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立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骨折
  • 6篇腰椎
  • 5篇微创
  • 5篇细胞
  • 5篇脊柱
  • 4篇短节段
  • 4篇置钉
  • 4篇伤椎置钉
  • 4篇椎体
  • 4篇微创性
  • 4篇节段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疗效

机构

  • 27篇天津市第三中...
  • 2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28篇韩立强
  • 18篇田永刚
  • 17篇江毅
  • 15篇肖联平
  • 10篇刘智
  • 9篇江汉
  • 9篇福嘉欣
  • 8篇王铜浩
  • 6篇李晓东
  • 6篇尹庆伟
  • 5篇王树森
  • 3篇李晓栋
  • 3篇郑金鑫
  • 2篇朱争艳
  • 2篇杨国跃
  • 1篇肖连平
  • 1篇李栋
  • 1篇侯晓斌
  • 1篇张继东
  • 1篇贾健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天津医药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分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分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6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前后的腰痛和下肢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31)min,术中出血(8.5±2.9)m L,平均住院时间(7.6±3.5)d。出院时及末次随访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73.30±18.21)%高于术前(18.90±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 Nab疗效评定优良率94.4%。1例术后出现了L4神经根支配区的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无间盘突出复发。结论靶向穿刺结合分步法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可摘除突出及间隙内间盘组织,达到充分减压并防止复发的目的,具有微创、安全、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田永刚王铜浩韩立强江汉江毅肖联平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来源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组织工程学中最具前途和临床应用可行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学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环节。骨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是成骨细胞,目前研究中的种子细胞主要采源于骨、骨膜、骨髓和骨外组织,其各有优缺点。该文对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回顾,并对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韩立强江毅
关键词:成骨细胞干细胞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46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以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行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行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平均随访16.6个月。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行临床疗效评定。术前、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6.96%。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工作通道分步置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韩立强江汉田永刚肖联平江毅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微创性椎间盘切除术
T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 T 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5例,分类方法采用 AO 分型,其中11-A2型7例,11-A3型12例,11-B1型8例,11-B2型6例,11-C1型2例,均采用T型切口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术后2~3d开始肩关节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术后2 周开始肩关节摆动锻炼,术后3周开始肩关节锻炼,并采用 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 3 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3.1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未发现腋神经损害表现,未发现退钉、钢板松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10例,可6例。结论 T 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佳的优点,尤其适于 AO 分型的A2、A3型和B型骨折的治疗。
韩立强江汉肖联平杨国跃江毅张殿英
关键词:微创锁定钢板切口
人体脂肪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成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脂肪组织来源的脂肪基质细胞具备向其他多种组织成分,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等分化的能力。探讨人体脂肪组织来源脂肪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成骨活性。方法:于2005-10/2006-05选取临床手术中收集的废弃脂肪组织及行脂肪抽吸术所得的脂肪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机械切割及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后,以诱导培养基(内含10mmol/Lβ-甘油磷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进行诱导培养。实验评估:应用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Von Kossa钙化结节染色检测钙化结节的形成等方法来鉴定诱导分化所得细胞的成骨活性。结果:行诱导培养的脂肪基质细胞呈多层成长,形态多为梭形、锥形或立方形,细胞外基质有白色钙化结节形成;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生长周期变长。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及Von Kossa钙化结节染色后均表现为阳性,未诱导培养的脂肪基质细胞则表现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由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的方法,并证明该细胞具备成体干细胞的特性,在体外诱导培养条件下具备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江毅韩立强朱争艳肖连平刘智
关键词:基质细胞脂肪组织成骨细胞细胞培养
PI角在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骨盆投射角(PI)是骨盆矢状位平衡研究的解剖学参数,通过PI角可将脊柱与骨盆紧密联系起来,并为脊柱疾病的诊治提供良好的参照点。PI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恒定的,与骶骨倾斜角(SS)与骨盆倾斜角(PT)之和相等。PI角可调控骨盆的方向,患者通过脊柱与骨盆互相影响获得舒适的体位,保持良好的脊柱矢状面平衡。PI角对于截骨矫形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凸、脊柱侧弯、术后腰椎邻近节段疾病等脊柱疾病均有良好的术前规划及预测作用。该文就近年来PI角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韩立强江汉
关键词:脊柱疾病矢状面
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长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共64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索降低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结果:至2007年12月,64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8年,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31例,复发5例;肿瘤刮除植骨组20例,复发3例;肿瘤切除加功能重建组13例,复发1例。结论:术前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辅助处理,可以降低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福嘉欣江毅尹庆伟肖联平田永刚李晓东韩立强郑金鑫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病理预后
姜黄素对骨质疏松鼠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根部提炼出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草本药物。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姜黄素可抑制破骨细胞增生和功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多种研究骨质疏松的鼠模型,这些鼠模型的建立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姜黄素对骨质疏松鼠动物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姜黄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王铜浩田永刚韩立强郭树章
关键词:姜黄素骨质疏松鼠模型
单侧Wistle入路短节段伤椎置钉结合对侧开窗复位治疗L3~5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爆裂型骨折发生率可高达20%。L3~5位置深在,周围有骨盆及强大的肌肉保护,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腰段骨折,仅占所有脊柱骨折的1%。目前对于L3~5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前路手术显露困难、手术难度大、血管及周围结构损伤概率高,后路手术对后柱损伤过大,医源性损伤严重。为此,
韩立强江汉田永刚李晓东王树森王铜浩
关键词:爆裂骨折疗效分析复位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开窗
靶点穿刺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靶点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靶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18例患者为靶点穿刺组。术前确定穿刺靶点。CT检查可明确骨折线时,骨折线即为穿刺靶点;CT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时,以MRI抑脂像显示伤椎信号最高处为穿刺靶点。经椎弓根穿刺到达靶点位置,置入工作套管,疏通骨性通道,置入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与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7例采用常规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规手术组)进行对比,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邻椎骨折率,以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术前、术后高度。结果靶点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常规手术组(P<0.01),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方面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1)。结论靶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骨水泥注入量,是对原有PKP的改进和完善。
田永刚韩立强王铜浩刘智郭树章
关键词:骨折压缩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