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力
- 作品数:67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诱导结晶反应器型式对低磷污水磷回收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以羟基磷酸钙(HAP)为晶种,模拟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对象,开展连续搅拌反应器(CSR)和流化床反应器(FBR)的Ca-P结晶磷回收效果研究,并结合产物粒径与数量变化、SEM、EDS和XRD分析,探讨了反应器中的磷回收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O_(4)^(3)--P浓度为1mg/L时,CSR磷回收效果明显优于FBR,前者72h内回收率维持在90%以上,后者18h后回收率降至50%以下.CSR的连续搅拌,一方面可以抑制晶种沉降,避免晶种颗粒数量和表面积的显著降低,从而维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晶核的破碎与破碎晶核的成长,实现二次成核磷回收,进一步提高磷回收率.反应器型式不会改变结晶产物晶型,两种反应器的产物均为HAP及其前体物无定型态磷酸钙(ACP)和磷酸八钙(OCP).
- 邓权庆聂小保万俊力肖辉毅肖达峰廖敏妃刘晚琦
- 关键词:磷回收
- 大型水电站水库消落带颤蚓迁移运动行为
- 2023年
- 【目的】为了探究水位变化对大型水电站水库消落带底栖动物迁移运动行为的影响,为底栖动物在大型电站水库消落带底泥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柘溪水库消落带优势底栖动物颤蚓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观测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底泥微环境和水位变化对颤蚓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原位观测中淹水期颤蚓以泥面迁移为主,占73.8%,变动期以泥内迁移为主,占55.5%。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淹水期和落干期底泥微环境下,泥面迁移颤蚓尾部摆动频率分别为80.0±8.5和33.5±6.4次·min^(-1),泥内颤蚓迁移最大深度分别为4.45 cm和10.15 cm。水深由1 m上升至21 m和由21 m降低至1 m时,泥面迁移适宜水深分别为3~9 m和6~12 m;水位升高过程颤蚓尾部摆动频率更高;小水深范围内,水位降低过程中颤蚓泥内最大迁移距离更大。【结论】颤蚓迁移方式和特征受底泥颗粒粒径、有机质含量和上覆水深的影响,其中上覆水深的影响主要由溶解氧浓度变化体现。
- 刘晚琦聂小保万俊力万俊力肖达峰邓权庆隆院男
- 关键词:消落带颤蚓
- CaCO_(3)结晶对束丝藻水华原水的同步控藻除嗅被引量:1
- 2022年
- 为实现束丝藻水华原水中藻细胞和致嗅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的同步去除,文章采用CaCO_(3)结晶进行同步控藻除嗅,考察了Ca;投加量对同步控藻除嗅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结晶产物镜检、ζ电位和XRD分析,探讨了CaCO_(3)结晶同步控藻除嗅机制。结果表明,CaCO_(3)结晶对柔细束丝藻细胞的去除以结晶颗粒及其团聚体的网捕卷扫为主,对2-MIB的去除以吸附电中和为主,实验条件下束丝藻和2-MIB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3.7%±1.7%)和(82.0%±4.7%)。随着Ca;投加量的增加,上清液pH降低,结晶产物ζ电位由负变正,这有助于2-MIB和浊度物质的去除。CaCO_(3)结晶体系经3 mg/L聚合氯化铝混凝后,2-MIB和浊度物质去除率得到显著提升。含藻水中CaCO_(3)结晶产物晶型为方解石,主要以团聚体形式在柔细束丝藻丝体表面团聚。研究成果可为束丝藻水华原水的同步控藻除嗅提供新思路。
- 王奕睿聂小保封汇川万俊力万俊力肖辉毅隆院男蒋昌波
- 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混凝特性的比较被引量:9
- 2008年
- 以TOC和UV254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铝盐和铁盐对腐殖酸的混凝效果。PDA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弱酸性条件下,铁盐混凝稳定性优于铝盐。HPLC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可以有效地去除分子量大于1000的物质,且铁盐对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更彻底。GC-MS分析结果表明,腐殖酸是以羧基和羟基为其主要官能团的苯环或多环类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在弱酸性条件下,铁盐混凝对羧基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盐。但在pH为7.0的中性条件下,部分羟基和胺基类有机物不能被去除。
- 万俊力王晓昌金鹏康
- 关键词:腐殖酸铝盐铁盐混凝
- 浅析“双碳”视域下优化市政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 2024年
- 本文针对传统市政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市政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子。 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专业理论与实践中,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以思政 教育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内核驱动力;完善高校-企业的“双师”型导师培养结构等现实路径,为“双碳”目标培 养有家国使命感的高层次人才。
- 周乐安孙士权吴方同万俊力
- 关键词:市政工程模块化
- 餐厨垃圾水解液培养酿酒酵母发酵产油脂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提高餐厨垃圾水解液发酵产油脂量,探究其发酵生产特征和影响因素,以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516为供试菌株,以初始餐厨垃圾水解液加入量90%(V/V)、搅拌速率180 r/min、通气量2.5 L/min、发酵周期10 d为基础发酵条件进行1 L发酵罐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受初始p H值、温度、接种生物量、还原糖含量及无机盐、金属离子浓度影响。其中最适宜初始培养条件为:p H值6、温度30℃、接种量10%,该条件下生物量、油脂产量及产物转化率最大。以实验最适宜培养条件为基础发酵条件时,S.cerevisiae发酵第7d油脂产量最高,为4.26 g/L,生物量12.95 g/L,油脂产率32.9%。经气相色谱分析发酵所得脂肪酸主要由C16及C18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2.09%。餐厨垃圾水解液中无机盐离子含量丰富,外加钾、镁、锰等金属离子抑制菌体生长并影响油脂合成,除微量Cu SO4·5H2O(1×10-4 g/L)外,无需添加其它无机盐。S.cerevisiae利用餐厨垃圾水解底物具有谱宽和抗逆性。
- 孙士权蒋昌波周谦刘青芝赵刚谭万春聂小保万俊力余关龙
-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
- 磁性藻基炭对铁盐除藻的助凝特性被引量:1
- 2021年
- 蓝藻水华严重影响水环境健康和用水安全,化学絮凝法能高效去除水中藻类。该文以铁盐和亚铁盐为混凝剂、磁性藻基炭(MAB)为助凝剂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确定了铁盐的最优投配比和MAB的最佳投加量,探讨了MAB对铁盐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助凝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铁盐最优Fe^(2+)∶OH-∶Fe^(3+)投配比例为2∶6∶0.3,投药量以[Fe^(2+)]计为1 mmol/L,MAB最佳投加量为30 mg/L。MAB提高了铁盐去除铜绿微囊藻及相关污染物的混凝效果,促进藻细胞与铁盐水解产物作用生成密实性更好的藻絮体沉淀物,并且具备良好磁响应性能的MAB有助于实现藻絮体的外磁场分离。水中藻细胞和MAB在混凝初期主要通过静电吸附的形式与铁盐水解产物Fe_(x)(OH)_(y)作用,混凝中后期则主要通过无定形Fe(OH)_(3)的网捕卷扫作用得以沉淀去除。表征分析表明,混凝过程中铁盐水解产物与藻细胞表面活性官能团发生作用形成了新的表面基团,可推断Fe_(x)(OH)_(y)及其高聚合体与铜绿微囊藻的胞外聚合物之间发生了共聚络合反应。
- 涂栾林万俊力张羽涵蒋佳佳余志孙士权
- 关键词:铁盐铜绿微囊藻助凝
- 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环境药物的研究进展
- 环境药物是一类新型假持久性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饮用水中不断检出了纳克每升水平的环境药物.在对饮用水中环境药物的来源和种类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综述了活性炭对环境药物的去除特性和机理,简要讨论了国内外新近研究现...
- 万俊力邓惹萍
- 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
- 不同金属盐与腐植酸的混凝及共聚络合特性研究
- 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之中,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归宿和重金属离子的迁移影响极大,其有效去除是水化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不同金属盐混凝剂与腐植酸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并...
- 万俊力
- 关键词:腐植酸金属盐混凝混凝剂水化学
-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将絮状污泥接种至SBR反应器中进行闷爆,然后逐步提升进水的COD为400‑1000mg/L,按照进水‑曝气‑沉降‑排水的运行方式周期性运行培养后获得好氧颗粒污泥;其中,闷爆后,先以...
- 孙士权宋欣余太平商光琦曾小康蒋昌波万俊力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