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甜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肺栓塞指数在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栓塞指数(CTI)在肺栓塞(P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通过双源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187例PE患者,132例为急性PE,55例为慢性PE;急性PE中,低危组46例,中危组86例,高危组0例。通过CT影像计算CTI,结合PE危险分层绘制两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按对应的CTI将急、慢性PE患者分别划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急性PE中,低危组平均CTI为(37.5±27.4)%,中危组平均CTI为(50.8±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PE平均CTI为(23.1±21.9)%。2CTI与危险分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P=0.004),最佳诊断阈值对应的CTI为60%。3急、慢性PE患者CTI在性别、年龄分布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急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及晕厥症状比例更多,心率更快,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WBC、NEUT、Hs CRP增高,cTnI、BN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均P<0.05)。2组在收缩压、舒张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慢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比例更多,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HsCR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急性、慢性PE中,CTI≥60%组的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均高于CTI<60%组(P<0.05)。结论:CTI与PE危险分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ROC曲线的最佳诊断阈值所对应的CTI为60%。以60%为界,CTI可良好区分急、慢性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说明CTI在急、慢性PE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波曾和松刘心甜李敏
- 关键词: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
- 新型国产替罗非班在非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一代国产替罗非班(曲之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STEMI的标准抗栓治疗(低分子肝+拜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之全。观察两组患者7天时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30天内主要血管事件(MACE)、全部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7天的心绞痛症状控制的总有效率达90.36%,对照组为72.00%(P〈0.001);试验组30天的MACE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2.00%(P〈0.001);大出血及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结论:在规范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联合应用新一代国产替罗非班曲之全强化抗栓治疗NSTEMI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降低30天的MACE发生率,不增强出血风险。
- 杨遇春吴明祥张治平刘波刘心甜刘成伟鄢华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性
-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 2020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胸痛2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无诱因突发胸骨后疼痛,向左上肢放射,持续不缓解,急诊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否认烟酒嗜好。体格检查:血压188/105 mmHg,心率70次/min,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前壁导联ST段上抬伴T波高尖(图1A)。超声心动图提示:前间隔、左室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运动幅度减低,左室射血分数为45%。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中远段管腔严重狭窄,病变呈弥漫、偏心性表现,左主干、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未见异常(图1C)。
- 陈霞刘心甜苏晞徐承义
- 关键词:冠状动脉夹层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破裂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50例AMI心脏破裂(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血浆CRP和D-二聚体水平,并与50例AMI但未发生心脏破裂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心脏破裂患者组(实验组)CRP和D-二聚体水平较未破裂组(对照组)明显升高,CRP和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从风险比看,高CRP患者的破裂风险是低的4.125倍,高D-二聚体患者的破裂风险是低的2.471倍。结论:AMI患者的血浆CRP和D-二聚体水平,作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对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破裂有一定的价值。
- 沈菲刘成伟杨艳刘心甜王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D-二聚体心脏破裂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 刘颖刘心甜沈菲智红王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左西孟旦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5
- 2019年
- 目的评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PCI围术期(72h)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包括心原性休克)的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左西孟旦治疗,44例)和对照组(标准药物治疗,43例),主要终点为呼吸困难评分。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但研究组的中位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90.8μg/L比58.5μg/L,χ^2=2.098,P=0.04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天开始显著改善(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第5天显著下降[(3184.0±1573.0)ng/L比(5063.0±1938.0)ng/L,χ^2=2.398,P=0.021]。6个月随访时,两组的心原性死亡与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复合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9.5%比37.2%,χ^2=0.575,P=0.448),但研究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5%比18.6%,χ^2=4.261,P=0.039)。两组的药物安全性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安全、有效、快速地改善P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但不能减少6个月复合临床终点事件,且需注意监测血压。
- 王芳徐承义刘心甜吴明祥刘成伟苏晞
- 关键词:左西孟旦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
- 他汀抑制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术后腹主动脉段的扩张趋势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应用他汀是否对腹主动脉段扩张的趋势具有抑制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5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患者120例,术后随机分为他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术前与术后1年均行CT检查。结果:术前2组在基线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均>0.05),在手术方式、支架平均直径及平均长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后CT随访结果显示,2组术后胸主动脉段重塑良好,胸主动脉段假腔血栓化比例均达到100%。在腹主动脉段,他汀组术后腹主动脉最大直径略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术后1年腹主动脉最大直径的增长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应用他汀有助于减缓腹主动脉段扩张趋势。
- 李磊刘心甜田伟苏晞贺行巍曾和松
- 关键词:他汀急性主动脉夹层
- 小儿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左心室扩大行左束支起搏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留持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扩大在考虑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时,通常选择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然而这种长期非生理起搏可能造成心脏泵功能下降以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本例对1例2岁5个月的患儿选择左束支起搏方式,术后QRS时限仅82 ms,经过10个月随访,患儿左心室大小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本病例给需行永久起搏器的患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前景的起搏方式。
- 易宏伟刘心甜韩宏伟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小儿
-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30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PCI术后1年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本组308例STEMI患者中,98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占3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Killip分级为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和TyG是PCI术后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AUC为0.866(95%可信区间0.809~0.9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5%和68.08%。结论TyG对PCI术后STEMI患者的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 任萌刘心甜郭悦朱汉东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马凡综合征并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之生存分析
- 刘心甜吴明祥刘成伟符竣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