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梁

作品数:4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慈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外伤
  • 6篇疗效
  • 5篇声带
  • 5篇下鼻
  • 5篇下鼻甲
  • 5篇鼻甲
  • 5篇鼻炎
  • 5篇EB病毒
  • 4篇等离子消融
  • 4篇瘢痕
  • 4篇瘢痕形成
  • 4篇外伤后
  • 4篇细胞生长
  • 4篇细胞生长因子
  • 4篇消融
  • 4篇免疫
  • 4篇喉外伤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生长因...

机构

  • 32篇慈溪市人民医...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普生(天津)...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4篇龚梁
  • 19篇邹坚定
  • 13篇陈建强
  • 9篇陈建强
  • 8篇施雪莉
  • 7篇潘叶挺
  • 7篇鲁杰
  • 7篇熊华
  • 5篇徐建群
  • 5篇周水洪
  • 4篇汪审清
  • 3篇徐盈盈
  • 3篇黄声岳
  • 3篇陈亮宇
  • 3篇胡洁
  • 3篇胡爽征
  • 3篇范晓东
  • 3篇谢珂
  • 3篇俞芳
  • 2篇阮凌祥

传媒

  • 4篇浙江实用医学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国眼耳鼻喉...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2年全...
  • 1篇2007浙江...
  • 1篇2010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期因子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喉鳞癌组织 MK 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K 在喉鳞癌组织中有表达...
龚梁孙岩松刘洪燕周水洪汪审清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癌
文献传递
喉外伤后声门旁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声带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兔声带外伤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后组织病理学、增殖细胞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实验用兔80侧声带进行锐性损伤,将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创伤组,另随机选5只试验兔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于损伤后即刻在声门旁注射HGF,创伤组则注射生理盐水。损伤后1周~6个月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PCNA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创伤组声带损伤3个月后局部开始出现瘢痕挛缩,以胶原纤维为主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6个月时仍紊乱分布于声带固有层各层,损伤后3个月内 PCNA增强(P〈0.05),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A增加不明显。治疗组6个月时形态接近正常,早期的HA、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创伤组(P〈0.05),中、后期差异性消失,胶原纤维含量在3月内有增高趋势,其后稳定,但总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创伤组(P〈0.05)。结论声门旁注射HGF后具有促进声带ECM分泌、合理分布及部分有序化排列的功能,具有促进声带修复再生的作用。
潘叶挺邹坚定龚梁陈建强徐建群
关键词:声带瘢痕肝细胞生长因子
鼻阻力测定用于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鼻阻力计用于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因变应性鼻炎行脱敏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脱敏治疗前后均进行鼻阻力测定。结果鼻阻力计能客观明确变应性鼻炎的鼻腔阻塞程度,治疗后利用鼻阻力测定...
陈建强龚梁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鼻阻力
文献传递
改良正负压平衡法评估Ⅰ型鼓室成形术咽鼓管功能的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正负压平衡法在测试Ⅰ型鼓室成形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134例(137耳)患者,术前用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查咽鼓管功能,并根据残余压力分成4组,1组测试后的残余压力均<±10daPa,4组任何压力作用下吞咽后均没有压力改变,2、3组处于两者之间,对4组患者术后鼓膜结局、中耳通气情况及术后听力提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9.6±7.0)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6.5±5.7)dB,所有各组的术后听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4组的术后听力水平较1组或2组患者差,4组患者中B型鼓室图的比例高于1组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例患者出现鼓膜穿孔,且均出现在4组。结论改良的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可以作为术前预测术后听力改善、中耳通气情况的一个良好指标。
徐建群邹坚定龚梁熊华
关键词:咽鼓管鼓室成形术中耳通气鼓膜穿孔
试剂盒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试剂盒。;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一种试剂包装盒,用于放置试剂。;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图案、色彩及其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
龚梁张贻琛
通窍滴鼻剂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腔黏膜Eotaxin、IL-13和IL-5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窍滴鼻液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对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造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实验组给予通窍滴鼻液,对照组致敏后用给予...
徐盈盈戴利波龚梁周水洪
关键词:EOTAXIN滴鼻剂鼻腔黏膜变应性鼻炎
鼻阻力测定用于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手术评估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鼻阻力计用于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后对鼻腔功能评估的作用。方法 50例因慢性肥大性鼻炎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手术前后均测定鼻阻力。结果 50例鼻阻力术前为(0.91±0.21)Pa/cm3,使用麻黄素后为(0.86±0.20)Pa/cm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鼻阻力为(0.47±0.12)Pa/cm3,使用麻黄素后为(0.42±0.12)Pa/cm3,术后鼻阻力比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使用麻黄素鼻阻力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鼻阻力计能明确慢性肥大性鼻炎的手术指征,并客观评价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的疗效。
龚梁施雪莉邹坚定
关键词:鼻阻力手术评估
鼻声反射在评估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手术疗效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鼻声反射用于下鼻甲等离子减容(Coblation inferior turbinate reduction,CITR)手术前后鼻腔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因慢性肥大性鼻炎行CITR手术的患者资料,...
龚梁施雪莉陈建强
关键词:鼻声反射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手术疗效
文献传递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为早期筛查诊断NPC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NPC组织和60例鼻咽炎组织中的LMP-1表达,分析LMP-1阳性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LMP-1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8/60),LMP-1在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P-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LMP-1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0.905,阴性预测值为0.718, 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31~0.891). 结论 NPC组织中LMP-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鼻咽组织中的LMP-1表达筛查鼻咽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辅助诊断NPC具有可行性.
龚梁陈建强鲁杰熊华邹坚定陈亮宇
关键词:EB病毒鼻咽癌潜伏膜蛋白1
喉外伤后声带瘢痕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皮增殖活性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声带瘢痕形成机制。方法实验用兔声带锐性损伤后1周~6个月,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上皮增殖活性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兔声带损伤后3个月内上皮增殖活性增强;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结论兔声带损伤后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在损伤后期胶原持续高于正常,导致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潘叶挺邹坚定龚梁陈建强
关键词:声带瘢痕细胞外基质组织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