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增国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大鼠左剂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 乌兰梁文波王鸿冯明功柳晓光于增国王仁军李维佳刘亚力
- 该项目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免疫学的理论、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ELISA等免疫检测技术对某些关键性细胞因子与关节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索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同时为风湿性疾病的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 关键词:
- 关键词:关节炎细胞因子生物治疗
- 临床血液学检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远远落后于学科发展的步伐。在网络教学模式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医学高等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教学应用与特点。
- 宋光于增国裘红梅
-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网络教学教学资源
- 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 2003年
-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囊胚阶段的内细胞团细胞,是能分化成个体所有组织和细胞类型的全能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后,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前体,置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损和功能障碍的细胞,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胚胎干细胞也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使外源基因能在植入的胚胎干细胞表达,达到治疗的目的.胚胎干细胞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于增国伦永志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淡水小球藻清除Cu^(2+)、Cd^(2+)、Zn^(2+)污染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用接种密度(n/mL-1)为498×104的淡水小球藻对含Cu2+、Cd2+、Zn2+的水体分别处理,观察了藻细胞对上述3种离子的清除能力,并用金鱼存活检测了结果。结果表明:(1)淡水小球藻对不同密度的Cu2+、Cd2+、Zn2+都有清除能力,Cu2+的密度在0.094~0.484 mol/L时,清除率为61%~84.5%;Cd2+的密度在0.053~0.32mol/L时,清除率为45.90%~78.20%;Zn2+的密度在0.077~0.466 mol/L时,清除率为61.80%~84.80%。(2)淡水小球藻Cu2+、Cd2+和Zn2+良好工作浓度分别为0.094~0.484 mol/L、0.053~0.32 mol/L和0.077~0.466mol/L。其中,Zn2+的清除能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的二级标准。
- 李坤李琳王福强于增国逯越赵莲华
- 关键词:CU^2+CD^2+ZN^2+
- 脑梗死患者血中NO水平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中NO水平与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35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急性期和稳定期进行血中NO含量的测定;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检测正常对照30例。结果血清中NO含量在发病急性期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同时,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量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发病过程中随着血中NO含量的增高,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量亦增加,NO可促进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
- 于增国伦永志
- 关键词:血小板P-选择素脑梗死患者硝酸还原酶法发病过程稳定期
- 人血管内皮抑素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赵益敏于增国伦永志
- 关键词:血管内皮抑素肿瘤基因治疗
- 急性脑梗塞患者CD_(18)、CD_(54)与CD_(62p)、CD_(63)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为探讨粘附分子CD18、CD54和血小板CD62p、CD63表达变化与急性脑梗塞(ACI)发病之间的关系,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52例ACI患者治疗前后CD18、CD54与CD62p、CD63两者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治疗前两者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者的表达同时开始降低,比较治疗前后亦有显著差异。提示CD18、CD54与CD62p、CD63表达上调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表达变化呈正相关,互为因果,共同参与急性脑梗塞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可作为ACI诊断、病情观察与评估预后的一项新的辅助指标。
- 胡瑛高乐于增国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细胞粘附分子P-选择素
-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实用型人才
- 1998年
-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根强的学科,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医学检验系在校院领导下,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胜任临床检验工作,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问题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 王钦富于增国范钦信
- 关键词:实践教学求学锻炼
- 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于增国伦永志隋文
- 关键词:脑梗死P选择素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
- 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体内靶向抗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考察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联合外磁场在荷瘤小鼠体内靶向分布特性及其抗肿瘤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肝细胞癌动物模型,取50只,随机分为5组,采用尾缘静脉注射法,各组给予不同剂型药物,磁阿霉素组加外磁场固定2 h。每3天1次,分别于给药后第6天和第9天测算肿瘤抑制率,评价其靶向抗肿瘤效果;另取30只,随机分为3组,经尾缘静脉给予不同剂型药物,磁阿霉素组外磁场固定1 h,然后处死小鼠,心脏取血并收集心、肝、肾、肿瘤组织,应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阿霉素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靶向分布特性。结果:靶向抑瘤实验显示,在各种不同剂型给药中,磁阿霉素联合磁场组较其他给药组均有明显的抑瘤效果(P=0.000),并在持续给药的情况下,对肿瘤抑制效果不断增强,而磁阿霉素组在无外加磁场的环境下,其抑瘤效果与单纯阿霉素给药效果无差异,单纯磁微粒组无抑瘤作用。靶向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肿瘤靶区应用磁场固定1 h后,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非磁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对照组在没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与非磁区组织的药物浓度基本相同。结论:载阿霉素金磁复合微粒联合外磁场对小鼠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靶向定位作用和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用于临床肿瘤的靶向治疗。
- 朱蓝玉迟庆李学慧于增国
- 关键词:阿霉素抗肿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