用具体环节的层面,都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价值原则出发,试图分析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和特有方法,及其在利益衡量过程中的适当运用,以其探求此类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路径。
刘韶华
关键词:保险合同法律适用当事人利益合同纠纷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协议法律性质的信托法解析被引量:15
2011年
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隐名出资是指隐名出资人和他人达成合意,由隐名出资人实际出资,而将他人(显名股东)记载于公司商事登记簿、章程、股东名册等公示材料的股权结构安排。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基本前提的私法自治原则本身就是成就公平价值目标的途径之一: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主体充分意思自治的情况下所缔结的隐名出资协议,法律一般会推定是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就原则性地确认了此类协议的适法性。
刘韶华
关键词:法律性质出资人公司法信托法私法自治原则
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03年
个人已经成为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从二战以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到当代的前南审判和卢旺达审判,我们都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更是将个人国际刑事责任加以详细化。这是因为国际法上的犯罪通常需要个人,至少是政府权威人士和军队的指挥者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才能完成。
刘韶华杜晓君
关键词:国际刑事责任犯罪行为犯罪构成刑事责任主体
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中的价值衡量
成文法的传统认为法律在内容上的确定性和逻辑上的自洽性为逻辑涵摄方法适用于具体法律问题解决提供了正当性的基础。然而,民法的发达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证明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的历史;法律一经文本表达出来,就存在被误读的可能...
刘韶华
公司社会责任的司法化被引量:2
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使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经济范畴上的理念正式成为商法上的制度。基于公司规模大小、行业差异.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社会整体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法律完备程度的不同,公司的社会责任也必然会在内容和实现方式上层级分化、形态不同、因时而异,在立法上对其内涵和外延统一予以明确界定并非易事。然而,立法不足以承担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能够彰显司法的独特魅力。立法的抽象和宽泛为在司法上界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并为在司法上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和保障机制创设了充满弹性的发展空间。
刘韶华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司法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经济范畴经济指标
恶意不实诉讼的司法规制被引量:8
2007年
一、问题的提出 轰动一时的“富士康案”早已落幕,而由此引发的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却未平息。其中一个质疑就是,富士康公司选择具体的媒体从业人员而非媒体本身作为诉讼对象,提出异常高额的索赔请求并申请对被告的个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实际上就是对新闻从业者的人身威胁,具有恶意;而且其所依据的事实亦有不实之嫌。
刘韶华
关键词:司法规制不实恶意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从业者司法公正
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中的价值衡量
成文法的传统认为法律在内容上的确定性和逻辑上的自洽性为逻辑涵摄方法适用于具体法律问题解决提供了正当性的基础。然而,民法的发达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证明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的历史;法律一经文本表达出来,就存在被误读的可能...
刘韶华
关键词:保险合同法律适用当事人利益民法通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