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宏涛

作品数:23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颌骨
  • 8篇上颌
  • 7篇上颌骨
  • 5篇缺损
  • 5篇咀嚼
  • 5篇咀嚼功能
  • 4篇上颌骨缺损
  • 4篇颌骨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拔牙
  • 3篇三维重建
  • 3篇上颌骨重建
  • 3篇术后
  • 3篇颌骨重建
  • 3篇个体化
  • 3篇骨重建
  • 2篇大型缺损
  • 2篇性病
  • 2篇语音
  • 2篇语音功能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作者

  • 17篇马宏涛
  • 8篇孙坚
  • 4篇李军
  • 4篇王海宁
  • 3篇翁雁秋
  • 3篇李军
  • 3篇钱庆慰
  • 2篇史俊
  • 2篇张志愿
  • 2篇沈毅
  • 2篇黄伟
  • 2篇王玫
  • 1篇朱亚琴
  • 1篇韩俊力
  • 1篇吴逸群
  • 1篇谭玉辉
  • 1篇王成焘
  • 1篇罗剑
  • 1篇陈腊凤
  • 1篇叶为民

传媒

  • 3篇口腔颌面外科...
  • 3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2004年中...
  • 1篇第五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永久性球囊阻断术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切除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近颅段的外科根治中术前应用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的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10例术前成功耐受暂时性球囊阻断(TBO)试验的头颈部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患者,行颈内动脉永久球囊阻断(PBO),并于PBO术后2~14d内行颅颌联合根治术(3例)、颅外扩大根治术(7例);术后缺损区行远位或邻近组织瓣修复,其中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例、颞肌筋膜组织瓣1例、邻近组织瓣2例。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成功耐受TBO,其残端动脉压(SP)≥50mmHg,均值为61.4mmHg。10例患者行颈内动脉PBO术后,1例于阻断后24h内出现脑梗死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于阻断后24~48h内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其余7例患者阻断后均无脑供血不足表现。10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所有移植组织瓣移植均存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手术后非阻断侧上、下肢体肌力评价9例均为5级;另1例上肢为4级,下肢为5级。1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无颅神经症状。结论:对于头颈肿瘤累及高位颈动脉的患者,采用颈内动脉颅内段永久性球囊阻断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而且能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并安全地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
李军孙坚吴逸群叶为民翁雁秋沈毅马宏涛罗剑
关键词:头颈肿瘤颈动脉根治性切除
两种外科动力钻在微创拔牙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两种外科动力钻在微创拔牙中的联合应用。方法 60例埋伏牙通过CBCT准确定位,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Komet外科磨骨球钻精确去骨;联合Komet外科分牙车针彻底分牙,微创拔除患牙。结果 60例患牙均成功拔除,手术时间8~35 min,平均18 min。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肿痛,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舌麻木、邻牙损伤等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使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Komet磨骨球钻去骨,加长型裂钻分牙,拔除口腔各类埋伏阻生牙,微创高效,适合推广。
钱庆慰王玫马宏涛
关键词:微创拔牙
上颌骨缺损分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上颌骨缺损不同分类方法的介绍,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缺点加以评述,并着重将缺损类型与修复重建方式联系起来进行了探讨,提出目前对上颌骨功能性重建较为完善的分类法,以利对上颌骨缺损重建术式的选择和疗效评价。
马宏涛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
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相关牙的保存治疗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研究保存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相关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的102颗相关受累牙术前行根管治疗。手术彻底刮除颌骨病变组织后,用电钻将暴露于骨腔中的根尖磨除2~3mm。术后随访7~28个月,检查经治牙的松动、咬合、牙根吸收以及骨质修复情况。结果:22例患者颌骨囊性病变均无复发。102颗经治牙中,98颗成功保留,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4颗因松动加剧于术后3个月拔除。结论: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相关牙,经术前根管治疗联合术中根尖切除可予有效保存,不增加囊性病变的复发率。
马宏涛王海宁孙坚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
上颌骨大型缺损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提出一种上颌骨大型缺损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新术式,并评价患者木后的口腔功能和生存质量。方法:对22例上颌骨大型缺损患者,采用现代数字技术(CAD/CAM),设计出符合患者外形的钛支架,获得了上颌骨大型缺损的个体化解剖...
孙坚李军张志愿马宏涛翁雁秋黄伟王成焘沈毅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上颌骨重建快速原型技术咀嚼功能语音功能
文献传递
化湿行瘀清热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价化湿行瘀清热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3例OL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湿行瘀清热汤。2组均连续治疗6周,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Gc蛋白)、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 Ⅲ, AT-Ⅲ)蛋白及IL-6、IL-8、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记录随访期间的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对照组为63.4%(26/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9,P=0.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结合珠蛋白[(6.11±0.72)μg/ml比(5.58±0.69)μg/ml,t=3.4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Gc蛋白[(1.48±0.25)μg/ml比(2.06±0.31)μg/ml,t=9.394]、AT-Ⅲ蛋白[(132.30±3.17)ng/ml比(145.88±3.85)ng/ml,t=17.56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664、7.423、13.763,P值均<0.01);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68、4.694、3.558,P值均<0.01)。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30.8%(8/26)、研究组为7.7%(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9,P=0.015)。结论化湿行瘀清热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OLP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率低。
王玫张钧芳马宏涛
关键词:差异蛋白
个体化钛支架在构筑颌骨三维形态中的应用被引量:40
2003年
目的 在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颌骨模型上作成个体化钛支架 ,以构筑颌骨三维形态。方法  18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个体化钛支架联合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其中 10例上颌骨缺损以钛网支架重建上颌骨前壁、外侧及底壁 ,如内侧壁缺损则一并恢复 ,其口鼻创面以前臂皮瓣或串联腓骨肌瓣修复 ;8例下颌骨缺损以钛板支架塑形 ,联合游离腓骨 ,精确恢复下颌骨外形及髁突生理位置。结果 所有的病例随访 6~ 12个月 ,除 1例于术后9个月眶外侧壁复发外 ,其余未见肿瘤复发。皮瓣除 2例因术后放疗部分坏死外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面部外形均非常满意 ,张口度 2 .5~ 4cm ,正常进食。上颌骨重建病人无口鼻瘘 ,语音较为清晰 ,下颌髁突均在正常解剖生理位置 ,面部软组织亦很对称。结论 个体化钛支架应用于颌骨重建 ,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颌骨外形 ,有利于术中引导移植骨准确对位 ,可避免术后的继发功能障碍 ,有效节省手术时间 ,其在复杂颅颌面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李军孙坚马宏涛
关键词:上颌骨下颌骨快速成形技术钛网支架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总结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舌癌2例、下颌牙龈癌2例及颊癌3例,进行常规联合根治术,同期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结果:7例中6例肌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1例肌皮瓣全部坏死,换药后痊愈。结论: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优越性,改良术式更有益于美观。血管变异是导致胸大肌肌皮瓣坏死的原因之一。
王海宁马宏涛陈腊凤谭玉辉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口腔癌缺损
不同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产生牙本质裂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对牙根产生牙本质裂纹的影响,为临床器械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根管治疗后患牙存留率。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单根前磨牙75颗,随机分成5组,每组15颗;4个实验组分别使用机用镍钛器械MTwo(M2组)、M3-Pro(M3组)、Reciproc(R组)、Reciproc Blue(RB组)进行根管预备,余下一组使用手用K锉(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在距根尖3、6、9 mm水平处切割牙根,使用光学显微镜(×50)观察各组牙本质裂纹发生情况,并计算牙本质裂纹发生率。结果各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3,P=0.031)。其中,对照组未发现牙本质裂纹,M2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相对较高为46.7%,R组、M3组和RB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依次降低,分别为33.3%、26.7%、13.3%。M2组和R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距根尖3、6、9 mm水平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分别为16.0%、12.0%和1.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4,P=0.008);其中,在距根尖3、6 mm水平处牙本质裂纹发生率显著高于距根尖9 mm水平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实验使用的4种机用镍钛器械均可能导致牙本质裂纹的产生,且越靠近根尖牙本质裂纹发生率越高,其中Reciproc Blue根管预备后根部牙本质裂纹发生率较低。
周逸嘉马宏涛朱亚琴
关键词:根管预备机用镍钛器械
定位和微创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定位和微创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前牙区埋伏牙患者3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准确定位,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动力钻精确去骨,联合分牙术微创拔除患牙。结果 :30例患牙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15~28 min,平均20 min,术后反应小,肿胀较轻。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损伤邻牙等并发症,术后1周拆线,伤口一期愈合。结论:通过CBCT术前准确定位,利用高速气动手机联合动力钻精确去骨及分牙后拔除前牙区埋伏牙,充分体现了微创拔牙的技术与理念,适合推广应用。
马宏涛韩俊力王海宁
关键词:微创拔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