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梁
- 作品数:52 被引量:2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06—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肝癌流行趋势与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苏州市肝癌地图,探索苏州市肝癌发病、死亡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为防治肝癌提供本土化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苏州市肿瘤登记系统中2006—2015肝癌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利用Geo Da软件的Moran’s I方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形成苏州市肝癌高低发地图。[结果]2006—2015年,无论标化发病率还是标化死亡率,苏州市肝癌均呈现下降趋势,只是死亡率的下降幅度更大(APC发病=-2.73%,APC死亡=-5.09%,P<0.05);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但男性下降速度均超过女性(APC男性发病=-3.23%,APC女性发病=-1.51%,APC男性死亡=-5.31%,APC女性死亡=-4.59%,P<0.05)。空间相关分析显示张家港市是肝癌发病、死亡聚集高发地区;姑苏区无论发病还是死亡均呈现低发聚集。[结论]2006—2015年苏州市肝癌无论标化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苏州市各乡镇肝癌发病、死亡均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
- 王临池胡一河黄春妍黄桥梁华钰洁陆艳
- 关键词:肝癌地理信息系统流行病学
- 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的伤害监测数据,了解苏州市老年人伤害的死亡状况。方法选取苏州市2008-2017年间≥60岁老年人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伤害年死亡率158.47/10万,年标化死亡率141.55/10万;老年人的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趋势=6723.00,P<0.01;女性:χ2趋势=17160.00,P<0.01;合计:χ2趋势=23480.00,P<0.01)。≥60岁人群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跌倒、交通事故、淹溺、自杀、火灾、意外中毒、窒息、砸死和触电。2008-2017年≥60岁人群跌倒死亡率逐年上升,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586.76,P<0.01)。而伤害的其他前4位死因(交通事故、淹溺、自杀、和火灾)随着年份的增加,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死亡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控措施来减少意外伤害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
- 韦晓淋黄春妍黄桥梁陆艳胡一河
- 关键词:老年人死因跌倒死亡率
- 2019-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体育锻炼频率的现状及健康素养对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和2020年苏州市两次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选取18~45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57.4%,比2019年的47.0%提升了10.4%(P<0.05),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下降了1.1%。2019年苏州市18~45岁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OR=1.47,95%CI:1.06~2.04)、健康技能(OR=1.58,95%CI:1.14~2.19)、安全与急救(OR=1.65,95%CI:1.07~2.54)和健康信息(OR=1.79,95%CI:1.27~2.54)。2020年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科学健康观(OR=0.74,95%CI:0.58~0.94)。结论 2019—2020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上升,但体育锻炼频率下降。健康素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是2019年居民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因素,科学健康观是2020年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不断强化全民健身的健康观念,从而更好地建设“健康中国”。
- 张佳羽董昊裕许颖张博雅黄桥梁孙宏鹏
- 苏州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慢性病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8—10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取苏州市3 000名15~69岁常住居民参与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列线图等方法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其中,失访问卷225份,回收问卷2 775份,有效问卷为2 673份,有效率为96.32%。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4.39%,其中年龄60~69岁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为13.49%;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职业为农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11.99%);患有1种及2种以上慢性病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无慢性病居民,分别为16.48%、17.95%和2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以15~<45岁组为参照,45~<60岁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OR值为1.797(95%CI:1.268~2.547)。职业方面,以公务员为参照,医务人员、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其他企业人员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OR值分别为1.806(95%CI:1.019~3.201)、2.620(95%CI:1.325~5.181)、1.372(95%CI:1.073~1.755)。列线图显示了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以及农民是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苏州市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其中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居民、农民的素养较低,建议采用合适的宣传方法,科普慢性病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苏州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 张佳羽董昊裕许颖张博雅黄桥梁孙宏鹏
- 关键词:慢性病影响因素
- 苏州酒驾项目的社会营销策略的评估分析
- 2015年
- 目的通过多方面社会营销措施,提高苏州公众对酒后驾驶认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控制酒后驾驶,最终减少因酒后驾驶所致事故伤残发生。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私家车人群较集中的区域作为调查点,并采取人群分层方法,开展调查访问问卷内容。结果在611名调查对象中,233名(38.13%)调查对象知道苏州酒驾社会营销活动。不同传播方式,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的职业均影响酒后驾驶安全知晓率[其中231名(37.81%)看过电视广告,320人(52.57%)看过报纸报道,271人(44.35%)听过广播,122人(19.97%)知道“苏州道路安全网”,395名(64.65%)在公共场所看见过酒驾的宣传,259名(42.39%)调查对象知道放心饮酒餐厅]。结论针对不同人群考虑开展社会营销策略,传递酒驾核心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控制酒后驾驶。
- 黄桥梁倪川明张钧胡一河
- 关键词:酒后驾驶社会营销
- 1985-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与潜在减寿趋势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苏州市30余年的肺癌死亡情况,以了解肺癌对苏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评价肺癌相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85—2017年肺癌死亡数据,应用SAS 9.4软件计算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率(SPYLLR)和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等指标,进一步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指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以评价其时间趋势。结果 1985—2017年苏州市肺癌无论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3.43%,95%CI:3.274~3.590,t=–39.692,P=0.000;APC=0.95%,95%CI:0.681~1.215,t=–5.698,P=0.000)。男性肺癌年均死亡率是女性的3.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90,P=0.000)。年龄别肺癌死亡率40岁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上升较快,且从时间趋势来看,70~岁和80~岁年龄组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37%,95%CI:1.991~2.745,t=–10.758,P=0.000;APC=5.61%,95%CI:5.034~6.188,t=–17.681,P=0.000)。1985—2017年肺癌年均PYLL为10 866人年,PYLLR为1.98‰,SPYLLR为1.83‰,AYLL为9.97年,随着年份增加,年均PYLL和PYLLR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48%,95%CI:1.238~1.732,t=–7.995,P=0.000;APC=0.98%,95%CI:0.707~1.249,t=–6.798,P=0.000);SPYLLR和AYLL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0.81%,95%CI:–1.113~–0.513,t=5.533,P=0.000;APC=–0.55%,95%CI:–0.691~–0.415,t=9.483,P=0.000)。结论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和生命,迫切需要社会各部门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上升速度。
- 黄春妍王海涛陆艳张钧王临池华钰洁黄桥梁
- 关键词:肺癌死亡率减寿年数性别
- 国外健康支持性环境实践进展与启示被引量:4
- 2021年
-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死因的70%以上[1-2]。2018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归因死亡数占慢性病死亡的60%[3]。2018年联合国大会针对慢性病防控提出"5×5"策略,包括不健康饮食、烟草使用、空气污染、有害使用酒精和缺乏身体活动[4]。做出健康的选择不仅仅在于个人自律,有利的环境能够促进健康的选择。
- 华钰洁胡一河陆艳黄桥梁王临池张正姬黄春妍高涵昌韦晓淋
- 关键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 苏州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与大气二氧化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大气中主要气态污染物二氧化氮(NO2)对苏州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苏州市2010—2013年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资料、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NO2、SO2和PM10)及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并建立双污染物模型,以检验NO2对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效应是否受到其他大气污染物影响。结果 NO2浓度与苏州市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均有关系,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所有居民、男性的呼吸系统日死亡率分别增加1.428%(0.453%~2.403%)、1.534%(0.245%~2.720%)。建立的拟合双污染物模型中,加入PM2.5后,N02的效应有所升高,并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大气中NO2浓度升高导致所有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所增加。
- 黄桥梁王临池
- 关键词:大气污染二氧化氮时间序列分析呼吸系统疾病
- 2019年苏州市职业高中学生吸烟行为与认知态度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职业高中学生的烟草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苏州市10个区(县)内抽取职业高中学生1 860人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包括烟草流行基本状况、戒烟态度(包括烟草危害知晓情况)、二手烟暴露、吸烟的社会环境情况、烟草自我感知情况以及电子烟流行状况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 847份,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苏州市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率为6.61%(男生为7.52%,女生为5.17%);尝试吸烟率为26.31%;戒烟率为22.78%;烟草危害知晓率为57.77%。公共交通工具、室外公共场所、学校内、室内公共场所和家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66.16%、46.89%、59.01%、37.14%和32.11%。学生在不同途径见过卷烟广告的比例为:电视45.10%,烟草零售点27.45%,网络27.13%。发现父母、好友和老师中至少有1人吸烟的比例分别为49.54%、47.59%和49.59%;68.38%的职高学生认为社交场合吸烟会使人不舒服,61.99%认为戒烟比较困难;电子烟吸烟率为3.79%,电子烟尝试率为27.23%,39.52%的学生在过去30 d内曾见过电子烟相关广告。结论苏州市职高学生烟草流行现状需要重视,二手烟暴露情况严重,电子烟流行趋势日益明显。
- 董昊裕张育玮王从菊张佳羽许颖张博雅曹桂珍刘羽孙宏鹏马亚娜孔凡龙黄桥梁姚芳潘耀东茆汉梅高涵昌
- 关键词:烟草
- 消化道癌症患者癌症家族史发生情况及分离比估算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研究消化道癌症患者家族史和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患者的一二三级亲属构成及其癌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家族癌症史发生情况,Li-Mantel-Cart法估算分离比。 结果 共调查消化道癌症患者720人,病例家族癌症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发生率分别为36.67%、28.61%,一级亲属癌症和消化道癌症患病率均高于二三级亲属( P 值均<0.05);消化道癌症在同胞中分离比(95% CI )为0.01( 0.18~0.21)。 结论 一级亲属癌症和消化道癌症患病率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消化道癌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需对一级亲属有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症史的高危家庭进行重点健康教育。
- 刘娜王临池黄春妍陆艳黄桥梁胡一河
- 关键词:消化道癌症癌症家族史家系调查遗传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