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顺利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6
- 1999年
-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后第3天,骨髓内可见少数淋巴样细胞呈小灶性分布,第5—9天细胞灶迅速扩大,细胞形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至第11天才出现不同阶段的分化细胞;第5—9天BMNC数和抗5-FU BMNC数迅速增加,随后增殖速度明显减缓;第9天骨髓的CFU-S(12)数和重建长期造血的能力高于第5天和21天的骨髓。本实验结果提示,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呈小灶性分布,重建造血初期造血干/祖细胞迅速增殖而无明显分化表现,此阶段骨髓细胞的重建长期造血能力增强,提示造血干细胞有扩增。
- 丁顺利褚建新赵钧铭姜露胡小莉
- 关键词:骨髓移植细胞增殖造血重建
- 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8
- 1998年
- 目的:利用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BALB/c小鼠红白血病,通过在同基因小鼠中连续移植建立一株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红白血病小鼠脾细胞给同基因型小鼠连续传代,经20代的连续传代,发病率100%,无自发缓解。结果:静脉接种的瘤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接种106白血病细胞平均生存期为10.2±1.3天;瘤细胞主要侵及骨髓、脾及肝脏,一般不累及淋巴结和胸腺;晚期外周血出现大量瘤细胞,以早幼和中幼红细胞为主,晚期网织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染色呈阳性或弱阳性,过氧化物酶反应阴性,Thy1抗原、Fc受体阴性;电镜观察未见病毒样颗粒;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反应敏感。结论:可移植性BALB/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红系增生和分化、非病毒性红系恶性疾病的发病学和实验治疗等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 丁顺利褚建新赵钧铭褚雁姜露应红光
- 关键词:红白血病动物模型生物学特性近交BALB/C
- 骨形态发生蛋白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拯救骨髓衰竭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5-氟脲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大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于诱导再障前3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2(rh-BMP-2),并以肌肉内植入琼脂为对照。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大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2,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随后形成骨及骨髓,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大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56.3%大鼠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大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4.3%),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BMP肌肉内植入可拯救骨髓造血衰竭,其机制可能与BMP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应用成体自身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造血衰竭间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 绿茶儿茶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 1999年
- 刘术娟丁顺利张乃鑫褚建新王淑萍
- 关键词:绿茶儿茶素肝癌细胞生长
- 结核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样变型被引量:2
- 1997年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病因未明。本文就1.结核性淋巴结炎是否可出现HNL样变型病变,和2.某些HNL是否与分支杆菌/结核杆菌感染有关进行了初步探讨。
- 丁顺利赵天如张乃鑫陆洁步宏王晓燕
-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建立急性再障动物模型;制备验证BMP对急性再障的治疗作用,所说的急性再障诱导模型是在无菌条件下给大鼠腹腔注...
- 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 文献传递
- 癌症的造血保护和抗血管新生治疗研究
- 韩忠朝李妍涵何睿刘澎丁顺利杨仁池徐斌刘拥军
- 1996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由天津市重点攻关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从放、化疗的造血保护和抗肿瘤血管新生,进行了研究。一、肿瘤放、化疗时的造血保护:(一)方法:1.降低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和辐射的敏...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生物治疗化疗反应
- 低剂量照射增强白血病化疗的疗效及其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为了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 ,而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探讨了低剂量照射增强Ara C抗白血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用小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模型 (L615 )进行 ,先确定低剂量全身照射与小剂量Ara C最佳联合治疗方案 ;在此基础上观察该方案对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 ,并从骨髓病理形态学的动态观察、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骨髓基质细胞GM CSF表达 (免疫酶标法 )、骨髓条件培养上清液GM CSF水平 (微孔滤膜免疫金银染色法 )等探讨其疗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 4天给予 30 0cGy全身照射后 ,间隔 1,2或 3天连续 3天给予 30mg kgAra C ,有 5 8% - 72 %的动物存活 >30天 ,其中 17%的小鼠获得治愈 ,30天内因白血病死亡小鼠的存活时间也比单纯照射和单纯Ara C组明显延长 (P <0 .0 5 )。该治疗方案对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有一过性减少 ,但恢复较快。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 ,30 0cGy照射后小鼠骨髓轻度抑制 ,血窦扩张充血 ;骨髓基质细胞GM CSF表达高于正常 ;骨髓细胞条件培养液的GM CSF水平也高于正常。由此可见 ,低剂量照射与小剂量Ara C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低剂量照射增加骨髓血窦的通透性 ,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
- 刘卫霞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王淑萍
- 关键词:低剂量照射化疗药物ARA-C小鼠白血病
- 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观察bcl2基因转染小鼠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的小鼠对放化疗的抵抗作用。方法(1)含bcl2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PA317包装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克隆,获得高病毒滴度的细胞株(D3);(2)用D3细胞株的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肝造血干细胞;(3)给致死剂量照射小鼠输注bcl2转染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4)采用脾集落形成和再增殖能力观察bcl2转染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小鼠对化疗和放射的抵抗作用。结果bcl2转染的造血干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率增高25%,对照7%,其重建造血小鼠的存活率(79%)高于对照组(51%),白细胞恢复过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重建造血的动物可抵抗大剂量联合化疗和中等剂量放射造成的损伤,脾集落形成能力和脾集落再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建造血的动物活存一年以上,未见肿瘤发生。结论bcl2基因转染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有抗放化疗作用;即使只有部分造血干细胞转染bcl2基因。
- 赵钧铭褚建新丁顺利姜露隋雪梅王淑萍
-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抗药性重建造血转基因动物
- 癌症的造血保护和抗血管新生治疗研究
- 2005年
- 已知肿瘤放、化疗造成的造血功能抑制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此外,无论是实体或血液肿瘤,其持续生长都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本项目从造血保护和抗肿瘤血管新生两方面着手,研究探索新的抗肿瘤治疗技术,着重研究:降低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和辐射的敏感性,阻止化疗药物和辐射引起的造血细胞凋亡,从而可以增大治疗剂量,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引起造血功能严重受损;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粘附和归巢,促使造血全面恢复;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阻断营养血管导致肿瘤细胞缺血性坏死,增大肿瘤放、化疗的治疗效应.研究发现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这两种蛋白质具有很好的造血功能保护和抗肿瘤血管新生双重作用.
- 韩忠朝李妍涵何睿刘澎丁顺利杨仁池徐斌刘拥军卢士红陆敏赵丽华刘斌
- 关键词:抗血管新生治疗抗肿瘤血管癌症抗肿瘤治疗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